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民俗文化趣谈

 杏坛归客 2019-08-15
                   

【 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佛家称之为“盂兰盆节”。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元节的地位一度相当重要。中元节的内容之一是祭祀,而祭祀是我国得以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根本。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并列中国传统的三大祭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九九重阳节并称四大祭祖节。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逝去的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现代人对中元节知之甚少,更谈不上重视,因而中元节活动也就日渐衰落式微,以致难以同清明节、寒衣节并列了。为此本刊在中元节到来之际,编辑了此篇专稿,向大家介绍中元节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希望对帮助大家了解中元节民俗文化方面有所裨益。                  

中元节溯源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这个节日又被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的说法源于道教。道教有“三元”的说法,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教又有“三官”的说法,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相传七月十五这天,地官出巡人间,分辨善恶,并察看人鬼劫数。

汉族民俗中将正月十五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又将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三大鬼节,与除夕、清明节、九九重阳节并称四大祭祖节。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绝大多数地区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少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凡有新丧的人家,七月十五要上坟扫墓,而一般人家则在适当的地方上进行祭奠,不仅要祭拜祖先,还要祭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分一杯羹

中元节时值初秋,有的地方农作物成熟,民间祀祖时便用新米等祭供,有向祖先报告秋成之意。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享受人间祭奉,所以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因此这个节日基本上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中元节涵义

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我国自古以孝治国,家族的传承到国家的传承,导致我们的文化千年不灭,如若祭祀的意义淡了,家族的意义轻了,尽孝的推崇恍惚了,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血脉力量就会有危机。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得以传承,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祭祀!中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及适宜的气候、高产量的平原、先进的耕作方式。所以在任何时期,对于尽孝去繁衍后代!祭祀祖先,让家族传承的意识深入骨髓!尽孝和祭祀的地位越高,对于家族的传承就越有利!

历代古人都把传承和孝道放在家族教育的首位,在每年的中元节,都要履行祭祖的仪式,并要求子孙后代将此习俗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朱子治家格言》强调:“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古人认为,祭祀祖宗愈真诚,后代儿孙便愈孝顺,也愈有出息。所以,中元节的祭祖做得好不好,就不仅是一代人的事,而是影响后代儿孙,关乎家族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


中元节民俗活动


中元节俗称鬼节,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是这个节日其实挺温馨的,是活着的人给去世的亲人们过的节日。因为平时我们都很忙碌,根本顾不上思念去世的亲人。而到了这一天,不管我们有多忙,还是会想起他们。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向他们寄托一份哀思,表达一份念想。

中元节的时候,民间流传有多种多样的传统活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习俗不尽相同,而且可能有较大差异,这里尽仅择要介绍一些供大家参考。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原始用意,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希望能藉由「荷灯」引领,让亡魂们得以返回阳间享用祭品。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蔚为壮观。


2、[点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有两个说法:其一,据说是为在阴间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能够飞升极乐世界;其二,据说鬼节这天放天灯是把藏在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


3、[烧街衣]

也称烧街纸,是鬼节传统习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纸”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4、[烧袱纸]

烧街衣同为鬼节传统习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上坟]

凡有新丧的人家,七月十五要上坟扫墓,而一般人家则在适当的地方上进行祭奠,不仅要祭拜祖先,还要祭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分一杯羹。


7、[拜门口] 

七月初一,「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由於只是让途经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别入求它们屋侵扰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几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祷好兄弟们享用后继续上路。

<3>焚烧若干银纸及经衣。


8、[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9、[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10、[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11、[蒸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12、[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中元节特色饮食

中元节时值初秋,各种早熟蔬果谷物开始登场,各地特色食品竞相亮相,东西南北异彩纷呈难以枚举。这里仅择要介绍一些给大家。


1、[吃扁食]

江浙一带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2、[吃花馍]

晋北地区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3、[吃“饺饼”]

江浙一带有中元节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是济公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

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蒸面羊]

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5、[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6、[吃濑粉]

广东东莞在中元节那天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中元节禁忌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这段时间,阴间的鬼魂会放回阳间来接受亲人的祭奠,阳间的阴气因而加重。在此期间,忌讳也特别多,有些禁忌更是万万不能触犯。现将一些主要禁忌提示于下,让大家有所了解,庇佑大家平安度过此一特殊时段,趋吉避凶,永保安康!

1、忌说鬼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与「鬼」相关的话题外,还要注意不要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犯忌招来鬼魂邪祟!


2、忌把玩、踩踏冥纸供品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买回家时要切记防止家里小孩拿着冥纸把玩,这可是大忌。在焚烧时,对余火不要用脚踩踏,以防对自己不利。


3、忌野泳

中元节期间,不要到野外的河段、池塘野泳。一些河段、池塘可能藏有寻找替身的水鬼,不慎入水者可能会被水鬼缠上。


4、忌在墓地拍照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墓地、庙宇这些地方是不能拍照的。中元节如有上坟者,须注意不要随意在墓地拍照留念。


5、晚上不要在外面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晚上将衣服晾在外面,可能会沾惹邪气。


6、忌披头散发睡觉

妇女如果在晚上洗头,应将头发吹干梳理好再睡觉,不要披散着头发入睡。因中元节鬼魂四处游荡,如果遇到披头散发者,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7、忌半夜庆生 

生日在七月中旬者,庆生要避开晚上,安排到白天中午庆祝比较好。


8、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9、忌买鞋

中元节期间应该避免买鞋。因为鞋同“邪”,买鞋也就寓意着买“邪”,会带来不好的运势。


10、忌议论逝者

中元节参与祭祀时,亲友们聚在一起,千万注意不要在这个时候谈论已逝亲人尤其是先辈的事情。要记住,不管是对生者还是逝者,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要“为尊者讳”,不能口不择言,议论先人,惹他们生气,对自己带来不利。


11、夜间勿拍他人肩膀、直呼他人名字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盏灯,燃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尤其是晚上,切记不要随意乱拍他人肩头,直呼他人名字!这样可能会导致被拍或被呼者回头时护身灯熄灭,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12、孕妇和正在生理期的妇女忌参加祭祀活动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附录1>【中元节民俗禁忌】

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除过上面所述禁忌外,在日常行为举止方面,还有以下一些禁忌:

<1>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夜晚无事尽量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何况,如果当地治安不是太好,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总而言之,鬼节期间民间禁忌甚多,有些过于繁杂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附录2>【中元节祈福——请斗灯】

中元节到来时,民间请斗灯的祈福仪式。斗灯又称元神灯,相应于天上星斗,代表各信众的元神,有趋吉避凶的功能。

具体作法是:

在米斗内置白米(大地生生不息)、凉伞(苍天作育万物)、铜镜(照妖)、宝剑(诛妖)、剪刀(翦除怪物)、尺(测量)、秤(权衡)、油灯(光明)、铜钱(富贵)等法器,希望祈福避邪,吉利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