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

 小雨荷图书馆 2013-08-23

           武教办〔201222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2—2015年)及其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现将《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区实际遵照执行

 

 

 

                              一二年十月九日


附件1

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显著标志。为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武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绩

——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校校通、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初中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网络体系,建立教育资源库,初步形成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信息化师资队伍初具规模。目前我市拥有专职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共1300余人。全市已有90%以上中小学教师接受过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信息技术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稳步提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日益广泛,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明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研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理论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丰硕。

(二)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网上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滞后。城乡、区际和校际间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匮乏,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种类不多、总量较少,针对性不强,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师信息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的需要。全市中小学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足。

——信息化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指导分属不同部门,职责不明,管理力度不够,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三)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成为时代潮流,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给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环境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给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战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给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武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兴起,给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强烈的需求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开发信息资源、优化应用管理、提升服务效益,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工作原则

——科学规划,优先发展。立足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准确把握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统筹协调,分类推进。总揽全局,协调职能,分工协作,兼顾城乡、区域、校际差异,分类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

——共建共享,重在应用。按照先进、成熟、经济、实用的原则,以教育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和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突出应用,以用促建。

——深度融合,形成特色。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打造武汉教育信息化特色。

三、发展目标

为每一位师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有效的学习环境,给基础教育注入全新活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设更广阔的平台。

——建成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覆盖全市、分布合理、安全高效、开放灵活的武汉教育云,构建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

——建设内容更加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加快优质教与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供全市共享的大型教育资源库,充分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打造信息能力更加适应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加大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构建学习更加高效的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信息环境。结合国家教育云武汉试点建设,构建覆盖全市教育机构的安全、高速、开放的武汉教育城域网。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推进多媒体、电子白板进教室。优化硬件资源配置,逐步实现生机比城区达7:1、农村地区达10:1师机比1:1,拥有专用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达到100%。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和学科数字实验室。

2.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结合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以武汉教育云为依托,建立武汉教育基础信息数据中心。建设融教育决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远程学习、网上活动于一体,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公众的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3.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库。通过定向购买、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加快建设包括课程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文献库、专家智能库等武汉基础教育资源库。充分采集、整合、挖掘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面向师生和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服务。

4.加强教育信息化培训和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计划中,加大专职信息技术教师骨干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全员性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创优活动和应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的指导、研究和服务。

5.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研发具有武汉特点、时代精神的信息技术课程。探索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数字高效课堂、同步课堂、探究性学习、名师讲堂、名师工作室、网络协作教研等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与研究,

6.推行数字化管理应用,提升教育管理效益。制定教育信息化系列标准,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体系。建设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工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实验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加强教学场馆、设备等教学设施信息化管理,推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文字、视频沟通,实现管理过程数字化、教学设施数字化、网络资源数字化。

(二)重点工程

适应信息技术由“e时代electronic era,电子时代)向“u时代ubiquitous era,无处不在的时代)发展,重点建设6大工程:

1.武汉教育云及城域网工程。结合国家教育云武汉试点建设,构建包括市级光纤骨干环网、区级光纤环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接入点3部分组成的武汉教育城域网。全市90%以上的学校直接接入武汉教育城域网,不具备线路接入条件的通过VPN方式接入武汉教育城域网,实现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为基础的全市教育系统内的高速互联互通。

2.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推进以网络、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终端设备进教室为主,数字播放点播设备为辅的班班通建设工程,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2015年,全面完成中小学班班通建设工程。

3.中小学数字校园工程。加快中小学计算机更新、添置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生机比城区达7:1、农村地区达10:1师机比达到1:1。拥有专用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达到100%。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校园网建设比例达到100%。稳步推进无线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全市中小学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高中和部分义务段试点学校学科数字实验室。

4.武汉教育资源库工程。完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资源库,力争到2015年资源库容量达到20TB,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5.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工程。建设武汉教育云服务中心,建立武汉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远程学习、培训、研究和交流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市区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分析系统。

6.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工程。推进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实施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百千万工程,建设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评选千名信息技术教育能手,培养万名信息技术创新小人才。

五、推进策略和保障措施

(一)推进策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站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安排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施区域整体推进。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采取区域整体推进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分步推进,分年度实施。加强合作,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及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

