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易中天说(曲解)老子

 yebangxing 2013-08-24

驳易中天说(曲解)老子

(2009-03-27 16:38:52)

    说到易中天教授,可谓家喻户晓,厦大教授,百家讲坛的文化明星,凭着一部《品三国》红遍中国,势不可挡。说实话,我一直都很喜欢易教授,喜欢听他说历史,品味历史人物,我就是《品三国》的忠实观众。可是就是这位大教授,在前段时间《易中天百家讲坛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老子思想的曲解,实在让我不敢苟同,实在让人很伤心,很失望,易教授,您实在太冤枉老子了。

    我做为一个老子的忠实信徒,实在看不下去了,老子是什么人,老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圣人(其影响力虽比不上孔子,但其境界和对世事的洞察能力却远在孔子之上,其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天下苍生的慈爱悲悯也决不在孔子之下。)这样一位大圣大贤,却被你如此曲解,实在是......唉!

    首先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03:老子与庄子》中开篇就说老子留下的智慧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弱者生存”,说这种生存智慧无非就三点:一装,二忍,三让。说装就是装蒜、装孙子,还举了司马懿,勾践,韩信为例。然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每个人都不敢为天下先,每个人都不敢做第一件事,每个人都不敢做出头鸟,每个人一事当前就往后缩,都做缩头乌龟,还引用了一句俗话“近来学得乌龟法,须缩头时且缩头。”最后还亲自做了个乌龟缩头的样子,以此来批评老子,说若如此,社会怎么发展。又说装、忍、让靠不住,说羊很低调,狼照样惦记,说老子的思想是要想不被大风刮走,就别当大树当小草,接着就批老子说刮台风的时候,刮起来的是大树,可平时被踩在脚底下却都是小草,听听这些道理,道理本来是对的,问题是易教授把前提搞错了,是什么前提?前提是易教授说老子的生存智慧是“弱者生存”,是装、忍、让,这个就是前提,这个前提搞错了,后面的就都没意义了。

    老子的思想真的是“弱者生存”,是装、忍、让吗?答案是否。老子的思想并不是“弱者生存”,不是装、忍、让。那老子的思想是什么呢?理论依据是什么呢?老字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反”。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宇宙万物都必须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循环反复。就像一个太极圈,循环反复,静极而动,动极而静,物极必反,事物到了最强就会走向衰弱,事物到了最弱时就会向强大发展,就像是一个朝代,刚刚成立是是脆弱的,然后慢慢发展强大,等到到了最强大顶盛时就走向衰弱,最后灭亡。走向强大的速度越快,就越快走向灭亡,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不是如此的。又好像一个人,出生时的婴儿是最脆弱的,而脆弱的婴儿是必然向着较为强大的成年人发展的,等发展到最强壮时,则又将慢慢走向衰老,这就是老子说的“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其实万事万物都一样,都走不出着这个理,日升日落,冬去春来,无论事业人生,大事小事,都是一样。老子的守弱用的就是这个理,当我们守住弱处,以弱为基点,则必然向着强大发展,等到了强大时,我们还可以继续守弱(虽然已经很强大,但我们仍然可以以谦虚的心认为自己还弱小,继续守弱)这样则可继续向强大发展,永远守住这个弱,就可向着无限的强大发展。也就是说老子是在教我们如何走向强大,也就是如何图强,而且最重要的是永强,也就是永远强大,你可能会说直接图强不是更容易,为什么要守弱呢,原因就在这里,你一味的图强,则强大后必然走向衰弱,而守弱最大的好处就是去除这个隐患,让自己无限的向着强大发展。所以老子的思想不是“弱者生存”,而是“守弱图强”、“守弱永强”。

    再说说易中天教授说的装,忍,让,易中天教授说装之前所用的依据是说老子喜欢用“若”,说若就是好像,说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就是装,真的是吗?不是。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如老子说“大辩若纳”,最高明的辩论就是不说,“大象无形”最大的象是无形,为什么?因为有形的事物就必定有容纳的空间才能显出它的形,那空间不就比它更大了吗?“大音稀声”声音既然听得出大小,就一定有它大小对比性,那就一定有比它更大的声音,因此最大的声音一定是听不见的。老子只是把客观的事理说出来而以怎么能说是在装呢?

    再说忍让易中天教授是以不敢为天下先为依据,而不敢为天下先就是遇到坏事也不敢第一个出头吗?不是。因为那不是老子的原意,而是后人簖章取意,先看看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的出处: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
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原文两段是一体的,分章是后人分的,老子说得很清楚:“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故而“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的原意是说如果想成为天下人的首领(统治者),就必须把天下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也就是说只有先要想到百姓过得好不好,然后再去想自己过得好不好,只有处处先为百姓着想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人的首领。这是多么可贵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啊,既然被后人曲解了。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可见老子并不是叫人遇到坏人或者恶行而不反抗或制止,而是说不可随意施暴,兵者,不得已而用之。这是尊重生命,也是社会安定的前提。

    老子说的是君学,是最上乘的王者之道,是教统治如何治理天下,如何走向强盛安宁并保持强盛安宁的至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顺着每个人的天性让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万物各归其所,各尽其能,天下太平,繁荣昌盛。还有老子说的是君学,孔子说的是臣学,历代统治者都向老百姓推销孔子之道,要的就是让老百姓好好当好他们的臣子,如果人人都学老子之道,都用君学,那统治者的地位还保得住吗?这也是孔子影响力比老子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读老子时,要好好读,是很伟大的学问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