分享

陈氏书院

 冰雪雅阁 2013-08-20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词),座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合资兴建的合族大宗词。总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呈四方形,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式的艺术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虎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槽,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
 
 
 
 
陈氏书院历史悠久,已有百年历史,清朝晚期建造在广州,建筑装饰典雅,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广州市的重点旅游景点。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装饰著称。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内外建籁: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
 
 
 
 
 
 
 
 
 
 
 
 
 
 
 
 
 
 
 
 
 
 
 
 
 
 
 
 
 
 
 
正中聚贤堂是祠的主体,建筑最为雄伟。顶上大型石湾琉璃瓦脊,长二十七米,高三米多,饰以群仙祝寿,两面塑出了二百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仙宫宝殿,玉宇琼楼,更加上七色耀目的奇花瑞物,极石湾陶塑的精华。堂内通雕“龙王进宝”等图样的十二扇屏门以及两旁花鸟花罩,陪衬得正殿华丽非凡,构成为一组艺术建筑群。 从门厅、聚贤堂、神厅构成南、北、中轴线,高度由两廊向中轴递增,以居中的聚贤堂为最。宾主分明,构图严密,有六座庭院配置其中,有十六个门通往东、西、后三大花园,嘉树婆娑,奇花衬托,极拱揖之能事。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建筑轩伟华丽,上饰石湾文如碧(人名)陶塑,南海布镜泉(人名)泥塑。门外石狮子和墙上一套套人物(公仔),栩栩如生。两扇大门的门纽铜狮头,据云每只重一百斤。头门和门内屏风,是柚木雕的两面通花,不分前后,高与檐齐。门前陈氏书院横额,亦经很多名家手笔,复经众议选定。此外各种灰塑、铁铸、木雕、石刻、砖雕多姿多采,琳琅满目,堪称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的大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历来每年不少中外人士,旅游参观,摄影留念。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 佛山 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 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 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