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规制由于受到五代的混乱,杂乱无章,宋真宗的时候才典正了礼仪制度。制定了《元丰仪》的礼制规定,宋代一直沿用,到了靖康之难中,2个皇帝被俘,《元丰仪》的制度也被金代直接取走并挪用。因此金代的礼仪制度和宋代基本一致,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宗年代时候礼仪制度由原来的<通礼>的30种慢慢延伸了92种制度,庆历初年,祈谷和感生礼仪改变,由原来都用赤色的有邸玉圭4个,应改变其不同之处,改为祈谷和明堂用1尺2的苍璧,感生用有邸4圭,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5寸,从此以后祭祀神州祭祀不再用玉,社稷祭祀用2个有邸圭,祈祷不再用玉,从此这个祭祀的方式被记载了《祀仪》比<通礼>有更多的规定和项目。原来的牲器都改为了陶器,牲品也由原来的全部焚烧,改为只烧牛头和埋掉左腿来汇报阳气和阴气。这也是宋代改变原来礼仪的最大地方,玉器的使用也随之改变了。

 

宋代玉器

 

南郊:宋代的坛制制度也尊序以前的制度,一般是四层,12层台阶,三道壝 wéi墙,而焚烧坛在内坛的丙地,1仗2高;第一层20仗,第二层15仗,第三层10仗,第四层5仗,层高8尺1寸;12处台阶,每处12级,三道壝墙,每道25步,到了宋徽宗时候一切都按照周易的规制改变,即坛有三层,第一层去上九,第二层六九,第三层三九,合共276,正是乾卦的策数,三道壝墙,每道36,又是乾卦策数,取之,这些都可以看到礼制的严格和社会的背景,以及周易和玉器的关系和礼制的关系。

 

宋代玉器

 

宋代的祭祀步骤和用玉的制度:

皇帝拿大圭来祭祀,进来时候,面向西而立,音乐起,皇帝拜,来到罍léi 洗面前,然后搢jìn 圭,要在罍中洗手后,音乐再起,来到坛下,音乐止;殿中监献上镇圭,皇帝向北跪拜,镇圭放在事先准备的彩丝板上,手拿大圭,俯身下拜,然后插圭,上三次香,玉帛典上,手拿大圭再拜,起来,再拜,内侍取回镇圭,交殿中监,音乐中止;再奏另个音乐,皇帝来到太祖神座前,面向东方,献上圭帛,走下祭坛,音乐止;皇帝归位,面向西而立,户部、礼部官员敬献物品,祭献完毕,音乐止;皇帝再次来到罍前洗手,插上大圭,擦干净手,再洗好爵,拿起大圭,下坛,音乐止;再从午阶开始登坛,乐起,到了台上,乐止,来到上帝神座前,插圭,祭拜,举着爵祭酒,敬献三次后,手拿圭,俯身下拜,起来后,乐止,太祝宣读册文,皇帝再拜;音乐起,皇帝来到太祖神座前,仪式和上同,完毕,皇帝下坛,乐止,皇帝归位,面西而立;这个时候的文舞就停止撤下,武舞就开始登场了;皇帝再洗手,乐起,由午阶再登,皇帝到饮福位置,皇帝再拜,插圭后再拜,接过爵酒,三次献酒,饮福酒;接过俎(ZU),放下俎,再接爵,饮福酒,放下爵,手拿圭,俯身拜,起来,再拜,皇帝走下,归位,撤除俎豆,宣读完毕;乐起,皇帝来到燎位台位置,向南而立,然后烧火,火烧一半,祭祀完毕;

 北郊:祭坛四角2层,宽4仗9,长4仗6,上层高4尺5,下层高5尺;后来改为三仗一尺见方,宽48步;祭祀皇地用黄琮,神州地邸、五岳用有邸2圭,玉琮规格应符合坤卦的数,应宽6寸,2圭的长度应该一共5寸,共用一邸,颜色和玉琮相同;仪式如南郊。

 祈谷:仪式如南郊,云祀也是如此;

 五方帝:用祈谷礼乐;

 感生帝:就是五帝之一,帝王的兴起,就是感谢其中的一位;有邸4圭祭祀;用祈谷礼乐;

 明堂;仁宗年间,为天子的正殿,除规定了所有的大祭祀牌位外,还增加了祭玉和燔 fán 玉(指火烧玉)一说,而宋代只有燔玉,于是指定选用好玉加紧制作,选用好玉赶制琮、璧;祭祀皇地用黄琮,黄幣,祭祀神州用有邸2圭加黑幣,祭祀日月都用圭、璧放在神座前;燔玉加在幣上;祭祀五人帝、五官用白弊。

