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迷段兴旺收藏之路

 黑老赵 2013-08-25
  • 戏迷段兴旺收藏之路

  • 作者:裴怡,秀容遗风

经常看戏的戏迷,或在《百家戏苑》、《走进大戏台》的栏目观众席上,不时会看到一个身材略胖,脸圆圆的,头发有不多,且花白时常笑眯眯的老者,他就是文水戏迷段兴旺。他收集戏曲照片近十年的时间了,有近三千张山西名伶的照片。他的梦想就是把晋剧所有名家老艺人的照片集中起,出个画册。当他拿着这些照片给郭士星看时,郭很激动,这些照片就是省戏研所也不没有这么全,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太辛苦了。要是能出一本书就好,把这些老演员都展示给大家,该有多好。

   说起他这个爱好,付出的真不少,为了找这些照片,他去过井陉县剧团,找到团里的老演员,拿出了他们早年和丁果仙照的一些照片。到了阳泉去了高文翰之女高爱卿家里,高老师很热情,把家里所有的照片都拿出来。老人身体不太灵便,让保姆把抽屉里面全翻遍。老人说了:“我老了,孩子们都不是从事戏曲行业,我要是走了,这些全扔了,你们趁早拿走,这些就能保存下来了”。到了忻州令归村一带,这是丁果仙男人任秀峰的老家,从当年红卫兵手里收购回一些关于丁果仙的照片。在大同他找到冀淑梅、李树琴一些艺术家那里,收集她们的照片。一天在街上遇到了北路梆子名家张彩萍,得知他为收集资料还在住旅馆时,张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办公室的钥匙,让他住在那里省点钱。

   他到那也是风尘仆仆,有一次他为了弄清鼓师“四老虎”真名。四处打听,打听到“二老虎”家儿子在平遥开个商店,乘车去了平遥找到这家儿子,问他父亲及叔父的情况,他儿子知道不多,告他不行去村里吧,村里有老人估计知道。他又坐公交车来到城郊的襄垣乡,下了车又步行几里到了村里。找到当地知情人一打听,他也说不清,他说只有一个办法,去坟地里看墓碑上的字吧。他们又来到村外几里的山坡上,找到坟墓。四老虎弟兄全埋在这里,根据弟的排名,叫李树根、李树深、李树叶、李树茂。原来是连名根深叶茂,在“四老虎”碑上发现有高门九英之田凤英的字样,原来田凤英是和四老虎是夫妻。从平遥回来又马不停蹄的赶到柴村,找到原来在北郊晋剧团退下来的田凤英之女李玉珠。说起田凤英来是说书红高文翰培养出来的杰出弟子,田凤英一生四处搭班,听北郊剧团的阎太老师介绍,田凤英成名后常在北路演出,渐渐融入了北路风格,对北路这边加词垫句轻车熟路,以至回了晋中以后,有一次在一地方唱戏,领团的说这戏要唱两小时,要不不好交待,田凤英就在台上一直唱,东拼西凑,就给唱了近两小时,直到领团人说时间到了,她说好了,三八两句就完了。李玉珠随母曾在定襄晋剧团演出,一出《寇准背靴》在省内调演,深受好评,后调入省晋剧院与老艺术家同台演出。在《茶瓶计》她演小姐,郭凤英演公子,刘仙伶演丫环。说的有点远了。段师傅为了找这些照片,经常到晋中汾阳孝义的有名村落,这不今年他又跑到榆次寻找晋剧鼓师的照片,去了鼓师冯仁英家,打听到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还搞到些中路梆子工尺谱。他听说汾阳一带有人有郭兰英小时照片,人家要价太高,那照片就郭兰英本人也没有。他来到西温庄村,这里自乐班有一张他们村民国以前的票班的照片。我看了一下,真有意思,文武场坐的很讲究,文场三弦在前过来是胡胡,后面是二弦,四弦在马锣后面,一般来说四弦兼武场,这是自中路风格形成以文武场坐次的真实写照。

   他去了趟定襄河边,想找“河边红”曲隆福的后代,不想他一个儿子大同北路梆子剧团,一个在县城的晋剧团。他又风风火到定襄县城,找到曲的儿子曲能成,根据他们的介绍又了解了刘嫦娥、徐变英等定襄剧团的演员。回到太原又到平遥等地收罗了不少。2012年6月10号又来到忻州,先来到原忻县晋剧团老团长杜望仲家里,和杜老先生坐了一会,因为杜老先生已94岁高龄,交谈不太方便,做了简单的了解。下午又去到了北路梆子名家孙一清家中,与孙一清老师谈了谈对老艺人的看法,翻录了张孙老爱人李月梅的几张照片和一些孙老个人简介。在忻州戏研所这个院子里还住一位赵国蔺老师,他是平遥人,早年分配到晋北工作,直到退休。两人也算老乡,段师傅拿出他收藏的照片,赵老师一个个仔细端详,觉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随后几天到,他走访了戏研所工作的梅花奖得主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贾粉桃,董福的孙子,戏协武兆鹏。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林之女吴天凤和爱人郭占高一家。他拿出一张贾桂林前辈小放牛的照片,吴天凤老师还没有见过 。忻县晋剧团小生冀美莲师妹曹秀英儿子家.还有郝玉堂两 个儿子家郝玉堂 一个儿子娶的是马福鱼的女儿。

