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一百)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一百)----萧天石

(2012-11-13 12:12:08)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点此历代老子评述杂记(一) 
                                     历代老子评述杂记(二) 

    淮海秦观曰:班固赞司马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孰谓迁之高才博恰,而至于是乎?以臣观之。不然, 彼实有见而发耳。孟子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杨子亦曰: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 离则散。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仁义者,道德之一偏。黄老之学,贵合而贱离,故以道为本。六经之教,于浑者略,于散者详,故 以仁义礼为用。迁之论大道也,先黄老而后六经,岂非有见于此而发哉?又曰:史称崔浩自比张良,谓稽古过之;以臣观之,浩曾不及, 荀贾何敢望子房乎?夫以其精治身,以绪余治天下;功成事遂,奉身而退,道家之流也。观天文,察时变,以辅人事,明于而不知本,阴 阳家之流也。子房始游下邳,受书于圯上老人;终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游,则其术盖出于道家也。浩精于术数之学,其言荧惑之入秦, 彗星之灭晋,与夫兔出后宫,姚兴献女之事,尤异。及黜庄老,乃以为矫诬之言,则其术盖出于阴阳而已,此其所以不同也。 


     陆陶山农师曰:自秦以来,性命之学不讲于世,而道德之裂久矣。世之学者,不幸蔽于不赅不遍,一曲之书,而日泪于传注之卑, 以自失其性命之情;不复知天地之大醇,古人之大体也。予深悲之,以为道德者,关尹之所以诚心而问,老子之所以诚意而言。精微之 义,要妙之理,多有之,而可以启后学之蔽,使之复性命之情。不幸乱于传注之卑,千有余年尚昧,故为作传,以发其既昧之意。虽然圣 人之在下多矣,其著书以道德之意,非独老子也。盖约而为老子,详而为列子,又详而为庄子。故予之解,述列庄之详,合而论之,庶几 不失道德之意。
     谿堂谢逸《寿亭记》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所谓无量寿。三圣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 性,尽性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量哉?彼徒见发毛爪齿归于地,涕唾津液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而以为其人真死矣! 然不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
道乡邹忠公浩曰:玄牝之门,取诸吾身,则鼻也。鼻者息之所由 以出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则其息深矣。孙叔敖鼻间栩栩然是已。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 者其天机浅。《素问》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四者之有,而贵常守。知此,然后知谷神之所以不死。又曰:虚其心则腹自实,弱其志则骨自强。
     叶梦得曰:老氏论气,欲专气致柔如婴儿。孟子论气,以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充塞乎天地之间。二者正相反,从老氏则废孟子, 从孟子则废老氏。以吾观之,二说正不相反,人气散之则与物敌而刚,专之则反于己而柔。刚不可以胜刚,胜刚者必以柔;则专气者, 乃所以为直也。直养而无害于外,则不唯持其志,毋暴其气;当如曾子之守约。约之至极,而反于微,则直养者,乃所以为柔也。盖知道 之至者,本自无二。
鼌文元公迥曰:古今名贤多好读老庄之书,以其无为无事之中, 有至美至乐之理也。又曰: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虽圣人矫激太过,而善利之心,极于深切。人能不 耽耳目之娱,不纵口腹之美,勿问有得,决定无失。又曰:老子曰知常曰明。处世之人,止知昼夜是常,而人如故。出世之人,以生死为昼夜,又知生死是常,而性如故。是以明心坦然,视生死而无怖。 


