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地研究:平山县王母

 永生道人的附館 2013-08-22

古史地研究:平山县王母

(2013-08-02 17:33:46)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地理考古
王母是指商始祖契之母,即帝喾妃有娀氏女简狄,戎狄关系很近,简狄吞燕卵而生契,被商部尊为玄王。
而有娀氏又来源于哪里呢?《山海经大荒西经》“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之尸”。可见,戎狄中也有一部分是黄帝的子孙,有娀氏即有易氏,易水燕水燕山都也在这里,易经也发源于此。有易氏就是契的母族舅族。有娀氏居在帝都保定周边附近当也如此。
戎狄后广泛分布于华北的山地地区,仍以牧猎为主,与走向以农为主的华夏相抗衡,这里面有许多其实也是本属于五帝族团的,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落后于华夏而被排除在华夏之外,为各自生存发展而成互相攻伐兼并之世仇局面,当然其间也会有不少的主和平联合婚姻的情况。
王这个称号,最早见于《山海经》王子亥,为汤七世祖。上面的“戎宣王”,是否就是指玄王契呢?也有可能,西周时期,戎多称王号,不少是仍奉汤祀的与周秦等为敌的商之遗族,与周王同号相抗,后渐为周秦晋等攻灭合并。陕甘一带的王母传说当是这些向西发展的戎狄所遗。
大禹治水成功,舜封禹于大夏,即今山西省中部汾河流域一带。
大行山将五帝族团分为两大部分,夏周等向太行山之西发展,而商徐等仍留在太行山之东发展。
王这个称号,当为留在太行山之东面发展的商部所专用。保定周边大量的王/旺/汪的地名,说明这个王号就起源在这里。其他地方就算也有这些,但因缺乏相关因素,所以只能说是后世传过去的。
后来南迁的商部王亥,又曾因放牧交易牛马等而北归至保定一带,也应该有返故乡祭祖会一下老亲们的意思吧,受到老舅有易氏的热情款待,这是当然的。但千不该万不该因为女人闹出不愉快,结果王亥被恼羞成怒的老舅有易氏的人杀了,引出一段上古史上有名的复仇的故事,这里不多说了。
商部主要沿太行山向南发展,契曾居蕃(或蒲),早有专家指出这个蕃(蒲)即平山县古时的蕃(蒲)吾,而保定顺平/满城一带是最早的蒲地,今留存的蒲地名不少,这一带还有蒲姓/燕姓/殷姓/商姓,此地区当然还有潘姓,发源地是无疑的。契子昭明迁居砥石,即考也在这一带稍南。
保定一带还大量存在阎/苑地名,姓阎姓苑的也很多,当也与燕/殷有关。
商后世沿太行山一路向南进入河南/山东交界一带,蕃(蒲)化为亳,燕(匽)化为殷,最后做商。
还有人说商来源于滳即现冀南的漳水,却不知章也同王/旺/汪/阳/洋/羊等一样在保定周边大量存在,章姓也很多。
五帝活动的中心保定一带,那与五帝时代相近的有关的人物们除无论是受封还是受命或其他原因(如内部争挤等)迁徙向四方的外,都应该也活动在这一带。王母岂能例外,前文许由也是如此。
保定一带大量流传的是蚕姑(奶奶)的传说,即黄帝妻嫘祖。
相邻稍南的石家庄包括平山一带则大量流传的是桑姓王母及织女的传说。
蚕姑与王母,也是一脉相承/意义相类的古史人物。
由此可见,其他地方跟平山县争王母,在时间上是很难争得过的。
其他地方不光是王母,连黄帝等五帝,都争不过河北保定及周边一带。
其他地方的五帝传说包括王母等传说,都是随着后世子孙们的迁徙从保定一带传过去的。
另:据考有扈氏即有易氏,夏启自立时有扈氏不服,启伐之,这一支戎狄是与夏一样迁到太行山以西的,也许比夏迁的还更早些。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前秦祖蒲洪自称为夏启所伐有扈氏之后,他这一族氐人历二三千年仍然使用发源于今保定一带的蒲姓,似并非偶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