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传承“狗屎香”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3-08-23

 
  
 

农历七月三十,无锡城郊许多乡镇的街头巷尾都会点燃棒梗香,这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民俗在民间的自然传承。人们用它来纪念民族英雄,祈求五谷丰登、人口太平。 旁晚出去散步,看见有许多人家在门口点燃棒梗香。猛然想起已经是农历七月三十了,星星点点的香火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几十年前的洛社老街上。 古老的洛社大街,当时是繁茂的商贸之地。一过立秋,临街的几家南北货店和南巷头香店里就摆起了杭州香客送来的“狗屎香”,一把一把包扎得整整齐齐,香梗染成玫瑰红和翠绿色,格外抢眼。 “狗屎香”是一种棒梗香,是用细的竹梗做芯子的一种香。农历七月三十晚上,人们将点燃的棒梗香和蜡烛,插在家门前的阶石间和场地上,谓之烧“狗屎香”。 烧“狗屎香”这一风俗,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是无锡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娱乐活动。 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手捧点燃的棒香,插到自家门前的地上。这时的洛社老街上,更是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的屋檐下,街面的石板缝里都插满了棒梗香。星火点点,光彩闪耀,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宛如一条火龙,煞是壮观。爱玩的大孩子们,还把棒梗香插到了旧时老菜场的开阔地,把棒梗香排列成方形、园形、多边形,放任自己的想象。有的还把棒梗香遍插在几个南瓜上面,再把像刺猬似的南瓜插在竹竿上,扛在肩上到处跑,好似一盏盏流动的彩灯。 至于为何把棒梗香叫成“狗屎香”,只知疯玩的孩提时代是无意去打听的。懵懵懂懂还以为真是用狗屎晒干做的呢。只知道好玩,催着大人买了狗屎香后,就眼巴巴地盼着这一天。甚至连南瓜也早早从乡下摘来了,而且专挑收稍的嫩瓜,因为插起来便当。稍为长大一点后,才从博学的白胡子外公那里得知“狗屎香”的由来。相传元末张士诚举兵起义,据姑苏称吴王,深得民心,后被朱元璋击败,城破被俘而死,时为农历七月三十日。百姓为感激他生前的功德,于是每年在他死期的晚上,用焚烧棒香的方式来纪念他。因张士诚小名“九四”,特取名为“九思香”;又恐触犯明王朝,就以“九四”的谐音托名“狗屎香”。世代流传至今。 插棒梗香的风俗还有一说,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焚香燃烛插于地上,是插“地藏香”,带有迷信色彩。民间认为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鬼门打开,地狱中的鬼魂被准许来人间游荡,期限为一个月。到了三十,地藏王菩萨便要将人间各处的鬼收归地狱。百姓一点香,鬼魂便无处躲藏,乖乖被收回去了。所以依此说,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婆婆都把香点在桥头、路口等要道处,并在沿路的街边遍插香棒,有的人家当晚还禁止幼童出门。 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是第二天可以到各处去拔香棒梗,有心急的当夜就偷偷去拔燃尽的香棒,藏起来。旧时儿童玩具很少,而拔来的红色绿色香棒梗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最常见的一种是“挑香棒”,类似于后来彩色棒的玩法,即抓一把棒梗随意撒开,手持一根棒梗去挑最上面的那根,又不能使其它的棒梗移动,挑得多者为胜。再有就是“搭桥”先把四根棒梗搭成井字形,中间横一根作为桥顶,分别从两边一层一层往上挺,谁搭得最高而且又不倒,谁就是状元。  如今的孩子恐怕早已不屑于玩这样的游戏了,香棒梗也不再是稀罕的玩具,而烧“狗屎香”本身却成为了孩子们眼中很奇妙的一项活动。许多民俗本身,就是一种民间生活方式的传承,带着许多历史的印记,对民俗追根溯源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每逢农历七月三十烧“狗屎香”,到现在仍可到处见到,即便在新兴的小区里,也有人在沿袭这一习俗。 顺便说一说老街里的一句俚语,如果两个孩子很友好,经常形行不离的在一起玩耍。大人们会说“伊两个老小像烧则狗屎香一样。”含有明显的褒意。可见“狗屎香”在民间确实一直很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