3.强化管理,项目推动,建立责任分担机制。以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强化管理,把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落实到位。设立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建设工作。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4.需求导向,强化应用,建管用评齐抓并进。把师生的教学需求作为教育信息建设的导向,把应用和效益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充分利用好现有存量,抓好建、管、用、评,边建设边管理,边应用边评估,以评估促发展。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健全市、区、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强化行政管理和专业指导,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完善制度保障。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开展教育信息化先进区、校评选表彰活动。

3.加大经费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市区两级共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增强市区教育经费统筹能力,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4.建立技术保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营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附件2

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

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促进武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根据《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开发信息资源、优化应用管理、提升服务效益,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及责任分工

(一)武汉教育云及城域网工程

结合国家教育云武汉试点建设,构建武汉教育城域网。2015年,全市90%以上的学校直接接入武汉教育城域网,不具备光纤线路接入条件的通过VPN方式接入武汉教育城域网,实现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为基础的全市教育系统内的高速互联互通。

市局责任单位:市教科院、财务处、基础教育处、教育条件处(排在第一位的为主责单位,下同);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二)中小学班班通工程

以网络接点、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大屏幕液晶电视等信息化终端设备进教室建设模式为主,农村教学点和5年内将撤并的学校一般采用数字播放设备、软件资源包建设模式为辅,实现中小学班班通2012—2013年,完成班级总数的80%,争取201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市局责任单位:基础教育处、财务处、教育条件处、市教科院;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三)中小学数字校园工程

1.计算机配备。到2015年底,中小学生机比中心城区达到7:1、新城区达到10:1师机比达到1:12012年,各区达标学校达到50%2013年达到70%2014年达到90%2015年完成配备工作。

2.多媒体教室建设。开展同步课堂教室建设试点。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学拥有专用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达到100%

3.校园网建设。到2015年底,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校园网建设比例达到100%35%的学校建立无线数字校园。

4.学科数字实验室建设。到2015年底,完成高中和部分义务段试点学校学科数字实验室建设。

市局责任单位:基础教育处、财务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四)武汉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

采取购买、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建立市、区、校三级架构、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布式共享资源库,包括课程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文献库、素材库、数字图书馆等。2014年,完成教育资源目录库建设;2015年,基本完成教育资源库建设,资源库总容量达到20TB,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

市局责任单位: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基础教育处、财务处;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五)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2012年,搭建武汉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学校信息、地理信息、教育资源5大基础数据库。2013年,开发地理信息辅助决策系统、教学质量分析评估系统、招生报名录取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教育教学公共应用系统及教育信息服务系统。2014年,建成市、区教育云服务中心。2015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对外开放。

市局责任单位:市教科院、发展规划处、教师工作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市招考办;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六)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工程

推进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实施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百千万工程。

1.建设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

建立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开展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每年组织评选武汉市数字校园示范校。

市局责任单位:基础教育处、财务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2.评选千名信息技术教育能手

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研究。全市每年组织评选200名信息技术教育能手。

市局责任单位:市教科院、教师工作处、基础教育处、财务处、教育条件处;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3.培养万名信息技术创新小人才

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具有武汉特色、时代精神的信息技术地方课程。探索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改革。举办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竞赛。

市局责任单位:市教科院、基础教育处、财务处、教育条件处;区责任单位:各区教育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教育局成立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相关副局长、教科院院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市教育局在进一步完善市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配置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基础教育处负责牵头制定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推进,负责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组织与指导;

发展规划处负责规划、指导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财务处负责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并进行管理和监督;

教师工作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编制、考核、职评及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工作;

市教科院负责基础教育信息化标准制定,相关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验收,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管理;

教育条件处负责硬件建设的具体实施、管理、推进,数字图书馆、学科数字实验室标准制定和建设。

各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各区要按照《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

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投标、实施工程监理,严格按照项目标准建设、验收。

(三)落实经费,加大投入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市区两级共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增强市、区教育经费统筹能力,设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用于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应用推广以及维修维护。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四)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区、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区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的管理。开展教育信息化先进区、校评选活动。

 

 

 

主题词:基础教育  规划  方案  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109印制

共印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