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强迫症患者 怎么就爱怀疑呢 怀疑,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而且,越敏感的人越爱怀疑。强迫症,我们也清楚了吧。其实,强迫症患者也爱怀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强迫症患者,爱怀疑呢? 怀疑,其实也是以后总态度,我们并不是说怀疑不好。但是,如果像强迫症患者,那么的爱怀疑,这就肯定有问题了。过度的怀疑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再加上,强迫症,本来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做某些没有意义的事。因此,强迫症如果出现过度的怀疑也是不好的。 强迫症病人的爱怀疑,我们称之为强迫性怀疑。他们,总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进行怀疑。怀疑他的效果,甚至有些强迫症病人,还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做那件事。强迫症,爱怀疑的种种行为,这让病人疲惫不堪,但是却有没法控制。 我们也要明白,强迫症的怀疑情节有什么特点。强迫症的怀疑,会不停的出现。另外,怀疑还会新旧的交替出现。往往,新的怀疑会比旧的怀疑更加严重。强迫症病人,他们的某个怀疑事件,被真正确认。之前的事件,就很有可能沉渣泛起。也就是说,只要强迫症没有康复,怀疑就会循环往复以及无穷无尽。 强迫症患者的怀疑,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强迫症的症状了。因为,怀疑对强迫症患者来说,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但是,强迫症的怀疑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痛苦。总之,对于强迫症,爱怀疑这个现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决。 强迫症圣经 ——战胜强迫症的秘诀 第一章 引言 强迫症,就像突从天降的恶魔,死死缠绕着人的心灵。强迫症病友,终日纠结于强迫症状与反强迫中,在肯定与否定,顺从与反抗中摇摆,无穷尽的分析,耗费着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和精力,亲手葬送了一个个宝贵的人生机遇,在亲人的不理解和周围人的叹息轻视中,痛苦地挣扎着生存。 强迫症的表现,千奇百怪。有担心怀疑型,担心自己没有锁好门、担心自己没有关好煤气、担心自己考试没写名字、担心自己患了艾滋病或其他疾病、担心别人没有听懂自己的话等等,总之担心一切可能需要担心的事情,虽然反复验证求证排除也不能消除怀疑担心。有穷思竭虑型,思考一些永远没有答案或者没必要思考的事情,例如人为什么活着,地上为什么有蘑菇,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等,甚至只是感觉有事情要思考但始终不知道有何事情。有回避型,例如口水强迫、余光强迫。有攻击冲动型,如反复出现攻击他人或犯罪的意念或自杀自残的意念却从不会去真的做,但始终无法摆脱。总的来说,就是强迫观念或意向,和强迫动作两大类。 为什么会患强迫症呢? 现在主流的精神医学有这样一些理论,我简要介绍一下并附有批判: 1、认知理论:影响最大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强迫症患者认知出现了偏差。其认知模式主要为:对危险和不确定的事情有过高评价,如果不解决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出现并且认为通过自己的思维或仪式或其他方法可避免,且自己必须要避免这种灾难。 我的批判:强迫症发病后,实际上患者在痛苦地折磨下已经认识到自己强迫内容的荒谬和错误,也就是说,认知已经正确,但还是摆脱不了。明知想法不对,还是控制不住,所以强迫症发病问题不在于认知。明显的例子是,强迫症患者病情缓解时对自己发作时的强迫思想和感觉就理解不了,但再发作又会陷进去,且症状可以泛化改变,这是认知理论解释不了的,因为人的认知不会莫名其妙地变来变去的,强迫症患者认知在发病和缓解时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自己的感觉,必须要强迫的感觉,不强迫就难受的感觉。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由潜意识中隐藏的幼年的心理创伤造成。传统经典的精神分析认为与超我对力比多即性欲的压抑有关,现代的精神分析则不仅限于性欲的压抑。总之是潜意思里的创伤导致强迫症的发病。 我的批判:我曾经用精神分析彻底自我分析过,也请心理咨询师给我分析过,把小时候的事情翻了个遍,但疗效总是暂时的,常常恍然大悟,但效果持续不了几天就不行了。这类似催眠疗法,都是暗示的结果。很多强迫症根本与幼年时的心理创伤拉不上关系,至于性欲学说,我常识释放过性欲,但对强迫症也没有任何效果。 3、森田疗法:这个日本人的理论影响大。认为强迫症患者把一些正常的思想或感觉或担心看成了不正常,试图消除这些想法或担心,但因为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陷入强迫。治疗上就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忍着痛苦去做该做的事情。当然,正规的森田疗法需要绝对卧床,尽情强迫,实在强迫够了,再开始适当的工作。 