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口芋圆
拼音:yákǒu yùyuán(yakou yuyuan)
衙口芋圆属于福建省石狮市特色家常风味小吃。芋圆其貌不扬,但口味鲜美香醇,堪称石狮小吃一绝。芋圆吃时富有韧性,味道很香。在新编的《晋江市志?风俗志》中所列举的颇具地方特色的菜谱中,衙口芋圆也位列其中。至今,还有很多远在海外的华侨对它念念不忘。
在衙口,据说以前过年时大家都喜欢吃上一碗芋圆,因为大人说,吃了芋圆,出外就会遇到缘分。因为芋圆,“遇缘”,取的就是它的谐音。
主材介绍 石狮芋圆主要由二部分组成——皮和馅。它的制作材料虽然不多,但却十分讲究。芋圆的皮是用芋头和番薯粉做的,里面的馅是用香菇、虾仁和五花肉做的。
选材:这些材料看起来很寻常,可实际选材却是很苛刻。例如选择芋头,一定得选择新鲜、较结实,且没有斑点的。
小知识:菜芋蒸过后才会白不会烂,而槟榔芋蒸过后会黑还会烂烂,也不会嫩。所以一般制作时选用菜芋。
芋是有分季节性的东西。最好吃的时候就是从6月到过年这段时间,因为这时收获的芋含有的淀粉品质最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最丰富。因此为了保证质量,很多人会特地在这段时间向农民购买大量的芋,然后委托农民隐藏在山洞里,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由来与发展 据说,芋圆本是福建年糕的一种。那时闽南地区的年糕大部分是作为新年的节日祭奠及送礼用,多由糯米、芋头制成,为自然琥珀色;通常切片煎熟食用,也可以裹蛋汁、或太白粉或番薯粉煎食。
衙口的芋圆由此改进而来。虽然只是在里面多加了一些馅料,但可以说是传统食品的日常化。
传说 芋圆在几百年前是作为干粮出现的。衙口靠海,那时,大部分的村民都是靠讨海维生。讨海的生活有一点很不方便,那就是吃饭的问题。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有一位渔民的妻子做出了芋圆这项小吃食,而且发现它既可以热吃,又可以冷吃,作为干粮最合适不过了。于是芋圆也就此成为了衙口的渔民们出海必带的一项独特干粮了。
先将芋头洗净,把皮削掉,切成长条状,放在容器中捣碎,然后拌入一定比例、切成长条状的白萝卜及番薯粉,进行搅拌和成泥状。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一些调味品,像海鲜还有青葱、五香,取适量于小盘中,和着用香菇、虾仁和五花肉做好的馅合成芋圆,最后放入蒸笼,用慢火蒸到表面的灰中带着一点透明,就完成了。
技巧:
做时加入适量海蛎和葱丝由大骨汤熬制,使芋圆吃起来口齿留香。
包完后就下去蒸手工包馅时要注意的就是,要包得严实,不让它破,破了的话,里面的香气就会蒸发掉。
营养价值 芋圆,主料芋,自古至今还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
而民间还传说,芋的茎叶有解毒疗疮之功用,可用于治疗蛇虫咬伤、无名肿痛,花则可治疗痔疮等病症。
吃法 大骨汤:在碗中剪开的芋圆中加些熬好的大骨汤,味咸;
干吃法:就是芋圆上洒些花生末、加上甜辣酱等佐料,再淋点香油,味甜。多受现在年轻人喜爱。
据说以前芋圆只有一种吃法,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干吃法”,两种吃法是各有风味。抵不过芋香夹杂着肉馅的香味,嫩嫩的外皮包着实在饱满的肉馅,再配上一碗鲜美的瘦肉汤,味道确实是足够让人难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