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马书敖: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研究研究报告

 老胡聊科研 2022-09-24 发布于河南

摘  要:

1.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必须主题明确。研究的载体(主要依托社团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讲座”、“研学”、“沙龙”等形式计划、系统地开展活动(这就是课程的实践),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收集资料,及时宣传和总结。

2.弘扬传统文化:在社团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补充历史教学。将历史课程于社团活动联合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编写适合河南特色、适合四十七中特色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3.校本课程:规范活动,规划课程,形成特色,从“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要素角度实践和提升、总结,形成具有四十七中特色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社团;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宏观背景:

1.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纲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基本原则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中国考试评价体系

实践背景:国家课程校本化与历史学科教学实践。

历史学科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当仁不让的责任、得天独厚的优势。郑州市第xx中学历史组在整合现行历史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高中历史通史讲义》的过程中感觉只有校本教材而没有校本课程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在从事教学之余尝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研究”、“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关于适合教育的研究”等。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中一直在思索:高考历史备考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在指导学生历史社团活动中如何与教学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勉强算校本教材)过程中感觉只有教材没有课程。思考如何把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时候想把社团与教学、社团与教学研究、社团与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结合起来,于是申报了《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贯彻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指导学生历史社团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写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为即将实施新教材进行“走班”教学积累经验。

二、概念界定

课题被批准立项后,课题开题时在省教研室专家杨伟东先生的指导下将课题名称修改为“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

课题旨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团结合起来,在常规课程之外,打造一个以历史社团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拓宽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参与到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当传统文化传承的使者,拓宽实现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目的途径。

三、理论依据:

到目前为止,所查到的资料中,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与历史课堂结合的论文主要介绍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如何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与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为目的,这些研究局限在普通教学课堂层面上,没有论述第二课堂或者历史兴趣社团,也没有涉及历史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还有一些论文涉及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在具体做法上也仅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做法和成果。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教材。

(二)研究内容

1.课题组联合学校历史备课组、教研组,通过社团开展节日系列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学习传统节日历史渊源和民俗知识,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弘扬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践,积累编写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教材的资料。

(1)2019年12月10日,课题主持人xxx(兼任xx中高一备课组长、47中历史社团指导教师)在2019级高一年级18个班中组织“迎元旦历史手抄报”(要求各班历史课代表组织本班学生只完成一张)。

(2)2020年1月郑州市第xx中学2019级高一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手抄报: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等),重大节日(国庆、元旦、五一),纪念日(五四、抗战胜利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国耻日(九一八),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中任选择一个,做一张“我眼中的×××节日”手抄报。

课题组组织的“迎元旦历史手抄报”、“寒假历史作业手抄报”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协作和动手能力;选拔社团成员,发现将来学习历史的苗子。将参赛作品整理存档,作为编写弘扬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的资料,探索“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途径。

2.课题组依托历史社团,结合“燕园杯”写作大赛,开设写作大赛讲座、通过“研学”的形式实地考察,指导学生写作,组织学生参赛。课题组将社团、历史写作大赛、“研学”结合起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创设新的“课堂”模式,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元化选择。这样做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访谈历史亲历者提升对历史的感悟,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在自主招生(“强基”计划)中的竞争力,探索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的途径,积累有关历史学科参加“强基”计划的经验,为“强基”计划创造条件。

(1)2018年8月31日,课题主持人xx老师带领郑州市第xx中学高三8班xx同学及其家长、河南省电视台编导鲁超峰等一行到逍遥镇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胡辣汤”,体会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尝试“研学”课程。

(2)2018年10月12日环形楼星空教室,社团新学年第一次会议。社团辅导老师xx主持召开,重申社团宗旨,结合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2018〕-JKGHYB-0666)课题重点开展“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探究的宣传、讲解。

(3)2018年11月16日下午,课题主持人、社团指导老师xx在2号合班教室全体文科学生《“燕园杯”写作大赛与自主招生》讲座。

(4)2019年1月15日,课题参与人xx老师、社团指导老师韩美博老师在2018届高一学生中通过寒假作业的形式进行“燕园杯”写作大赛的校内准备。

(5)2019年4月11日下午,课题主持人、社团指导老师xx在三号合班教室笃行历史创意社(2018.9-2019.8年度第四次活动) 活动中给高一学生做《“燕园杯”写作大赛与自主招生》的讲座。

