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山文化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源头活水558 2013-08-2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经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轻视处于落后山区的家乡,崇尚发达富裕的地区的思想倾向,对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有很大影响;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体素质偏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开发“昌山文化主题活动”校本课程,以此作为改变学生现状的措施之一。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课程结构的重建。根据我国当前发展差异大、文化多样的国情,课程要实现多样化是改革的必然方向和要求,也就是要走国家、地方、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我们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潜心为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发“昌山文化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就是试图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正在奔小康,建设和谐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步伐。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站在这样战略高度,我们提出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本课程(开发)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小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我们开发的“昌山文化主题活动”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培养,采用活动途径;突出学生主体,倡导体验参与,拓展学用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符合新课标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我们从身边的事情说起,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三)、主题活动符合学龄儿童的认知规律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他们的表达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昌山文化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开发的。我们的教材设计主题活动教学符合学龄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课程的概念界定

  昌山文化:昌山、山名。昌山文化即乐昌文化。

  昌山文化主题活动:是指通过系列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对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四、课程的实施目标 

  (一)、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的目的。通过地方文化对学生的人性化影响,从而引领以人为本,关注发展,打好人生基础,最后达到辐射社会的功效。

  (三)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通过实践与探索,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能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中来,让他们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新的冲击,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教学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程的实施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我们的昌山文化校本课程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为目的。

  (二)、趣味性原则

  昌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尽可能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

  (三)、教育性原则

  昌山文化如所有的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它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不仅关注实践层面的操作,还在理论上作深入探索。我们的实践不但能完善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

  六、课程开发的内容

  “昌山文化主题活动”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昌山人事。(二)、昌山景点。(三)、昌山名茶。

  (四)、昌山特产。(五)、昌山民俗。(六)、昌山诗文。

  七、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统一思想

  我们组织了多次的思想统一会,要求每位教师参加,使他们明白昌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全校性的改革,需要全员参与。

  (二)、培养教师

  校本课程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为此,我校制定了“请、学、研、送”的教师培养方针。请即邀请专家或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校本课程教学的规律、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送则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习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三)、营造氛围

  1、开辟班级地方文化专栏:在班级的黑板报中开辟一角为班级地方文化专栏,在宣传地方文化知识外,也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习作。

  2、出版优秀作文集:刊登学生最优秀的习作及班级文学小组的佳作。作为学校对外的校本课程宣传的一个窗口。

  3、建立昌山文化网站

  在原有新时代学校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昌山文化教育网,充分展示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四)、立足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建立昌山文化教研大组,要求各个相关学科的教师,定期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共同研究、学习、分享校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

  (五)、评价方式

  我们设计的主题的课程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即课题组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层次。有效地发挥评价在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八、课程开发的认识和做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三年来的做法是:

  (一)、理论先导,充分准备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上级部门印发的《课程改革纲要》、《新教材新功能》、《新教材的编写》等等理论著作,接着我们深入调查,在具体的数据面前认真修改草案,制定出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分工,群策群力,重在落实

  在具体工作细节上,我们做了具体的分工。廖波主任任课题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何红斌主要负责编写试验教材工作、主持课题的实施、收集试验数据等。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有具体分工。教研组的中心活动是课题研究,定时讨论研究有关细节,实现课题研究日常化。

  整个课题分三层负责:校长层负责决定课题研究的大方向。教务层负责组织筹划,确定执教人员。执教层每学期都要制定任课计划、教案,互相听试验老师课题研究课,用实地活动与书本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抓住根本

  1、编好教材

  (1)、编制教材是重中之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我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在设计教材内容时,主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又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阅读读物,学生学起来容易,同时更有利于把实践与课本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选用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内容。注意精选生动有趣、时尚与历史相结合的佳作为文本,向生活开放。从人生、社会、学习和自然等方面撷取能触动学生心灵的精彩篇章。注意总结规律方法、提供实践平台进行训练。在编写教材方面,我们拓宽了多种途径来获取。如有查阅史料、有关书刊和自己撰写等途径。

