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壹芯 2019-02-23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道德经》


上一篇解读了:

浅谈《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祅。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道本无定义,也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你对一个看似美好的事物过于执着的时候,它同样也会转变成相反的一面。


阴、阳本就是人为的定义,哪里有阴,哪里又有阳呢?


有道之人不会执着于任何属性,看待一切事物都是自然平衡状态,能游弋于阴阳变化之中,中和着各种力量,以此来践行宇宙的平衡之道。


没有分别,不执着于好与坏,错与对,前与后,看待一切都是变化中的自然平衡状态。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本意是收获谷物,即从事农业耕作之意。


天道在人心,观心得道,能尽人事,即合天道。治人之道唯在安民,民治则心与天合一道。


民最关心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吃饱肚子。


治理国家,使民符合天道,与其整天想着怎么统治人民,不如好好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丰收,民众衣食无忧,无欲无求,自然人人合乎天道。


夫惟啬,是以早服。

早服:圣人不会因为结果,或者说为了合道而合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也即道法自然。与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意思相近。


关注农业生产,使民衣食无忧,看似最基本最简单,但也是最高级的治理之道,回归自然,行无为之事。


合乎天道,自然遵守自然法则,行无为之道。


早服,是谓重积德。

:厚重


道法自然,不因结果的好坏而去选择性的尊守自然法则,也就是说做到人性本然,而不是理性的去执行,以果来反观自己的因。


要做到道法自然,本性使然,就要修心养性,德道合一,德足够厚重,就能达到道的境界,德性至极,就能做到本性使然,即早服。


重积德,则无不克。

:克制多余的,回归本然。


修心养德,事事遵守自然法则,厚德合道,回到本然状态,就是道的无相对之状态。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回归本然状态,则再无终点和始点,无边无际,无限量,这就是无级的状态


这正是道的特点。


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达到无级的状态,心中无我,胸怀天下,这时候就可以无为的治理国家了,这就是无为而治。


回归本然之状态,民最关心的是吃饱肚子,这是最基本的需求,那么满足了这个需求,则民自然安居乐业。


民无欲,则不会行有为之事,德性自然就会提高,德厚则无不可,无不可则达无极。


积德深厚,不但可以做到无不克,而且莫知其限,重积德之妙用,不知其量,而天下无不在道德浑化之中。由此可知,治国之本,是深积无有限量的浑厚之德。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根本、本然,也即道法自然


如具备无量的浑厚之德,也就是达到了早服的境界,德道合一,则国必可长治久安。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回归自然本性,则国家必将长治久安,并能根深蒂固,并且任何力量也拔不掉。



道法自然,万法归宗。

回归本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老子以一个“啬”字为例,以最基本的农耕为例,来列举治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做人做事,回归根本,不以结果反推应该采取什么行为,自然而然的遵守自然法则,自然与道合体,这就是天人合一。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

浅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第八章:上善似水  |   第四十五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  第四十六章:知足之足,恒足矣。 |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 第五十一章:玄德  | 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第五十五章:物壮即老 | 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  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