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绮台琴当年事

 寒江读舟 2013-08-27

  邝湛若、叶犹龙、张敬修、邓尔雅……怎样的一张琴,方能集如此万般宠爱于一身?

  进入可园,有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绿绮楼。历史上著名的“绿绮台琴”,便曾藏于此处。

  名人配名琴,名琴藏名园。遥想咸丰八年(1858年),可园主人张敬修辗转得到绿绮台琴,不仅作诗纪念,还专门修建绿绮楼藏之,并邀好友观赏,足见琴在园主心中位置。

  名琴凝聚爱国情怀

  咸丰八年(1858年),可园主人张敬修辗转得到绿绮台琴,不仅作诗纪念,还专门修建绿绮楼藏之,并邀好友观赏,足见琴在园主心中位置

  来到可园,中国人记忆深处的岭南画卷在眼前渐次展开。花影摇曳,兰清蕙香,山涧鸟鸣,一种不同于门外热闹世界的别样景致。与可湖为邻的绿绮楼,建在可园北面,书房之侧。楼里曾寄存过岭南名琴“绿绮台琴”,见证了一张古琴——绿绮台琴与其主人的感人故事。

  几千年来,古琴以其“清、和、淡、雅”为文人士大夫所爱。在有名字可考的古琴中,尤以“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广为人知。

  绿绮台、天蠁、春雷、秋波,被称为“岭南四大名琴”,其中又以绿绮台最富传奇色彩。绿绮台琴曾是明武宗的御琴,其年款是唐代武德,明末散出民间,后归抗清英雄邝露所有。邝露精于琴,对绿绮台珍爱无比,“出入必与俱”。明朝灭亡,清兵入粤后,广州沦陷,邝露抱琴而死。

  据张铁文所编《可园》一书记载,邝湛若(邝露)死后,绿绮台琴由一清骑拿到市上去卖。叶犹龙见了大吃一惊,当场用一百两银买回惠州。当时的明末遗老,名流屈大均、今释和尚等人亦退居惠州,叶犹龙请他们一起泛舟西湖,在船上,叶将此琴取出,让名流们弹之。大家想起国破家亡,邝湛若壮烈牺牲,不禁失声痛哭。

  这段历史,可从屈大均写的《绿绮琴歌》序(杨宝霖《东莞可园张氏诗文集》、张铁文《可园》均有收录)得到证实:“琴为武宗毅皇帝内府之器,其名‘绿绮’,向藏于中书舍人邝露家,唐寅(顺治七年,一六五O年)冬,舍人殉难,朔方健儿得之,以鬻于市,金吾叶卿而叹曰:‘咦,嘻!是御琴也!’解百金赎归。暇日,泛舟丰湖,命客一弹,再鼓。大均闻而流涕,乃作歌。”(诗从略)

  绿绮台琴后来怎么到了可园呢?后来邓尔雅在《绿绮台记》中有写,叶氏之后,琴“继归马平杨氏。杨氏世善琴,随将军果氏来粤,寄籍番禺,其裔字子遂者,值咸丰戊午(咸丰八年,一八五八)之役,以琴托其友,友私质诸吾邑张氏可园。”

  名人配名琴,名琴藏名园。遥想咸丰八年(1858年),可园主人张敬修辗转得到绿绮台琴,不仅作诗纪念,还专门修建绿绮楼藏之,并邀好友观赏,足见琴在园主心中位置。这位以武勋起家、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司的一代武将,曾为抵抗英国侵略军舍生忘死,然生性“嗜翰墨,工诗词,善画梅,精写兰,好金石,爱名琴,喜搜石”。他本人亦言,“予自髫龄,即喜刻划金石,然皆师心自用,朱白陆离,动盈箧笥”,颇为风趣。在今日可园,我们仍能一睹他静雅秀逸的花卉作品。

  至可园观赏名琴者,有居巢、居仁、罗嘉蓉、陈良玉、简士良等。张敬修之子张振烈及居巢、简士良、罗嘉蓉都曾为之赋诗。简士良有诗咏绿绮台琴曰:“舍生不舍琴,琴德并愔愔。试作广陵散,中含骚些音。哀弦生劲气,枯木閟秋心。定有精灵在,清宵一访寻。”

