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Café可以这样开:咖啡之城台北

 xdd响当当 2013-08-21

《今日美国报》2012 年 11 月 1 日报道:“谈到品评咖啡,咖啡爱好者总是兴奋不已,对自己偏爱的品种、烘焙技巧及泡制方式等等,当然会有一番争辩。《今日美国报》选出全球 10 大最佳品尝咖啡的城市,乃着重于凸显这些城市咖啡的独特性与美味。”而台北入选的理由是:“东亚有许多城市以咖啡文化和咖啡饮品闻名,台北入选为全球 10 大最佳品尝咖啡城市,或许会让外行人感到意外,但其实好的咖啡是台湾地区文化遗产的一环,新鲜烘焙的高质量咖啡豆已是常态,搭配缓慢、细致的冲煮方法,铺陈出了真正的好咖啡。


除了台北市外,其他9个最佳咖啡品尝城市分别为欧洲的奥地利维也纳、葡萄牙里斯本和挪威奥斯陆,美洲则不出意外地由美国星巴克发源地西雅图和波特兰获选,还有古巴哈瓦那、加拿大温哥华与巴西圣保罗,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巴黎落选让我有些意外,不过看到《今日美国报》的评选理由,结合我在台北的见闻和对台北咖啡的体验,尤其是和咖啡馆主们的接触,我十分认同这些理由。


因为喜爱咖啡的缘故,这次台北行基本就是一次台北咖啡之旅。在台北的两周,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好吃的台北小吃,走街串巷偶遇咖啡馆。身处城市角落的咖啡馆,真正以参差多态的形式呈现着城市的美好。两周下来,结合实地亲身感受,台北已经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咖啡之城。



建筑师的咖啡梦想:行动咖啡车


◎Data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广场

(周六日出现)


都说台北是个很文艺的城市,这台可爱的小小行动咖啡车就很文艺,可是文艺背后其实都藏着管理的人性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只要不下大雨,行动咖啡车每周六和周日都会出现在名叫华山1914的文创园区出入口的空地上。这个园区原来是一间酒厂,后因地价高昂,酒厂迁出,变成了现在的文创园区,和大家熟知的北京798、武汉龟北路汉阳造一样。


“角落咖啡”——行动咖啡车的主人Daniel大约二十六七岁,帅气阳光。在我一边喝咖啡,一边晒太阳,一边观察咖啡车的一小时里,他一直在忙个不停,在一个姑娘的协助下,大概出了二三十杯咖啡,还有柚子茶之类的软饮。



Daniel曾经在一间建筑事务所工作,因为喜欢咖啡,梦想有一间自己的咖啡馆,于是从7年前开始,利用周末在一间咖啡馆打工,拜师学习制作咖啡。两年兼职学徒下来,Daniel觉得咖啡知识和技术掌握差不多了,就用积攒的90万元台币购置和改装了这台迷你咖啡车。


据Daniel介绍,在台湾这样的改装车很普遍,可以卖咖啡,可以卖快餐、松饼,或者其他特色小吃。当问及需不需要办理执照和卫生许可之类的手续时,Daniel想了想说,可能是小生意吧,没有办什么手续,也没有人来收税,他需要缴纳的费用就是给园区的租金。


Daniel 反复强调,喜欢咖啡,喜欢交朋友,于是 7 年过得也很快。虽然现在在台北开间咖啡馆的门槛越来越高,何时能够实现自己的咖啡馆梦想还不可知,但是只要在做咖啡,就很开心。



建筑工地与免费咖啡:猛男咖啡馆


◎Data

新北市汐止区民族路二街95号


如果说,台北是个文艺的城市,那么,离开了咖啡,台北肯定文艺不起来了。



猛男咖啡馆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工地一层,楼还在盖,咖啡馆就在裸露的钢筋水泥建筑的一角,没有门窗,没有装修,没有收银机,多数时候甚至没有咖啡师。这是一间临时咖啡馆,只为建筑工地的工友提供免费咖啡。入口处放了很多安全帽,进去之前得戴上。楼一旦盖好,咖啡馆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台北友人和猛男咖啡馆的主人Amy相熟,主人Amy亲自带我们进去,否则我只能冒充建筑工人混进去了。


