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仁民族风情总体介绍

 民族地志 2013-08-21

铜仁地区位于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辖8县1市1特区,其中有自治县4个,民族乡56个。全区面积18041平方公里,民族区域面积138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16%;全区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0万人,占总人口的68.4%。区内居住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回等29个民族, 1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铜仁在两千多年前,就居住有土家、苗、侗、仡佬等民族。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开辟耕耘铜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创造了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土家族的哭嫁歌、打闹歌、丧堂歌等;苗族的古歌、山歌、情歌、巫词、礼词等;侗族的采茶歌、祝酒歌、伴嫁歌、孝歌、吉语等;仡佬族的古歌、山歌、情歌、打闹歌、哭嫁歌和长号唢呐、龙灯、花灯、狮子灯、傩堂戏及各种劳动号子等民族音乐、舞蹈、曲艺及其他民族文化,多以风俗的形式存在并流传。土家族的摆手舞、肉莲花、薅草锣鼓、打溜子等;苗族的花鼓舞、狮子舞、巫舞、书句子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绝技等;侗族的屯锣等;仡佬族的踩堂舞等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苗族的花鼓舞和上刀山、下火海绝技等先后出访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数十场规模盛大的演出活动,受到很多中央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接见;土家族的摆手舞、肉莲花两次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奖。此外,铜仁地区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各民族的傩戏表演艺术被许多戏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铜仁各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的民族节日。如土家族的过赶年、苗族的四月八、侗族的赶坳、仡佬族的敬雀节、羌族的过羌年等。思南土家花灯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医药、苗族医学等医术在民间运用较广。土家族在铜仁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土家族是一个人口较多的民族,铜仁地区土家族占全省土家族人口总数的80%,达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铜仁作为全省土家族的主要居住地的地位,和本区土家族灿烂、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化,使土家族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了铜仁地区民族文化宣传的重点内容。铜仁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县市,有120万人。铜仁土家族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境邻近地区土家族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单一民族固有的民族特征。区内思南的土家花灯、沿河自治县的土家舞蹈《肉莲花》、印江自治县的土家长号、江口的土家金钱杆舞蹈、德江的土家傩戏傩技等都是铜仁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奇葩,都是推介重点项目。尤其是思南土家花灯和沿河土家舞蹈。思南土家花灯起源于唐宋之间,唱词优美,内容丰富多彩,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也因土家花灯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有土家花灯艺术节,建有中国土家花灯艺术之乡陈列馆。沿河土家族的摆手舞是群众性、娱乐性强的集体舞蹈,其土家舞蹈“肉莲花”两次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奖。2006年沿河县人大常委会行文每年定时举办土家族摆手舞节。

  土家民俗文化村的推介首选江口县云舍民俗文化村。该村开发起步早,2001年开始打造,2005年省委、省政府将其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民族村寨,经过几年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有一定知名度。现已引入傩戏文化,独特的婚嫁习俗、山歌、情歌、盘歌、哭嫁歌、摆手舞、金钱杆、茶灯等民间艺术都有展示。编排有龙灯、茶灯、傩戏、金钱杆、土家婚俗表演等节目。该村还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置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发展民族旅游的条件好,东太公司正斥资进行深度开发。

  铜仁苗族主要分布在松桃、思南、铜仁、江口、印江、石阡等县(市),有50万人。区内苗族大约还有30万人保持有完整的苗族语言和穿戴传统的苗族服饰。苗族传统音乐艺术按其种类大致可分为苗歌、客歌、花灯、龙灯、蚌壳灯、傩戏、绕棺、民间小调等。苗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花鼓舞、狮子舞、接龙舞、绺巾舞等其中以花鼓舞为著。松桃正大瓦窑曾被命名为贵州省“苗族花鼓艺术之乡”。苗族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独具特色。有苗族武术、舞狮、舞龙、摔跤、赛跑、顶杠、角力、扳手劲、八人秋、飞石子、踢踺子、游泳、赛龙船、骑高脚马、跳飞机、挤油渣、捉迷藏以及斗牛、斗鸡等。苗族特技是苗族人民在祭祀、娱神娱人活动中,尤其是傩活动中,由巫师或其他艺人表演的特殊技艺。主要有上刀梯、下火海、下油锅、烈火烧身、嘴咬烧红的钢板、钢锥刺喉、仙人合竹等铜仁地区苗族传统服饰雍容华贵,自成风采,具欣赏性。苗族节日众多,主要有“四月八”活动。2002年起,松桃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有“武陵山区四月八苗族文化节”大型活动。

  苗族文化旅游景点首推苗王城。苗王城地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境内,建于明洪武初年,不仅是古代苗王居住地,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龙西波和吴黑苗起义发生地,曾为苗民长官司驻地。不仅具有一定的战争防御能力,而且体现了较高的建筑水平。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当地老百姓至今仍着苗服,说苗语。苗王城旅游景区2003年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被评定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旅游局扶贫景点。2008年苗王城旅游开发公司将对景区进行第一期建设后已对外开放。

  铜仁侗族主要分布在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等县(市、特区),有37万人。侗族是由古代百越人的一支“骆越”逐渐演变而来,于秦汉至隋唐时期逐步形成单一族群。玉屏是北侗文化发源地之一,外环廊式、吊脚楼典型的北侗民居在此最具体现,赶坳、侗族民歌、侗族傩技等是侗乡文化的主要展示内容。玉屏县生年举办有北侗民族文化艺术节。有钢针穿喉、吃碗碎片等民间绝技和上刀山、下火海等傩戏表演和侗家风雨桥等民族建筑。玉屏朝阳、丙溪、大湾三个村寨,是较为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

  铜仁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人。石阡仡佬族的最重要民族文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仡佬毛龙。石阡仡佬毛龙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信仰民俗活动,是我国仡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仡佬族还有木偶戏、仡佬傩堂戏、仡佬狮子灯、毛龙、石阡茶灯、仡佬花灯和仡佬婚俗表演等。仡佬族节日近年宣传推广得好的主要有石阡在尧上民族村寨举办的石阡仡佬族敬雀节。石阡尧上民族村已作为仡佬族民族风情展示点。

  据2000年人口统计,全省羌族有1400余人,铜仁地区就占1200人。区内有羌族聚居的村寨,位于江口县桃映土家族苗族乡漆树坪村,是贵州省唯一的一个羌寨。至今还保留着羌族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村寨有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群。村民会唱原生态民歌,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有情歌、苦歌、喜庆歌、丧堂歌,也有山歌、酒歌、孝歌、伴嫁歌,服饰独具特色。会刺绣、挑花、编织等传统工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