  (3)、《昌山文化》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其内容有:《昌山人事》《昌山景点》《昌山名茶》《昌山民俗》《昌山诗文》。如《昌山特产》以乐昌秀丽山川的景致为背景,显示了原生态地区的特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甜美的山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乐昌,知道如张溪香芋、北乡马蹄、沿溪山白毛尖 、中华弥猴桃等土特产。这些具有地方独特性的知识很便于安排主题活动,利于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读本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选文的编排体例上,我们以主题为基本形式,分部分编写,每部分读物都安排了五个单元的内容学习;每个单元又分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自主选择),在每组选文前都有阅读提示,必读课文后还安排有主题活动和思考题(或操作题)等。

  2、用好教材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我们每周原则上都安排一节专门的课时来上《昌山文化》,每一次上这门课程都要求老师备下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也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孩子们独立阅读,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如《昌山诗文》中的写景诗教学流程是  ①读析:赏读—悟情—说议  ②创激:设情--激情--抒写  ③采风:定主题--实地采--仿写作—班交流

  (2)主题活动以教材为基础,认真落实。

  根据教材内容,一般每个部分安排五个主题活动。例如教学《昌山名茶》这一部分,我们设计了“茶山之旅”系列活动:活动分六步走:①、认识茶叶的由来。②、参观沿溪山茶场。③、收集有关茶的系列资料,准备汇报。④、写一篇活动心得。⑤、排一幕舞蹈节目。⑥、画一幅茶山美画等。为了更好落实主题教学,我们还注意校内外结合好,确定了活动审批制度,即每个单元一般都有主题活动,但每一次都要先写好计划,交教务处审阅、校长批示才可以执行。

  (四)、突出特点

  1、选择乐昌文化精华,突出地方性特点

  乐昌的风景,茶香,乐昌诗歌、山歌等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这些都是乐昌文化精华,突出了地方的特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参与其中,效果很好。

  如抓住历史史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我们认真整理了1939年国民党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抗战事迹。为强化教学效果,我带领学生前往薛长官故居参观,同学们带着极度兴奋和崇敬的心情参观后,写出许多优秀的文章。

  自然环境影响地方文化,地方文化也顺应这自然环境。为此我们开设了《环保》《雅石》等课程内容,还设计了系列主题。如:①、自然与科技。②、生活你我他,③、生命的延续,④、植物身世大公开(重点了解‘乐昌含笑’)⑤、乐昌的春天,⑥、一座树林的诞生等主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灵活性的特点

  《昌山文化》是综合性课程,教学时我们采用实践性、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着力体现这些特点。如在校内: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览室阅读,开阔视野;开办各种讲座,确立主题,组织学生讨论;每年由学校组织进行有关知识竞赛,手工制作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在校外: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际操作等。这样校内外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工作,扎实有效。

  例如在《我心中的红豆杉》主题教学中,我们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1)、收集资料。途径:①、上网查寻。②、剪辑报刊杂志。③、到林业部门了解情况。④、调查乐昌红豆衫的生长情况及分布情况。

  (2)、开展社会采访、学校采访、专业人士专访活动。

  (3)、我们从有关部门处得到红豆衫树苗,然后种植红豆衫;学生制作拼图、写出《我心目中的红豆衫》文章,观察整个种植过程。写下种植心得。

  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我们的活动顺利进入汇报阶段。汇报课分以下几个步骤:①、交流收集到的资料。②、讲述活动过程中的收获。③、谈谈亲历亲为的感受。④、才艺表演。

  3、与多学科结合,突出综合性特点

  《昌山文化》校本课程内容与各相关课程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将昌山文化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体系中,突出了《昌山文化》综合性的特点。

   (1)、《昌山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在我国古代,歌与谣紧密相连,所谓“和乐为歌,徒歌为谣”。《昌山文化》中既有不少歌谣,它很好地与音乐教学结合,载歌载舞,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昌山名茶》中,学生设计的汇报活动有歌舞、诗歌、书画、器乐等。效果很好。

