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境说

 聽雨軒sjh 2013-08-27
意境说
  意境体现着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它具有对现实境界超越的根本特性,它能把内心世界和对象世界的最细微、最独特的东西传达出来。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称“境界非独立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俞平伯、朱自清二人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境界极佳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中国散文艺术中的两颗明珠。他们在审美境界中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物我两忘,情景交融。这情与景既能同步展开,又能逆态反差。从景物色调变化看,大致经历了一条由期待的朦胧,逐渐走向耀眼眩目,最后落入昏暗的三段发展轨迹;而文中的情绪色调变化,也大致经历了由对闲适、对梦幻的憧憬,逐渐走向沉醉迷乱,最后融入寂寞惆怅的三段发展轨迹。对照一下这两条基本轨迹,不难发现起始是同步的,展开部分也是对应的,但在逼进高潮出现转折时(即歌妓来纠缠)景与情呈现反差,正是这种“六朝金粉”遗留“艳迹”——歌妓卖唱,与作者恪守的道德自律的矛盾——逆态的对立,不仅造成了记游情节的高潮,同时也导致了结尾、余音又重新同步吻合、和谐起来。景就是“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情就是“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从结构构思来讲,与叙事线索(外在线索)相对立的情绪、心理波澜(内在线索)也是顺着这条观赏路线而发展、而变化,并紧紧地缠绕在这“观景”叙事线上,基本是景至、情至,景移、情移。但俞平伯、朱自清二人的造境方法是不同的,俞先生是以意造境,以审美意识创造审美境界,往往通过感情的渲染把人引入审美境界,不大重视具体视觉形象地再现。如文章开头一句:“我们消瘦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园月犹皎的当夏之夜。”就是以对情绪心境的分析来融化景物风光的。与朱先生那用语言丹青点染水景画相比,显然线条比较粗疏。朱先生是以景造境,以审美对象——物象,创造审美境界,通过白描景物,将情感渗透于中,以情心、情眼、情手来再造自己的自然环境,造成情景交融“有我之境”。

----------------------------------------------
意境说   文 / 燕山飘雪
  
   意境是美学范畴。
  
   作家在创作时运用各种技法追求的目标,就是达到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意境。诗词,散文,小说等概莫能外。作品有无意境,也是文学批评的判断标准。
  
   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之合。“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和美学理想,即诗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象,即画境。诗情画意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便形成意境。例如,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创造了一种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意境”说的是盛唐诗人王昌龄。他认为诗有三境:一是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物境”,二是抒情诗中所表现的“情境”,三是将“物境”与“情境”融为一体的“意境”。唐代皎然提出“取境”说,认为诗歌意境的“取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刘勰认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这就是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产生意境。
  
   有趣的是,今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就出了这么一道题。考生必须明白:意境不是“意”和“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相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韵”。
  
   意境的第一个特征,是意足境完,情景交融。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也就是说,意与境不是象蛋黄和蛋清那样貌合神离,而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形完体备。
  
   意境的第二个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在言外。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产生象外之象,引起读者丰富深远的联想。也就是刘禹锡讲的“境生于象外”。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的。实境即作品中描绘的那具体的,有限的,个别的境,是意境产生的基础,也是作家创作的着力点。如果这个实境描写不成功,意境就无从谈起。因此,描写客观景物就成为作家的基本功。由实境而引发出来的境界则是虚境,即虚幻的,无限的,有充足想象空间,作者不便说出而又刻意追求的那种境界,就是虚境。画家最讲虚实手法,留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如果整个一张纸全部涂抹,就是败笔。曹雪琴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釵之口谈了自己的美学观,“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
  
   概而言之,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及其引发的形象总和。意境的创造多种多样,既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英雄气概,也可以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儿女情长;既可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乐,也可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既可以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也可有“碧云天,黄花地”的委丽。谁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谁就可以在文学史上站有一席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