  在可园博物馆馆长王红星看来,张敬修对古琴如此敬重与喜爱,一方面显示了园主对古琴的品鉴素养,一方面可能与邝露的爱国情怀有关。张敬修的同族人、民族英雄张家玉与邝露为同一时代的抗清英雄,曾毁家招兵,后在广东增城与清兵血战,兵败受伤赴水而死。可园雏月池馆边,就有张敬修集张家玉句:“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收藏绿绮台琴,凝聚了身为一员武将的张敬修追崇英雄、忠贞不屈的思绪。

  邓尔雅和绿绮台琴

  据说,绿绮台琴后来一直在香港,现保存于一位收藏家手中。王红星认为,绿绮台琴的理想归宿依然是可园

  有诗赞可园,“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然琴却不得不随主人命运一起沉浮。1864年,张敬修去世。半个世纪之后,1914年,张氏子孙把绿绮琴出售于同邑邓尔雅。

  邓尔雅是东莞名士邓云霄的第十一世孙,自幼博览群书,精通文字学,诗、书、画、印皆闻名遐迩。有人评论说,邓尔雅一生的成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外甥容庚从之学金石,容肇祖学古文,容肇新学治印,都自成一代名家,由此可窥一二。

  关于邓尔雅和绿绮台琴之间的故事,邓尔雅的外孙黄大德曾在《羊城晚报》撰文回忆,邓尔雅得琴后即篆“十四年八月得邝湛若藏唐琴绿绮台”、“绿绮台”两印,并作《纪得绿绮台琴》诗。“外公绿绮情结,至死不移。”

  怎样的一张琴,方能集如此万般宠爱于一身?据黄大德回忆,绿绮台琴琴形为仲尼式,髹黑漆,经岁月沧桑,已渐变为褚色。琴底颈部刻有八分书(隶书)“绿绮台”三字,龙池右侧有楷书“大唐武德二年制”七字。1914年邓尔雅见到此琴时,琴已为虫蚁所蚀,“首尾皆毁”。

  黄大德还在文章中提到,邓尔雅曾将以上等朱砂钤绿绮台拓本数份分赠知交,女儿(黄大德母亲)出嫁时,邓尔雅又亲自以象牙缩刻绿绮台琴一对,赠予女婿黄般若(黄般若,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号“四无恙斋主”,国画家。——编者注)1928年,邓移居香港,在新界大埔筑“绿绮园”,把绿绮琴藏于是园。1937年7月,绿绮园为台风所摧,邓尔雅情急中抱绿绮琴走避,园中藏书皆为风所毁。

  不久前,本刊记者有幸联系到黄大德先生证实此事。“对绿绮台琴情有独钟,应该是和邝露抱琴殉国的事迹有关。”黄大德还告诉记者,他上次见到绿绮台琴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当时琴已残破不堪,不能弹久矣。至于绿绮园,因为早年已毁于台风中,他亦未有机会看到。

  据说,绿绮台琴后来一直在香港,现保存于一位收藏家手中。王红星认为,绿绮台琴的理想归宿依然是可园。如果有合适的机缘,东莞会考虑把琴赎回来。

  回想张启正(张敬修侄张嘉谟之孙——编者注)在《满庭芳·怀念可园》中的诗句:回首当年盛事,荆花遍,露草初,重归日,凋零旧雨,芳思已全删。“双清”亚字室,台音已杳,清韵谁弹?闻者难免有物是人非、斯琴已远之感慨。

  今天的绿绮楼已无绿绮台琴,倒是日日有粤曲发烧友相邀在此弹唱。一段悠扬的粤曲传来,游客宛如置身百年前。当年文人雅士泛舟可湖烟水佳色之中的惬意,似乎可触可感。

  高山流水遇知音。绿绮台琴如能有幸得到今人珍爱,亦足矣。

  感谢可园博物馆馆长王红星、赖定邦为本文提供相关资料。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东莞可园张氏诗文集》(杨宝霖编著)、《可园》(张铁文编)等著作,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

  文/钟晓梅 图/李宗泽

  绿绮台琴拓本图片由可园博物馆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