   (2)、《昌山文化》与美术课的结合

  《昌山景点》抓住了美术与诗文的共同点,为诗文与画的结合提供了依据。我们把学生带到了茶场、红豆杉林、风景区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为景点画一幅画或写一篇文章(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收效很好。如我们来到茶场后,邝**用稚嫩的小手描绘出一幅青山作屏,蓝天作幕,大地为台的山水画,画中有一棵茂盛的茶树,无数的蜜蜂、蝴蝶上下翻飞,树下仙人对弈,大有‘踏花归去马蹄香’之感。

  (3)《昌山文化》与语文课的结合

  语言文字是昌山文化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师教语文的同时教昌山文化,又使之有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如:在《第一次     》这次习作时,把大自然当成了训练场,引导他们欣赏自然风光,到“文源”去旅行,使事物本来的面目和形象摆在学生面前,有效地缩短了孩子们与作文的心理距离,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科学性和适应性,有效地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九、课程开发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1、通过课程试验,强化了学生热爱家乡思想感情。比如试验前调查答卷情况2006-9-12

问题

回答情况

对比班

百分率

实验班

百分率

%点差距

你是否知道“乐昌” 的名称

1人知道

1.7%

0

0

-1.7

你是否对家乡了解

28人是

49%

21人是

36.84%

-12.16

你是否了解我们的家乡?

49人是

85.96%

39人是

68.42%

-17.54

你是否知道乐昌名茶?

4人知道

7.70%

2

3.5%

-4.2

如何让乐昌富裕?

4人知道

7.70%

3

5.20%

-2.5

你是否知道乐昌名人?

0

0.00%

0

0.00%

0 

你希望了解本地文化吗?

50

87.7%

34

59.6%

-28.1

你喜欢旅游、喜欢乐昌吗?

41

71.9%

45

78.90%

7

你喜欢阅读吗?

56

98.25%

57

100%

1.8

你认为乐昌好吗?

28

49%

25

43.90%

-5.1

试验后调查答卷情况2009-3-18

问题

回答情况

对比班

百分率

实验班

百分率

%点差距

你知道“乐昌”有多少景点?

20人全知道

35.10%

56人全知道

98.2%

63.1

你对知道家乡的特产有多少?

39人全知道

68.40%

57人全知道

100%

31.6

你想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吗?

26人

45.60%

51人

89.50%

43.9

乐昌名茶你知道吗?

21人知道

36.80%

57人全知道

100%

63.2

乐昌怎样富强?

18人知道

31.60%

37人知道

64.9%

33.3

你知道哪些乐昌名人?

16人知道

28.10%

48人知道

84.20%

56.1

你能背诵乐昌人写的诗吗?

0

0

46人一口气能背25首

80.70%

80.7

你有过创作吗?

35人

61.40%

45人

78.90%

17.5

你有过独立办事的经历吗?

15人

26.30%

35人

61.40%

35.1

你长大后愿意在乐昌工作吗?

32

56.10%

43

75.40%

39.3

  从调查的情况看来,原来的试验班与对比班在学习态度上和知识结构上都很相近。如在答卷中,各个项目的情况是对比班平均高出实验班6.25个百分点。可是经过试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对乐昌的了解人数大大高于对比班,特别是46人一口气能背25首乐昌人写的诗,愿意在乐昌工作的学生高出对比班39.3个百分点,其他的调查数据平均高出对比班46.4个百分点。从综合数据看实验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创造力都高于对比班;知识面明显大于对比班,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办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和谐地发展。

  2、促进了学生相关学科成绩的提升

  自 2006 年以来,在历次抽测中,语文期末成绩如下:

  试验班(57人)与对比班(57人)学生期末考成绩如下:(数据统计来自于教育局公布的成绩)

班级

考试类别

科目

时间

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备注

对比班

期末

语文

2007.7

74.4

16.77

4.1

试验班

72.3

18.5

4.30

对比班

期末

语文

2008.7

81.4

18.4

4.29

试验班

80.4

17.6

4.20

对比班

期末

语文

2009.1

80.9

3

1.73

试验班

83.8

1.2

1.09

  试验前作文能力调查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方差

用时最多

用时最少

作文字数最多

作文字数最少

有条理

实验班

57

63.68

11.8

42

37

151

71

26

对比班

57

69.82

11.6

41

32

208

82

33

  试验后作文能力调查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方差

用时最多

用时最少

作文字数最多

作文字数最少

有条理

有创见

实验班

57

77.84

7.38

39

32

578

186

85%

39%

对比班

57

60.77

16.4

40

34

561

98

66%

10.40%

  试验前阅读能力调查(06年教务处组织)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获奖人数

获奖率

人平均阅读量

实验班

57

31.2

2

3.50%

2万字/年

对比班

57

34.5

6

10.50%

3万字/年

  试验后阅读能力调查(08年参加市文化局现场阅读竞赛)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获奖人数