(6)2016届高三7班张心怡的获奖文章《浅谈太极拳在焦作市的发展》、高三8班陈鹤洋的获奖文章《岁月﹒家风﹒情怀——胡辣汤家族的百年传承》都与河南传统文化有关。

(7)2019年11月22日王亦乐(当选为历史社团社长)在笃行历史社团活动(活动地点:图书馆一楼西阅览室)上分享燕圆杯写作大赛经验。

(8)2020年1月10日,课题主持人xx老师联合高一备课组在2019级高一学生中通过寒假作业的形式进行“燕园杯”写作大赛的校内准备。

3.课题组组织历史社团学生,对中原文化名人名典、传统文化《诗经》等进行课外讲授和学生诵读、探寻文化遗址等课程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4.课题组在整合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修订了《高中历史通史讲义》;在指导、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中,吸收优秀社团成员参与修订,拓宽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路,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编写校本课程的兴趣,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校本课程的开设也是一种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进行学习,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创新。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初期,通过社团开展传统节日系列纪念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学习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民俗知识,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历史演讲、历史读书沙龙,“燕园杯”写作大赛、校园“百家讲坛”等,弘扬爱国精神。在课题进行中期,利用周末带领社团成员走出校园,到西华县逍遥镇,进行实地考察,听胡辣汤传人讲自身故事,体验喝胡辣汤的切身感受,感知历史的温度,充实“研学”内涵。

3.名师引领、专家指导法:多请教校内外名师,留心并学习专家的一些讲座,积极参加专题培训活动,力争通过“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研究氛围,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

4.经验总结法: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活动实践、田野考察,边实践边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员积极发表研究论文。对课程和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整理成册,不断优化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素材。

六、研究步骤:

初期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2月,宣传、发动、培训、讲座、实施。

中期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月,修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准备中期报告。

结题阶段:2020年2—2020年6月,总结课题经验教训,准备结题报告。

1.2018年3月申报,2018年6月11日批准立项。

2.2018年8月31日,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带领郑州市第xx中学2016届高三8班陈鹤洋同学及其家长、河南省电视台编导鲁超峰等一行到逍遥镇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胡辣汤”,体会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尝试“研学”课程。

3.2018年9月6日开题。

4.2018年10月12日环形楼星空教室,社团新学年第一次会议。社团辅导老师马书敖主持召开,重申社团宗旨,结合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2018〕-JKGHYB-0666)课题重点开展“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探究的宣传、讲解。

5.2018年11月16日下午,课题主持人、社团指导老师xx在2号合班教室全体文科学生《“燕园杯”写作大赛与自主招生》讲座。

6.2019年1月15日,课题参与人xx老师、社团指导老师xx老师在2018届高一学生中通过寒假作业的形式进行“燕园杯”写作大赛的校内准备。

7.2019年4月11日下午,课题主持人、社团指导老师马书敖在三号合班教室笃行历史创意社(2018.9-2019.8年度第四次活动) 活动中给高一学生做《“燕园杯”写作大赛与自主招生》的讲座。

8.原计划2019年6月结题,由于研究的困难推迟。

9.2019年11月22日王亦乐(当选为历史社团社长)在笃行历史社团活动(活动地点:图书馆一楼西阅览室)上分享燕圆杯写作大赛经验。

10.2019年12月18日,课题主持人马书敖(兼任47中高一备课组长、47中历史社团指导教师)在2019级高一年级18个班中组织“迎元旦历史手抄报”(要求各班历史课代表组织本班学生只完成一张)。

10.2020年1月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9级高一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手抄报: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等),重大节日(国庆、元旦、五一),纪念日(五四、抗战胜利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国耻日(九一八),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中任选择一个,做一张“我眼中的×××节日”手抄报。

11.2020年1月10日,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联合高一备课组在2019级高一学生中通过寒假作业的形式进行“燕园杯”写作大赛的校内准备。

七、研究成果:

1.撰写有关传统文化的论文:

(1)课题参与者刘玉英老师撰写的《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明日》, 2019年6期,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7/G0,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3230,维普网收录。

(2)课题参与者韩树声老师撰写的《初探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地位和作用——〈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读天下》,2019年23期,国内统一刊号:CN:22-1401/G2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112本刊维普网收录。

(3)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撰写的《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传统文化专题教学——〈依托历史社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人文之友》,2019年4期,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78/G0;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4460;万方数据库收录。