Amy自己有一间咖啡馆名叫“咖啡树”,还有一间教人做菜的旅行厨房,在台北某电视台有一档同名节目。Amy每年会飞到世界各地用她的台湾菜手艺和当地的烹饪爱好者交流,除了把旅行中的做菜过程拍下来制作成节目,还不定期邀请世界各地的烹饪爱好者到台北来。


更好玩的是Amy还有一间叫“梦想发电厂”的铺子,Amy和她哥哥不知道怎么纠集了好几个世界各地的嘉年华艺术家,正在为即将来临的嘉年华巡游做大型巡游车。看着Amy小小的个子,竟然这么会玩,真是出人意料。



当问及猛男咖啡馆的创意怎么来的,Amy的答案也十分简单,工友们

也需要休息,休息的时候就想喝杯咖啡,而猛男这个名字好玩还贴切。开这间咖啡馆的点子是Amy出的,投资者当然是开发商,咖啡馆不对外营业,主要是体现建筑商的人文关怀。比较出位的名字一定有商业的考虑,因为这样一间关爱工友的咖啡馆,一出现肯定会引起媒体的注意。楼盘还在盖就已经名声在外了,比起那些财大气粗只知道砸硬广告的楼盘,显然巧妙和省钱得多。


商业考量归商业考量,工友们反正是受益了。正聊着天,午休时间到了,工友们顶着安全帽三三两两走进了咖啡馆,这时候一位穿比基尼的姑娘也准时进了吧台。工友们一边和比基尼美女咖啡师开着玩笑,一边端着咖啡去找位子休息。这样的工地咖啡馆,真够拉风的!Amy 告诉我,比基尼咖啡师其实都是她自己咖啡馆的同事来客串的,之所以穿比基尼是为了应猛男咖啡馆的景。说到这里,我才注意到,工友们的工作服背后都印着一只大大的文胸。



电影里的咖啡馆:朵儿咖啡馆


◎Data

台北市松山区富锦街393号


世上有种事情比占有更有趣,那就是创造。



《第36个故事》是一部很多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台湾电影。2010 年在台湾上映,大陆很多年轻人对咖啡馆的梦想可能还是起源于这部电影。美女、海芋、咖啡、帅哥、以物易物、故事,还有环游世界。我对台北的生活气息和初步印象其实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朵儿咖啡馆的店主其实就是《第36个故事》的制片人,依然从事着电影方面的工作,偶尔会来店里。


在台北期间去过两次朵儿咖啡馆,时间段不同,但生意都不错,几乎没有空位。于是坐在吧台和店长聊天,想象着是在和桂纶镁闲聊。看着三三两两的客人坐在朵儿咖啡馆里聊天看报,墙上还挂了当年拍摄电影时的黑白剧照,时不时会有点儿穿越的感觉。



我问店长大陆游客来得多吗,店长表示有但是不多。毕竟来台自由行的年轻人还是太少,何况还有人并不真的认为这个店是存在的。有粉丝好奇地在微博上问我:“她们那儿现在还以物易物吗?”我代为问了店长,店长摇摇头笑了。是啊,电影可以用 90 分钟讲 100 年的故事。生活却要一天一天过,平淡是真,是生活的本质和常态。


《第36个故事》不可能永远被人津津乐道,咖啡馆就是咖啡馆,这里没有电影里的情节,但生活这部最最真实的电影,不正在这里天天上映吗?《第36个故事》只是成功地起到了一个告知的作用,之后的每个365天,还是一个不断吸引回头客的过程。这不,从友人那儿得知店长还是单身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位大方得体、有礼有节、咖啡做得又好的台北姑娘,会不会是我下次再来台北、再来朵儿咖啡馆的理由呢?