获奖率

人平均阅读量

实验班

57

37

8

14.0%

7万字/年

对比班

57

34.5

4

7.0%

4万字/年

  情况分析:通过试验,我们发现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方面特别突出,如表中就阅读量来说,实验班从人平均落后1万字/年到超过3万字/年的阅读量,这是一大进步;试验班的语文2007年的平均分落后于对比班2.1分,到2009年的平均分却高于对比班2.9分,规定时间作文的字数多出对比班17字,创建率高出对比班28.6个百分点,竞赛获奖人次由少4人到多4人。期末成绩的方差数据说明实验班学生之间的差距比对比班的小,实现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要旨,这些都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尤为明显;阅读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

  3、拓宽了学生爱好和兴趣的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昌山文化》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了少年宫主办的器乐班、舞蹈班、司仪班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其中杨某还成为了节目学校主持人,谭某被市政府选去做了“千年陀城”盛会献词的主角(全市唯一的小学生);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拣来的树枝、树叶、树皮拼成了各种精美的图案。有 “小桥流水”;有 “遥远的朋友”“08畅想”等;“小鸟、大树”让人浮想联翩;“清水、涟漪”让人心驰神往。实验班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是局限于电脑游戏,孩子们的创造力在这里迸发,孩子们的天赋在这里展现……

  学生在社会如何做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种种表现都有进步,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成熟了许多,懂事多了。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添置了自己的小书柜,筹建了自己的小花园;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许多工艺品。

  爱上写作的刘辉鹏等多名学生自觉练笔,他们有多篇文章发表在《韶关日报》等报刊;邝云同学的美术作品获得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三等奖(乐昌市唯一的获奖者)在环保主题活动中,一次就有3篇文章在《珠江环境报》发表,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亲自写信表扬。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诗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随着《昌山文化》校本课程的深入试验,我们的教研活动也随之展开。隔周一次的学校校本课程教研活动成为老师们的练兵场。通过上课、听课、研讨,促进了老师们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校本课程与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的结合,使这些学科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和创意。黄老师的美术课中“画中有诗”;徐老师的语文课中诗情弥漫,诗化的课境开始在我们身边出现。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促使老师们去思考和实践,在多次的研讨,多次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如徐老师的《如何超越教材》、许老师《阅读教学的研究》《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课题研究等都有突破。其中课题主持人三年获奖如下:

姓名

论文题目(或其他)

级别

等级

备注

何红斌

《奇异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

二等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三等

 

开发地方校本课程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广东教育学会

一等

韶关唯一获一等奖

拓展教材资源   提高语文素养

广东教育学会

一等

 

行走在地方资源的沃土上

韶关教育学会

一等

市教研年会宣读

“生态教育”活动教学设计

乐昌市

一等

 

《长征》朗诵

乐昌市

二等

 

  3、课题组编印出一套《昌山文化》教材,合计21万多字,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开发经验材料。其中

论文

优秀课例

总结

图片

优秀作品

手工制作

网站

9篇

3篇

6篇

1500幅

一部(18万字)

15件

1个

  4、自课题提出及落实以来,备受同行、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乐昌市教育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多次在教育网站予以公布课题进展情况。在2009年韶关市小学语文教学年会上,何红斌老师宣读的课题阶段总结《行走在地方资源的沃土上》获得韶关市领导的好评,乐昌市沿溪山茶场的董事长还提出要赠送50斤茶叶给学校(被谢绝)。

  十、存在的问题

  一、通过试验和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我们一线的老师的确在日常的忙碌中,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以至于在实践中运用起来,我们储备的那一点知识就显得不够用了。

  二、如何开发好校本课程还存在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