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拜桥南(6)—— 戏曲桥南

 天下孝义人 2021-01-14

作者简介:

王爱琴,女,19665月生于孝义市新庄村。198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系农业水利专业。中共党员。孝义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五届常委。高级营养保健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因为年轻》。2009年,出版个人散文集《随处结祥云》,编辑孝义孝贤人物事迹专集《大写孝义》。20112017年编辑大型文史资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吕梁》(上下)、《吕梁英雄谱》(五册)、《吕梁回忆》(七册)、《吕梁解放》(上下)、《吕梁干部南下》(8册)计24册近500万字。期间筹款为孝义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编著《行孝仗义——我们的故事》,免费发给学生阅读。

现为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

遥拜桥南(6)—— 戏曲桥南

王爱琴

桥南村享誉城关里外的文化娱乐活动,当属“业余晋剧团”。

解放前几年,时任桥南村村长的褚思聪、一闾闾长李纪元和村民任万荣等非常喜爱文娱,由李纪元带头,用募捐来的钱财,购置了不少演唱用的行头、道具和文武场用的乐器等物件。这样,一有闲空,他们几个人便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得其乐。村民称他们是“自乐班”。那时,他们还利用冬闲时间排练节目,从过年那天就开始登台演出。演出地点就在南哨门西北的观音庙大门前。舞台是用庄户人家的大门门扇搭拼的,演出的都是些“走山”、“教子”一类小戏。有时还自编自导,即兴演唱不仅自我陶醉,还吸引了不少村民来看热闹。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爱好文化娱乐的人也越来越多。村民们要求成立“桥南文艺队”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1956年,时任“新胜”高级社社长的杨福光筹资组建了业余晋剧团。同时在社内设立了“俱乐部”,组织社员在地头读报纸,编写黑板报,保管图书,表扬好人好事。人民公社时期,桥南生产大队顺应时势,发动广大社员,投工投料,在原基督教堂废弃的一块场地上,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舞台。

随着形势的变化,业余晋剧团的演员队伍、教唱师父、文武场的乐师队伍逐步扩大。这些成员中,既有本大队的,也有外大队的,还有专门聘请的。

当时,“剧团”负责排练节目的师父主要有:任万荣张煜任德明张家茂等:文场的乐师主要有:王玉明任继荣刘贤钊杨朝义等武场的乐师主要有:王祺、韩光辉、吴永禄、庞海珠等:主要演员有师道忠、王改莲、王春莲、任文、任润莲、梁德贵张淑琴杜增山杜德卿、李如意任治茂、任治达等二十余人。

经常演出的古装剧有:算粮、金水桥、走山、教子芦花藏舟、见皇站条桩、斩黄袍等现代剧有红灯记沙家浜、箭杆河边等

全盛时期的剧团,阵容强大,队纪严明,行头齐全,庄户名角齐集深得群众喜爱。所以只要一登台演出,无论是古装传统剧还是现代样板戏,台下总是站满了三村五里的戏迷,常常博得满场喝彩。不权活跃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了社员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乐寓教、一举多得的办队宗旨。

剧团除在本村演出外,每年一过正月初五便应邀前往梧桐、长兴村、瑶圃、宋家庄、寺家庄、西许村、梁贾庄等地巡回上演。演出结束,载誉归来。各村赠送的锦旗,几乎挂满了大队队部的整个墙壁。据说在寺家庄演出时,受到了该村村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村民任光辉(该系桥南村村民任九州的父亲)家境富裕,慷慨解囊,一次就捐赠了“剧团”一百万元(合现币一万元)。为剧团的发展壮大注入了一笔可观的经费。

人常说“人怕成名猪怕壮”,团里经过多年培养的优秀演员,如师施道忠(孝义有名的“火烧红”)、王改莲、王春莲、任润莲、武建成等,先后都被孝义县新艺剧团、晋中文工团、平遥晋剧院、陕西晋剧院选走了。

孝义戏迷那艳飞写过一篇文章《痴戏可敬  坚守可爱》中提到:任治茂,1942年生,在三年前的“寻找好声腔”比赛中风流了一把,让人永远也难以忘怀的是他那一副独到的好嗓子,几近失传的老山西梆子唱腔,据任老先生和大家讲,他的这份戏曲情缘和他所在的桥南村六十年前冬闲时办自乐班有很大的关系,他最初学唱晋剧还得益于张越、任旺云等众位艺人老前辈的熏陶。在那个文化信息匮乏的年代,十几岁的任治茂先生第一次跨进了戏曲艺术的殿堂,就被琳琅满目的演员角色、唱段所吸引,开始了他一辈子对晋剧梦的追求。

左:那艳飞 右:任治茂

老爷子对晋剧《斩黄袍》这出戏情有独钟。他可以把整本戏里的道白、唱腔、表演滴水不漏地演绎一遍,而且总是被叫好。老爷子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和我们激动地讲 :“ 太熟悉了,我就是演着这个戏出过台的,对她太有感情了。望着眼前这位因为谈起自己痴迷多年的晋剧而手舞足蹈的老爷子,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那个年代的梦,那个藏了一辈子的梦,到了古稀之年被实现,怎能不感慨万千?

用老爷子的话来说,他是真正把戏曲融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了。为人处世,教育子女孙辈,他都会借鉴戏曲故事和人物,他说做人就要有孝有仁、讲义讲德,我们不做薄情寡义之人,万万要不得。

据老爷子的孙辈任正和我讲,祖父六十几岁开始奔波于票摊重拾喜好,还是童子功在那里放着,老爷子一张嘴总能镇住在场的观众,在“寻找孝义好声腔”的海选现场,著名晋剧老生表演艺术家武凌云老师激动地起身鞠躬,说了一句话“老爷子的背弓音太棒了,有机会一定和您讨教学习。被专家认可,无疑给老爷子演唱晋剧增添了信心,受尽了鼓舞。

拜访临近尾声,老爷子又给我们唱了好几个晋剧经典唱段,那独特的嗓子,韵味十足,一句句很少能听得到的老唱腔让人回味无穷,谈到老人最初去参加“寻找好声腔”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老人笑着讲:“我是纯粹的业余戏迷,去参赛就是去唱唱,开开心罢了。可是连我也没想到大伙会给我雷鸣般的掌声,连评委席的名家老师也连连点头,让我感觉自己唱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也让我有信心继续比赛下去,一辈子低眉顺眼不被人重视,老了老了还让我受此待遇,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