   从忻州回来,他又到了汾阳,去了著名鼓师“申公豹”侯步高的家里,还有核桃红等一些老艺人后代的家中进行了探访.他一年到处跑,马不停蹄,去了郑村与郭士星等一道考察了丁果仙原来的房产,在郑村见到了与丁凤章同乡刘大掌柜的女儿刘爱英,她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丁果仙家中帮忙做家务。随后又与郭士星、阎玉庭一道去了丁果仙前夫冀五斋的大院和坟墓进行采访调查。他去的地方好多了,一下也说不清。我知道就有这些,就当个小记录吧

 

上图中为尚小云,前左为王秀兰,前右为丁果仙,后为右二为王爱爱

其中有肖桂叶李玉珠、李爱花、薜红

山西省晋北区忻定晋剧团万古留念
  团长:罗圣华、指导员:任林富
  主演:张正祥、刘桂香、白菊仙、田凤英、李玉珠、郑小栓、白清廉、李占魁、白少春、李蔼、曹石元、白银凤、樊月香、张美云、刘全英、贺灵芝、阎子仪、王玉玲、贺润芬、马福鱼、宋金兰、武成云、张川义、张存治、史连堂、月娥、环娥、春娥、乐器组:田二小、温喜全、李仲明、牛金奎、蔡贵保、

  音乐组:李成明、周峻山、张存祥、张怀智
  勤杂员:韩登(代事务)张怀智(代交际)王映堂(代画景)

  一九五九年八月三日留

驰名戏窝子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二下午不到两点,戏迷协会活动室里,76岁的许臭妮和65
岁的郝全福等几位戏迷协会负责人正忙着擦桌子扫地,把炉火生旺。不一会儿就聚起近百号人。挂好马锣,调好呼胡,村民们自拉自唱的好戏便开演了。台上的清唱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台下的听众和着曲调打节拍,如痴如醉。恰如戏台两侧的对联:“戏迷迷戏不离戏,迷戏戏迷戏不离”,横批“乐在其中”。

    村戏迷协会老会长许臭妮很是自豪地说,咱村戏迷协会在外面的名声可不小,有不少戏迷都是专程从外村,甚至黄陵、阳曲、榆次赶过来哩!现在整个协会有100多号人马,轮个唱,一天也唱不完。

    一唱七十年

    从村民刘二喜1938年创立晋剧玉喜班算起,西温庄村这个戏迷协会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在副会长郝全福家,一摞信纸记录了这个协会的变迁。

    1938年至1940年,村民刘二喜成立晋剧玉喜班,捧出了名角大牛牛、二牛牛,还有路驼红。

    1937年至1945年间,村民薛吉成、郝文成、张六成三人志同道合,一起学艺,又在郝文成开的店铺内开了票儿班,结成远近闻名的“三艺成”。

    1948年6月11日是西温庄村解放日,在解放军组织下,村民们开展了支前文娱工作,一部分爱好秧歌和晋剧的年轻人到前线慰问。村里76岁的老会长许臭妮和78岁的冀贵虎,都是当时宣传队中的一员。

    1953年,村民冀三货主动发起8户胶皮车运输户,联合购置了戏剧名家田凤英的戏箱(至今留存),并自制戏台幕帘。

    1951年成立生产文宣剧团,演出《小二黑结婚》等剧目;1955年,村合作社组建剧团,排演剧目《九件衣》、《八件衣》,唱红了村乡;1956年至1958年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向人民公社,西温庄村晋剧全体演员到五一机器厂慰问演出;1986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西温庄村一下子成立了两个晋剧演出团,学员上百人……

    去年4月,现任村委会主任吴春贵千方百计腾出村委会大院戏台旁的老屋,整饬一新,作为戏迷活动的场所。戏迷协会现任会长郭计妮、老会长许臭妮和副会长郝全福等人搬来了马锣和旧戏箱,自筹经费建起了演员队伍,重新亮出戏迷协会的招牌。

    昨天,副会长郝全福从村里一位姓薛的村民家中发现一张老照片,正是当年著名的“三艺成”中的薛吉成手拉呼胡在民国十三年过新年时拍摄的。老郝说,有了这张照片,西温庄村戏迷协会的历史又可以往前再推14年。

    准备排大戏

    从解放前排演的秧歌戏,到后来唱的晋剧《卖儿女》、《白毛女》、《三里湾》,村戏迷协会老会长许臭妮已经记不清自己唱过多少大戏。不过,去年戏迷协会重新挂牌成立以后,这个戏迷协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为全村老少举办了7场演出。

    《创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晋剧超级票友赛》、《弘扬孝道文化构建和谐家庭晋剧演唱会》,还有《九九重阳晋剧演唱会》、《中秋团圆联谊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演出活动,不仅给村里的文化生活添加了新内容,而且还使整个村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吵嘴打架的少了,耍扑克搓麻将的少了,邻里亲戚不和的也少了,戏里戏外,大家学到了好多东西。

    今年,正值西温庄村戏迷协会成立70年,戏迷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准备举办一台晋剧邀请赛,还打算以村里一个四世同堂、和睦相处的家庭为原型,把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好人好事和典范模型作为素材,搞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迷票友专场演出,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和谐,也带动更多的人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晋剧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