我的批判:顺其自然,实际上,强迫症患者就是不能顺其自然才痛苦啊。为所当为,如果能为所当为还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吗?忍着痛苦,可是越忍痛苦自己越痛苦,铁打的汉子也忍不住啊。 4、行为理论:认为强迫症的形成是不良条件反射习惯形成的结果。偶然的不良条件反射即强迫观念或行为出现后,经过自己的反复强化而发病。要想治愈就要反强化。如暴露疗法。 我的批判:这个理论解释不了为什么人会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再者暴露疗法也没啥效果。很多强迫症患者就是有一个感觉而已,构不成条件反射。而且采用强行压制的方法反而强化了强迫症。 5、践悟疗法:国内的一个理论。这是一个杂合了几种理论的疗法,认知、行为、森田理论的混合体。 我的批判:其理论没有什么特别的。试过了,没用。 强迫症的发病,是莫名奇妙的。我研究过很多案例,大部分没有明显的诱因,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动作,突然就开始了,突然就从一个正常人开始强迫,开始变成强迫症患者。 强迫症的症状也是千变万化的。就其内容看,有的有部分意义,有的毫无意义。比如担心自己没锁门,是有部分意义的,因为有时候人确实会忘记锁门。有的毫无意义,比如不停地思考宇宙为什么要产生人。比如担心自己会杀人,但实际上本人非常胆小谨慎守法律。有的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有的则与现实生活毫无联系。 但共同的特点是,自己觉得不应该重复这些强迫观念、意向、分析和动作,但不重复就难受,就有不安全感,就焦虑,但重复了只是稍微缓解焦虑,还是想强迫。常常自己也被搞糊涂了,到底应该重复还是不重复?不强迫难受,强迫了还想强迫,干扰生活工作学习,也难受,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怎么了,极端痛苦。 第二章 强迫症发病的过程大揭秘(一) 强迫症从发病时间上来看,多数在青春期,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强迫症从发病诱因上来看,没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有的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有的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有的是因为一个念头,当然也有人是因为一个事件的刺激。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确定,强迫症并不是外来事件主导的心理疾病,而是内因为主。 不过,从发病时间和发病后患者在心理压力大时严重,心理压力小时如放假、休息、玩乐时减轻甚至消失来看,心理压力是一个促发因素。当然后面章节我会讨论这里面存在一个大秘密。发病开始时,患者虽然出现了强迫观念和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强迫中,也就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异常。此时,也没有强烈的强迫与反强迫的斗争。也就是说,心理冲突并不明显。这就是强迫症发病的第一阶段。 第二章 强迫症发病的过程大揭秘(二) 在第一阶段,强迫观念(实际上此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强迫,因为这时的观念和行为基本还是自愿的)和强迫行为会愈演愈烈,其强度和频率不断提升,最终,会发展到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的程度。此时,患者就会发现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异常,开始试图控制、压制。但这些强迫观念和行为越压制越强烈,越压制越感觉心里难受、极度焦虑和恐慌。但不压制又会无法正常生活。于是开始陷入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自己处于心理两难中。随着心理冲突的发展,强迫症的症状也开始泛化,症状开始转移改变成各种难以理解,千奇百怪的形式,而患者为了解决强迫观念和行为,开始无休止地分析、回忆、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得病,自己怎么了,精神处于一片混乱。病情的发展带来了焦虑、抑郁、恐惧等等不良情绪,有时生理上也会出现不适,有的患者从而转入疑病症的强迫中。 强迫症是“高智商”人的病 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国家级心理治疗师刘俊德看来,其实生活中有强迫型人格、有强迫倾向的人,通常都是很聪明、智商高的人,“这是聪明人的病”。 “有强迫倾向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步不能差。”他说,这些人对自己通常要求苛刻,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因而在工作岗位上往往表现非常出色。 在他看来,轻度强迫虽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强迫行为还是让当事人很痛苦。 “不要把想象当现实,试着培养兴趣爱好分散精力。”他说,对于轻型的强迫症,这种注意转移有一定效果,但中度以上的,还是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