     李宏甫先生既刻子由老子解,逾年复自著解老二卷。序曰:尝读《韩非解老》,未始不为非惜也。以非之才,而卒见杀于秦,安在其 为善解老也?是岂无为之谓哉!夫彼以柔弱,而此以坚强。此勇于敢,而彼勇于不敢,已方圆冰炭若矣。而谓道德申韩宗祖可欤?苏 子由求而不得,乃强为之说曰:老子之学重于无为,而轻于治天下国家。是以仁不足爱,而礼不足敬。韩非氏得其所以轻天下之术,遂 至残忍刻薄而无疑。呜呼!审若是,则不可以治天下国家者也。老子之学果如是?夫老子者,非能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者也。 故善爱其身者不治身,善爱天下者不治天下。凡古圣王所谓仁义礼乐者,皆非所以治之也;而况一切刑名法术欤?故其著书,专言道 德,而不言仁义。以仁虽无为,而不免有为,义则为之而有以为,义甚矣。是故其为道也,以虚为常一以因为纲,以善下不争为百谷王, 以好战为乐杀人,以用兵为不得已,以胜为不美,以退为进,以败为功,以福为涡,以得为失,以无知为知,以无欲为欲,以无名为名。孰 谓无为不足以治天下乎?世固未知无为之有益也。然则韩氏曷为爱之?曰:顺而达者,帝王之政也;逆而能忍者,黄老之术也。顺而 达,则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是故顺事恕施,而后四达不御,其效非可以夕责也。逆而能忍者,不见可欲是也。是故无政不达,而 亦无心可推,无民不安,而亦无贤可尚,如是而已矣。此至易至简之道,而一切急功利者之所尚也。而一切功利者欲效之而不得,是故 不忍于无欲,而忍于好杀;不忍以己,而忍以人;不忍于忍,而忍于不忍。学者不察,遂疑其原。从而曰:道德之祸,其后为申韩也如此。 夫道德之后,为申韩固矣;独不曰仁义之后,其祸为篡弑乎?古今学术亦多矣,一再传而遂失之,其害不可胜言者岂少哉,独老子乎?
     由此观之,则谓申韩原道德之意,亦奚不可?予性刚使气,患在坚强,而不能自克也。喜读韩非之书,又不敢再以道德之流生祸也。 而非以道德故,故深有味于道德而为之解。并序其所以语道德者以自省焉。 


     岩谷山人江袤曰:道无方体,德有成亏;有成亏者,昭昭于心目之间,岂无所睹邪?合乎道,则无德之可名,别于德,则有名之可辨。 故曰:道无常名。德有定体,老子之出,当道术之变,其立言皆以明至善之归。言虽不一,如首有尾,稽其至也,何彼此之辨。又曰:生 于心者不穷,是以命于身者无已。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始终之端,如循环无穷。老氏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动 之死地十有三。三三而九,自十言之,则出乎生死者一而已。一者谓何?意复命之人乎!士之志于道者,能修身以俟之,直而推之,曲 而任之,庶几乎可以语此。
     又曰:或问老聃、列御寇、庄周、孟轲,皆古之得道者也,其立言各欲取信后世,何自相诋忤如此。聃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御寇 曰:内观者取信于身。周曰:吾身非吾有。轲则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或厌其身之为患而非其有,或贵其身之皆备 而取之足,岂不诋忤邪?余曰:子未之思也,子得其言,而未得其所以言。且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该而存焉者,谓之身;视听言貌思,性 所有也,亦谓之身;身之名则一,而所以为身者殊。有所谓体,有所谓性。老聃、庄周盖即体而言之者,御寇、孟轲盖即性而言之者。即 体言之,则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有之则有患,无之则无患,故不可使之有也。而所谓无者,非亡夫而身之谓,凡动作语默不见而已。即 性言之,则视听言貌思,一理所该,万物皆备。苟内观焉,可以取足。高之于天,卑之于地,俯仰洞鉴,孰有不备于我者乎?孰有不足于身 者乎?以是言之,老聃、庄周之言身,不得不使之无;列御寇、孟轲之言身,不得不使之观。
     又曰:或问,何者为息?余曰:循阴阳以左右,随子午以消长者是也。其运如未尝止之轮.其旋如不可尽之环,与元气交通,昼夜不 息,老子列御寇所谓冲气者也。子知所以守息,则知所以养气;知所以养气,则知所以入道;知所以入道,则抱一禅定,固无殊致也。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子归而求之,斯有得也。又曰:庄周言,
     养形之士,吹呴呼吸,此特其浅浅者尔。形神俱妙,盖本于袭气母。老子曰: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不死之道,本于是乎?又曰:孔子 曰毋意毋我,老子曰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瞿昙曰:无眼耳鼻舌身意。人之有生,形色外具,心意内知,必使之无者何哉?盖无者,万 善之所归,万法之所宗。人能外息诸缘,冥心于无,则与道俱矣,其归一致。若所谓坐忘、息气、面壁,果殊途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