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七十三)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七十三)----萧天石

(2011-10-26 21:47:26)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谓早复;②早复谓之重积德。③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④莫知其极,可以有国。⑤有国之 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注释】
    ①啬,敦煌、遂州本作“式”。武内义雄谓:“‘式’为‘啬’之借字。”《说文》“式,法也”。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六十五章 “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式,均作法式解。啬,《吕览·先己篇》:“所事者,末也。”高注“事,治也”。《本身篇》“以全其天也”,高注:“天,身也”。《说文》“啬,爱(‘墙’换为三点水旁)也”。奚侗曰:“啬以治人,则民不劳;啬以治身,则精不亏。”河上本注“啬”字亦曰:“啬,贪也。 治国者当爱民则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精气不放逸。”叟案:“啬” 同“穑”。《汉书.成常纪》“服田力啬”,按《书·盘庚》作“穑”,朱 振声谓“啬”即古“穑”字。今考老子之意,乃以顺适自然,保身全真为旨。作“穑”解,尤有生生无尽之气存焉。故从王弼、河上本 作“啬”。
    ②早复,河上公、韩非、苏辙本及今诸通行本作“服”。范应元曰:“王弼、孙登及世本作‘早复’。”《释文》亦作“复”。《道德真经 集注》引王弼注均作“复”。王念孙《困学纪闻》引此段亦作“复”,并引司马公、朱文公说云“不适而复”,且谓:“王弼本作‘早服’,而注云‘早服,常也’,亦当为‘复’。”案:《诗经》“顾我复我”,“复”作 “回转而反复之”解。老子立言,重人之返朴归真,如婴儿之未孩,四十章又言“反者道之动”,吾以为“复”字较佳。如《易·复卦》 “不远复”之义。象曰:“不远元复,以修身也。”故较作“服”字为上。
    ③谓之,河上本作“是谓”。重,《说文》:“重,厚也。”德,得也。此言早返于道,则积得日厚。
    ④剋,王弼本作“克”。“剋”,河上本注“胜也”。能及早顺适自然而返于天道,则于人欲无不胜。
    ⑤范应元本“可以有国”上,有一“则”字。此言合于天道,人欲尽净,则浑然天体流行,莫知其穷极,能至此,则不争而王天下, 不言而化天下矣。
    
⑥母,河上本注“道也”。柢,河上本作“蒂”。范应元曰:“柢字,傅奕引古本云‘柢,本也’。又引郭璞云‘柢,谓根蒂也’。河上 公作‘蒂’,非经义。夫‘柢’亦是根也。”此言:以啬治国,乃深根固柢之道;以啬修身,乃长生久视之道。
    总阐天道生生无息秘意第一
    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乾坤之大道,在阴阳不测,生生无息”。大生广生,与长生不替,周生不殆,皆 天道也。《易》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无化无生,天地或几乎息矣。故人道天道,莫不以生生为第一义。老 子于本章首曰:“治人事天,莫若啬。”体天道以治人道,莫若效法乎啬;以藏其无限生意,以养其无穷生气。以复其无尽生机,使弥纶天 地者,纯是一片生趣盎然,而绵绵不绝,化化不已,生生无息,此天地之无尽藏与无穷妙有也。或曰不费之谓啬,或曰复性功夫之谓啬, 有而不用之谓啬,或曰处无为之事之谓啬,或曰爱惜其精气神之谓啬;皆就其狭义偏义而言之也。王弼独谓啬者农夫,其解此二句曰: “农夫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此其一。其未尽及 者,在遗其体天道生生无息之旨,以为妙用也。农夫之治田也,亦必 “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也。各成其实,各遂其 生,各复其性,而不伤其体。故能“莫之命而常自然”也。易言之,即是治人事天,宜以生为本,宜以自然为本。孟子谓:“存心养性,所以 事天也。”则存心养性,亦即所以治人也。各存其心,各养其性,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各安其性命之情,则“尽人合天”之道全矣。
    啬以生为大,亦以生为本。故曰:“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者,犹《易·复卦》之言“不远复”也。其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实 则不远之复,亦所以事天也。《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丹宗则谓:“复其见天地之生乎。”身心性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全 自复中来。克己复礼也,归根复命也,返朴复性也,全真复生也,其功夫莫不全自复中见。故曰:“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良以尽其复,即所以尽其天也;全其复,即所以全其天也。“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所以为其早复之功也。 故早复者,即在复其天地生生无息之道也。重积德者,即在重积其天地生生无息之德也。保之育之,凿之养之,畜之全之,而不以欲伤 生,不以物伤性,不以人害天,不以故灭命,则自天下莫之能胜,无往不克,而莫知其极矣。人于天地两间,日新其盛德,日重其积德,而 至于莫知其极之境地,则自可内以之圣,外以之王,无所用而不宜,无所住而不自得矣。故继曰:“可以有国。”复曰:“有国之母,可以长 久。”母者,道也。故早复者,亦即“复归于道”也。治人事天,而复归于道,则自物莫之能伤,天下亦莫之能伤;且亦无可与敌,以其无入 而不合,无合而不与天地同流也。既与天地同流矣,则我之生,自与天地之生。永生而共存。故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深参之, 即可知此乃言与天地共其长生久视之道,而非言个人长生久视之道!耽乎后者,则渺乎小矣!不足与言老子之道者也。
    参证章旨第二
    生生之道,为宇宙天地万物之中心,为国家民族生命之中心,亦为人类文化历史之中心。“啬”,乃举事以喻,教人以治人事天,宜以 “生生无息”之道为教也。而“复”,则为治人事天,积德累行,治身事神之不传道法也。极其奥妙,则进可以有国有天下,退可以养生养 性养神,乃进退自如,小大由之之道也。
吕吉甫解此章有曰:“治人而不以人之所以为人者治之,则人不 可得而治矣,事天而不以天之所以为天者事之,则天不可得而事矣。精神四达并流,而无所不及,化育万物,其名为同帝。则人之所以为 人,而天之所以为天者也。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则人其有不可得而治,天其有不可得而事者乎?故曰‘治人事 天,莫若啬’也。夫唯啬其精神而不用,则早复者也。苟为不啬而费之,至于神惫精劳,虽欲反其精神,亦无由入矣。其于复也,不亦晚 乎?故曰:‘夫唯啬,是谓早复。’人之生也,固足于德;夫诚能啬而早复之,则德日益以充。故曰:‘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德之至 者也。至德者,火不能热,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而禽兽不能灭,则安往而不克哉?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夫有所不克,则其道有 时而极也;无所不克,则孰知其极哉?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莫知其极,则不物而能物物者也。虽有土而无其累矣!故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 殆。’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然则啬之为道,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精神者,生之根。啬而藏之,则根深而生长矣。 长生者,视之蒂,卫而保之,则蒂固而视久矣。”此亦可并参而互证之。早复,多本作“服”,远不如作“复”之玄远矣。其解“啬”,历代注 家,多有此失。以其见道未真,修道未彻,不能“透出天地外,不落有无中”也。唯凡有所说,皆有一得可取,是在读者之善悟也。斯文于 养生养神之理,要亦为千古不二之诀法,然远不逮余前解之可与天地参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