 社稷:元丰三年,开始有用埋入的玉,而没有用来祭祀的礼神的玉,建议制作2个有邸的玉圭,做为礼神之器;

 藉田:穿衮冕,执镇圭,祭祀神农

 九宫贵神:崇宁三年,太常博士提议:九宫贵神的玉没有礼神之玉,只有燔玉,我认为应该用神玉,少仿所用帛的颜色来制作,进献神位,而议礼局则回答: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是先王所制定,所谓圭璧,就是底部做成璧的圭,来祭祀上帝,现在九宫神都是星名,而祭祀用玉都是有邸2圭,用来祭祀星辰,不符合周礼,请求改为圭璧,才符合礼制;

 高媒:用青玉,青帛,一牛,一羊,一猪祭祀。皇后祭祀。

 大朝会礼:神宗年间规定,原来皇帝朝贺,上寿时候,皇帝手拿镇圭的礼仪,彻底废除,不再用。

 凶礼:改葬的的皇堂赠玉,镇圭、剑佩,旒冕,镇宝都用珉玉,药藥玉,绶用青锦;安陵中的玉圭,剑佩,玉宝都用于阗玉;孝明、孝惠都用珉玉,药藥玉;永固陵珠宝玉器一律不用,昭告天下,以保陵寝无虞;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严格的用玉玉料,也是我们研究宋代玉器的一个可以切入的话题。

 服饰:其他规格采用原来。玉瑱 tiàn用黑丝带垂挂,用黑丝带佩挂白玉,皮带宽2寸,玉钩牒,冠冕不再用珠玉。革带用玉跨装饰,纽扣用玉钩牒,佩有衡,有琚瑀,有冲牙,系在革带上,左右各一;上面设衡,衡下系三条带子,贯穿珍珠,中间有金兽面,两边夹一个双璜,再往下设琚瑀,下面则是冲牙在中间,两边有玉滴子,行走时候碰撞冲牙,发出声音;

 佩戴圭:镇圭1尺2寸,天子掌用,大圭长3尺,杼上终葵首,天子佩戴,后魏以后,白玉制作,长1尺2寸;哲宗元佑初年,规定由原来的大圭圆头前面带点弯曲,不合礼制,改为仿魏、唐制度,方而不曲,上下都宽3寸,长1尺2,厚度按镇圭制度。

 徽宗政和年宦官谭稹献玄圭,上尖下方,刻12山,上面有雷雨花纹,下面没有纹饰,外面黑,里面红,有个可以容纳指头的小孔,长1尺2,是周人仿古制作;

 三品以上穿紫,五品穿大红,七品穿绿,九品穿青,玉带曹魏只有金银铜,宋代改变,用玉、金、银、犀、铜、铁、角、石、墨玉等,玉带不可用在公服上,不是品官,通史禁止用犀带;铜以下世人皆可用;三品以上用玉带,四品用金带,以下用银错金方带。可见这个时候的制度细化程度。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佐证一下玉带板的故事,在神宗熙宁六年,熙河路传来捷报,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来祝贺,皇帝就解开自己的玉带赠与王安石,王安石不敢佩戴,于是皇帝就询问,王安石称不敢有此奢望与帝一样佩戴,只有回家收藏。于是岐王、嘉王上奏,皇帝赐给的玉带只敢在家中收藏,不敢使用,他们请求加佩金球纹方圃,带金鱼样子的避嫌,从此金鱼带班是亲王的特征就流传下来;

 三师、三公、宰相、执政官、节度使、史相、大学士用球纹佩鱼,节度使没有任宰相的用御仙花,佩鱼;南宋继续沿用也是玉、金、银、犀、角等,纹饰球型是四方5圃,御仙花带是排方;

 真宗7年下诏,严禁用金玉,工匠工具收回;违者获罪;不许做牙鱼、飞鱼、奇巧飞动如龙一样动物;徽宗7年,发现卑微的平民,鄙贱的娼优男人都佩戴犀角玉石,女子佩戴金子珠宝,应严格治理;于是宋代出现二次治理金石的例子,这也是玉器在民间第一次使用的记录出现,可见玉器的流入民间一些治理,从此以后玉器又回到了皇家用玉,当然在这个时候,很窝囊的宋徽宗还是为中国玉文化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宝:唐之前称玺,唐开始称宝,宝用玉制作,篆文刻,宽4寸9,厚1寸2,加盘龙钮,用大绶和小绶系住,和玉环相连,

 册制:用珉玉制作,长1尺2宽1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