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墙

  平凡的人 2013-08-27

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问我,为什么最近总把很多事情往坏处想,比如下雨,担心打雷把家电烧坏;家人出门久未归,担心是不是在外面出事情了诸如此类,她不喜欢自己这样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希望我可以給她些帮助。当时,我仅仅跟她说,我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怀疑自己是不是锁门了,还回来检查过,而我的母亲经常提醒我走路要小心,看着路边的井盖儿什么的,天,我已经36岁了啊,我们都缺乏些安全感(这词儿真俗,但管用)跟她分享这些后,她说;哦,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呀,我说,是,在这点上,你不孤单,人们或多或少会幻想一些糟糕的事情。

话只讲到这里被其他人打断,聚会继续它本来的主题,今天想起这事儿,多说两句,希望她可以看到,也給一些有相似经历和想法的人提供些思考的可能。

第一、我们不孤单,想法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唯一不同的是,时间长了会不会給自己造成困扰,这是每个人的习惯性思维。

第二、习惯性思维怎么有的呢?

首先要告诉大家,人不会生来向往糟糕,一些负面想法和幻想是后天建构的,和我们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婴儿或童年期体验过不被关注、疏于照顾、延迟满足太多、就会生出一个自我判断,那就是:没有人关心我,我不值得被爱、被了解、被喜欢,请注意,这些都是负面的自我评价,如果它被固定在了思维里,会蔓延到很多事情都这样思考,对外界环境的不信任让一个人远离真相。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育人(一般是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的性格和世界观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刚出生,家长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那么,她们怎么想,怎么表达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想法,潜移默化会传递給孩子,试想,当一个母亲反复叮嘱她的孩子,出门要小心,外面坏人多,别轻易相信别人,保护好自己等等,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什么呢?世界是危险的,人是不可信的,我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时间长了,这个孩子会长大,这些思维被浇灌成了习惯。

接下来会怎样?不难想象,他/她会小心翼翼的和人交往,遇到新鲜事物时多半会想到危险不危险,可以不可以做,而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当他/她处于犹豫不决寻求家长支持和帮助,出主意时,如果我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告诉他/她这事儿不靠谱,我不认为你可以做,认识新朋友千万要留点心眼儿,别吃亏,而不是鼓励孩子尝试新关系,新事物的勇气,那么,孩子将又一次陷入危机的边缘。

第三、我们会对一种思维习惯产生依赖,哪怕它会另我们烦恼。是的,面对新关系,新事物时,我们会本能沿用以前的模式思考,然后行动,产生结果后才判断这事做的怎么样,是不是预期的,这人怎么样,是不是可以发展成朋友关系,这里做个标记,很多人的困惑就在于,对结局不满,对无法发展亲密关系而失落,那么,眼光重新要落到那些习惯思维上,如果当时的条件允许,请你找个地方坐下来,深呼吸,暂时和那些习惯思维保持一段距离,只感受自己的心跳,周围的空气,用你的身体和感受来判断,做一个决定,而不是听凭那些习惯思维跳出来指挥自己。

如果,你这样做时感觉到紧张,难以一下子做到放松,不要紧,那是因为,我们很久没有和自己的感受相处了,我们习惯用大脑思考,而不是身体,忽略了身体这个庞大的感受器官,它感觉好了,我们才好,它感觉不好,我们迟早会疲倦或者愤怒。

第四.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位跟我提问的朋友年龄已经五十多岁),接触死亡和丧失的机会就会越多,对死亡的恐惧会让一个人产生本能的恐慌,害怕失去,害怕孤独,于是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凭添很多担心,特别关注周围人,尤其是家人的安全,从本意来讲,谁都不愿意亲人离开,生命终结,但,自然规律又是我们难以逆转和抵抗的,那么,需要我们感受的是,死亡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多么沉重而庞大的问题啊,单单想想就够让人心烦和疲倦了,怎么可能思考清楚呢,是的,我们不建议穷思竭虑的陷入这个问题里,而是提倡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感受它,不逃避它,仅此而已,当你可以允许它进到你的意识里后,你将逐渐感觉到不那么慌张,恐惧了,而它依然在那里,你们可以保持清晰的关系。(慕容锦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