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iippss 2013-08-28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饮食起居是指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言、行等。正常的饮食起居是各脏腑功能正常协调工作的结果。当脏腑功能异常时,势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活动。因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异常变化,就可以辨别机体的健康情况。

第一节 饮食辨病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们通过饮食,提供机体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和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正常的饮食是机体消化系统和其他系统功能正常的反应。反之,当机体出现病变时,势必影响正常的饮食,出现饮水异常,食欲、食量和食后异常以及饮食偏嗜。因此,通过观察饮食可以了解反映机体内在病变。

 

一 口渴与饮水辨病

饮水是人体津液的主要来源。人体对饮水的需求,饮量的多少,与机体活动量和津液代谢有关。一般来说,口渴是需要饮水的征兆。病人口渴是自觉症状之一,是津液亏损或输布障碍的表现。因此,观察口渴与饮水情况,可以了解津液盛衰和输布情况,以及病性寒热虚实。观察口渴时,应注意口渴特点,饮水量多少及其兼症。

一般说来口微渴,常见于热性病初起;口渴多饮,多见于热症、燥症;渴饮不休,饮不解渴,且欲冷饮,为热盛伤津;渴饮量多,小便量多,多食,多为糖尿病。渴喜热饮,饮水不多,多属痰饮内停,或由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水津不能四布所致;先渴而饮后恶心、呕逆,或水入即吐者,多是水停胃中;呕吐完后渴欲饮水是胃津已伤,饮水自救的表现;口渴不多饮多属湿热内郁;身热入夜尤剧,口干反不甚渴,为热入营分;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是内有瘀血的反映。

在口渴和饮水异常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口渴多饮、伴多食、小便量多时,应考虑到糖尿病的可能性,及时至医院查血糖,以明确诊断。

 

二 食欲和食量异常辨病

当消化系统功能和机体其余部分均处于正常状态时,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能量的供给和消耗均正常,这样就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一定的食量。当消化系统功能失常或出现代谢性疾病时,食欲和食量就会改变。因此观察食欲和食量的变化,对于判断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1)食减 病人不欲食或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称为食减。食减伴有胃脘痞闷、腹部胀满、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久病食少、腹胀、上腹不适、疼痛伴面色苍白、萎黄、形体消瘦、体倦乏力,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食欲不振,伴有皮肤干燥,非凹陷性水肿(明显肿胀,但压之不凹陷),表情淡漠、嗜睡、性欲下降,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2)厌食 厌恶食物或厌恶食味者,称为“厌食”。如病人于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厌食、腹胀、打嗝其气酸腐,多属急性单纯性胃炎。若恶闻食味、尤其厌食油腻饮食,伴有胁肋胀痛,口苦,身体困倦,皮肤发黄,白眼球黄染多为黄疸性肝炎。部分胃癌患者以厌食为最早症状。腻油食、伴恶心、呕吐,可稍有上腹不适,腹胀、腹痛。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厌食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另外,当前减肥日益流行中,许多女青年通过严控饮食甚至不进食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厌食,应警惕患“厌食症”的可能性。

(3)饥不欲食 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或进食不多称为“饥不欲食”。饥不欲食,食后胃中胀满或干呕,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此外,病人似饥非饥,欲食但量不多;似痛非痛,胃中酸辣不舒,常兼有嗳气、恶心、胃胀等症,是俗称的“嘈杂症”,多见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4)食欲亢进 患者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食量明显增多称为食欲亢进。若患者食欲亢进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者,应考虑糖尿病。

若患者食欲亢进伴消瘦、烦躁易怒、情绪激动、眼突手颤、大便次数多,怕热多汗者,多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 饮食喜恶辨病

不同饮食物含有人体所需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正常的饮食应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正常人对营养的需求量因人而异,其食欲和所爱吃的食物也必有差异,若所愿吃的食物与正常同龄人有显着差异,则属病态,应引起重视。

(1)嗜食异物 是指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伴多食善饥,腹痛,腹泻,多属肠道寄生虫病,尤多见于小儿。

(2)嗜盐症 特别偏重于食咸味,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是由于体内钠离子随尿排出过多,所以患者为补充体内钠离子,特别喜欢咸食。

(3)恶食酸物 患者恶食酸味食物,食后则返酸、烧心,应考虑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由于患者平素胃酸分泌偏多,进食酸味食物后胃中PH值更低,导致患者不适。

(4)恶食凉物 恶食寒凉食物,食后则腹痛、腹泻,这说明身体对冷过敏,提示存在着胃肠道功能紊乱。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不同脏腑的疾病,可以产生偏食某种味道的食物。如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甜,肺病嗜辛辣,肾病嗜咸。

目前,对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研究比较热门。所谓酸性食物是指含磷、硫、氮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可呈酸性反应。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面、肉类、蛋、白糖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或豆制品、海藻类及茶、咖啡、牛奶等则属于碱性食物。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液PH在7.35~7.45,呈弱碱性。这种弱碱性状况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当食用米、面、肉、蛋、鱼类等酸性物质过多时,血液酸化,PH值下降则可出现疲倦感,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并可出现皮肤粗糙,粉刺等症。因此,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使血液向弱碱方向转化,是目前消除疲劳、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

总之,当饮食量、食欲、饮食偏嗜出现异常时,多预示着疾病的存在。在一般情况下,老人或儿童食欲不振往往是大病初起的先兆,应高度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另外,观察食欲和食量的变化情况,亦可预测疾病的转归。一般说来,食欲好转,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病情减轻;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是脾胃功能衰退,病情转重。如果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反而暴食,称为“除中”,是回光返照的一种表现,预后多属不良。