书和咖啡,有何不可?:有河BOOK


◎Data


新北市淡水区中正路5巷26号2楼


“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王小波



来台北之前就知道“有河Book”的存在,虽然它不算严格意义的咖啡馆,就是一间很文艺的二楼书店,可我还是专门抽时间坐捷运到淡水,去小店里坐了一个下午。


面前是淡水河,背后是满屋的书香,坐在这间不足 100 平米的二楼书店的露台上,一杯咖啡,一米阳光,一片风景,一种心境,时间是凝固的。看着淡水河静静流淌,不禁想起陈丹燕的一篇文章:《来世,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有河 Book,字面意思一目了然:临河书店,看得见淡水河的小书店。但同时又是有何不可的谐音。名字的巧妙,道出了主人的心声,还透着某种倔强:开间临河小书店,过淡淡的日子,有何不可?这个世界总是这样,一句有何不可,就足以让一些人上路了。可是同样一句有何不可,也会招来无数句千万不可,万万不可。在大多数人眼里,世间的阻碍无处不在,


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只能是个美好愿望。“冒险”之前需要精确算计,行动之前先要精密推演。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就算是循规蹈矩,随波逐流,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也是累而憋屈的呀,为什么不坚持自我,为自己的梦想而活呢?就像王小波说的:“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原来你以为很困难的选择,一旦选择了就海阔天空了!原来困扰你的人事物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你已然没有时间庸人自扰,你focus的只有你真正的兴趣爱好和你自己的生活!



没有招牌的咖啡馆:滴咖啡


◎Data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76巷1号


台北遍地咖啡馆,大家记住了这间焕发新生的老房子有咖啡喝,也就够了。



这间咖啡馆没有招牌,名字是有的,叫滴咖啡,是在主人给了我名片之后才看到。为什么没有招牌?起因是设计这间咖啡馆的建筑师的一个反问:埃菲尔铁塔有招牌吗?金字塔有招牌吗?这问题问得店主鲍先生若有所思,然后就真的不挂招牌了。建筑师想告诉鲍先生,这间咖啡馆的老木屋外形在整条街上显得十分独特。它原本是台大的教师宿舍,因为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入围台大的设计竞标,得以将这栋老房子改造成咖啡馆。改造之后的滴咖啡,成为台北旧屋改造、给老房子注入生命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佩服这位咖啡馆主的豪气,这毕竟只是间小小的咖啡馆呀。可转念一想,沿街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的设计,弄个招牌似乎还真是有点儿突兀。对自己的特色有信心,为什么不行呢?台北遍地咖啡馆,大家记住了这间焕发新生的老房子有咖啡喝,也就够了。



第二次去的时候,鲍先生请我喝了一款他们店Menu上没有的咖啡,他称之为“菜尾咖啡”。所谓“菜尾咖啡”,其实是店员每次冲煮单品咖啡出品后多出来的尾子,鲍先生舍不得倒掉,把它们全部积攒起来放进冰箱。要喝的时候,倒进摇壶加些冰块,摇到泡沫丰富即可倒出来享用了。


据他说,一次一位不相识的资深咖啡前辈到店里“踢馆”,进来不看 Menu,直接问老板:“你平时喝什么?你平时喝什么咖啡,就给我照样来一杯。”结果鲍先生亲自弄了杯“菜尾咖啡”端上去,前辈品尝过后,挤了三个字:“打渔的”。 鲍先生不明就里,追问打渔的是什么意思。前辈告诉他,种地的习惯把最好的东西拿出去卖钱,自己吃最次的,能混就混。打渔的则刚好相反,海上作业凶险,能不能安全返航都未可知,当然是每次打上来最好的海鲜都先吃为快。原来前辈这是在肯定这杯“菜尾咖啡”呢。


看鲍先生得意扬扬的样子,我敢肯定,这个故事他一定已经讲了成百上千次了。


(选摘自《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作者王森先生新作《因为有你,所以参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