2.写作大赛获奖:

(1)2018年10月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课题参与人胡彦旭组织郑州市第47中学参加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大等组织的第二届“燕园杯”写作大赛,共有28名学生参赛。进入复赛的有20人,14人分别获得国三、省一、二、三和优秀奖(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的2人:高三8班陈鹤洋、高二18班胡冉冉;获得省一等奖的3人:高三7班张心怡、高二8班徐麒源、高二18班张欣怡;省二等奖1人:高三8班华自牧;省三等奖5人:高三8班宋元清、赵雪儿、方灿,高三18班孙艺霖、高二18班程欣媛;省优秀奖3人:高三7班田婉莹、高三8班刘清泉、高二8班祖智博)。

(2)2019年9月,第三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中,社团指导老师马书敖、韩美博老师辅导的高一6班张一一、高二八班王亦乐同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王亦乐同学进军全国决赛。2019年12月15日通过多轮审核、交叉评分以及面试环节,在南开大学举行的面试环节中,郑州47中参赛学生王亦乐最终从220名晋级综合考核的学生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

    学生(主要是社团成员)参与历史写作比赛不仅能提升自己在自主招生中的竞争力,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且通过访谈历史亲历者,更能提升对历史的感悟。郑州47中历来重视社团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引领作用,将自主招生、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3. 《诵读诗经、享受校园春风》课外实践活动课程、《诗经》中的家乡课外文化讲座实践课程

    (1)《诵读诗经、享受校园春风》课外实践活动课程:

    目标:诵读文化经典,享受校园春风。实地感受校园美景,体验文化经典美丽内涵。

    时间和地点:2020年4月21日,周二下午大课间(3:50—4:20);学校后园油菜地和水杉林。

    方法与过程:胡彦旭老师讲授并领读《诗经·邶风·谷风》,社团学生诵读并自我阐述诗经。

    观课老师:马书敖、韩树声老师。

    参与班级:2020届高三(18)班部分同学及历史社团学生。

    课后评价:学生做读后感并进行诗经知识比赛,观课老师点评。

    (2)《诗经》中的家乡课外文化讲座实践课程:

    目标:感受家乡文化,体验文化经典中的美。

    地点和时间:2020 5.21下午大课间 学校 图书馆一楼西阅览室。

    方法与过程:历史组郭晓飞讲授三门峡召公祠和《甘棠)文化讲座;社团学生互动并谈对经典文化的体验。

    观课老师,胡彦旭。

    参与班级:2020届高三24班部分学生及历史社团学生。

    课后评价:学生做读后感并进行诗经知识比赛,观课老师点评和总结。

4.修订校本教材:

(1)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主编、课题组成员栗红涛、胡彦旭、韩树声参与修订的《高中历史通史讲义》2020年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印,书号是ISBN978-7-215-10596-6。

(2)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主编、课题组成员栗红涛、胡彦旭、韩树声参与修订的《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校本教材·历史必修2》,2020年2月在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全体高一年级下期推广使用。

(3)课题主持人马书敖老师主编、课题组成员栗红涛、胡彦旭、韩树声参与修订的《高中历史通史讲义·配套练习》,2020年2月在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推广使用。

八、研究后的思考:

研究遇到的问题:如何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基本环节,课程与社团活动的衔接,活动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我们课题组在专家指导下调整研究思路,在如下方面达成了共识:

1.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必须主题明确。研究的载体(主要依托社团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讲座”、“研学”、“沙龙”等形式计划、系统地开展活动(这就是课程的实践),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收集资料,及时宣传和总结。

2.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与历史教学、社团活动恰当衔接?如何编写适合河南特色、适合四十七中特色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我们任重道远!

3.校本课程:我们的研究也仅仅是探索和开始,如何规范活动,规划课程,形成特色,还需要继续实践和总结、提升,形成具有四十七中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结构”、“评价”。

九、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这是结题报告的附录部分。以文献研究的规范格式陈列撰写本报告所参考的相关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基本规则:[注序]作者.文献名称[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名称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所用引文的原文页码。

  ①占素娇,《髙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儒家文化为例》山西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

  ②许中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③岑艺,《浅谈初中历史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实践》

  ④《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教社科【2014】3号)

    ⑤马书敖,《中学历史适合教育研究》课题成果,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优秀成果省级二等奖,2017.9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课题撰写:马书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