第二节 睡眠辨病

睡眠是大脑皮质由兴奋转入抑制的过程。人只有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清醒时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工作。反之,当出现神经病变和某些全身疾病时,由于影响了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和睡眠过程,即可出现失眠、嗜睡、多梦等症,这就为我们睡眠辨病提供了依据。

 

一 失眠辨病

失眠,患者表现为经常不易入睡,或睡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易于惊醒,甚至彻夜不眠者,均称为失眠。失眠是由于大脑皮质由兴奋转入抑制受阻碍形成。失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失眠

生理性失眠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原因使得入睡困难,机体无病态反应。常见生理性失眠的原因有入睡前喝浓茶、咖啡、酒等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使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不能迅速转入抑制则入睡困难。另外夜间朋友聚会、说笑,看情节紧张的小说、电影,或思考问题,则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则久久不能入眠或眠而不实。其次有些人在夜间锻炼,如果运动量过大,则整个机体均处于兴奋状态,不易入睡。以上这些失眠都不属于病理状态,只要将这些诱因解除后,失眠自然就会消失。

2.病理性失眠

病理性失眠是指由于机体全身或局部病变引起的失眠。常见的病理性失眠有:

①失眠、入睡困难,伴情绪紧张、烦躁、易怒、易伤感、疲乏无力、脑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心慌、气急等症,多为神经衰弱患者。

②失眠,多见于绝经期前后女性,伴烘热、出汗、心烦、易怒,月经紊乱等症,应考虑更年期综合症。

③失眠,伴食欲亢进、突眼、手颤、烦躁、易怒、消瘦者,多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④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彻夜不眠者,多患有“经行情志异常”,也有称为“周期性精神病”者。

⑤失眠兼有胃脘闷、打呃、腹胀者,应考虑胃部疾患影响植物神经功能所致。中医称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⑥失眠伴头晕、头胀痛、耳鸣、眼花等症,应考虑高血压病,应及时至医院检查。

⑦失眠、早醒、浅睡或睡眠周期改变(夜间失眠、白天嗜睡伴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肌张力增高、步行障碍,一过性肢体无力或偏瘫及肢体的异样发麻应考虑脑动脉硬化。

⑧失眠、易激惹、情绪不稳定、妄想、向心性肥胖、毛多、浮肿,应考虑皮质醇增多症。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患者失眠时常求治于中医,而且中医对失眠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故将失眠的中医辨证阐述如下,以供读者参考。中医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其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阴血亏损,不能上荣以养心神,以致神不守舍而引起失眠。如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血不养神,则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又如心肾阴虚,心火亢盛,心神被扰,也可引起失眠,常表现为心烦不眠,并伴有耳鸣、潮热、盗汗等症。二是痰火食积等邪气干扰所致失眠。如痰火扰心,则见心烦失虑,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等症。又如食停胃腑、胃气不和,以致影响睡眠,常表现为睡时易醒。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并兼有脘闷嗳气,腹胀不舒等症。此外,年老气血虚弱,阳不交阴,亦可导致失眠。

 

二 嗜睡辨病

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谓之嗜睡。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嗜睡。因此,可据嗜睡的伴随症状,辨别引起嗜睡的原因。

①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2~3天后逐渐加重,重者可昏迷,惊厥,应考虑流行性乙型脑炎。

②嗜睡,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伴突发性的跌倒或跪下,睡醒后或入睡时虽然意识清楚,但全身无力不能动,睡眠幻觉多见于发作性睡病。

③嗜睡,智力和记忆力减退、面色苍黄浮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粗糙、增厚、非可凹陷性水肿、指甲脱裂、眉梢、腋毛稀疏脱落,体重增加,心跳慢、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④患者既往有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史,若出现嗜睡或神志朦胧,有时在饮食和谈话时也发生精神恍惚,头昏、头痛,两上肢见静止,快速,粗大,无节律的震颤,精神疲乏、无力,烦躁不安,应警惕肺性脑病,及时至医院就诊。

⑤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若出现白天嗜睡而夜间失眠,常常出现不安感,工作效率减低或计算错误,劳动后易疲劳,渐渐产生无力、呆板、记忆力减退、头重痛、恶心、呕吐、异味感、口渴、流涎、多汗、性欲减退、月经不调、肌力减退、腰痛、下肢痛、关节痛等症应警惕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及时到医院就诊。

⑥若患者患有暴发性肝炎、慢性反复发作型肝炎、肝硬化,出现白天嗜睡,夜晚失眠或梦魇,性格改变(例如成人患者易发生扮鬼脸、眨眼等幼稚轻率如儿童样的动作、表情欣快、举止反常、随地大小便、无目的地游荡、无理性的重复语言),定向力障碍,尤其对时间、地点更为严重,判断力及理解力亦减低。这时应考虑到肝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⑦若患者出现衰弱无力、嗜睡与不宁,失眠交替出现,易激动、焦虑、不安或淡漠、忧郁、意志不能集中、清晨易饥饿、头痛、软弱、出汗、震颤、情绪不稳及违拗症等低血糖反应,应考虑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⑧若妇女产后出现白天嗜睡夜间失眠,淡漠、无力、过敏状态、记忆力减退,应考虑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⑨若患者肥胖、伴周期性病理性饥饿、嗜睡、精神混浊、精神迟钝,记忆障碍,频繁便意,肢端紫绀,多汗,应考虑周期性饥饿一嗜睡综合症。

中医学认为嗜睡多因阳虚阴盛,或痰湿困滞所引起。如神疲欲睡、闭眼即睡、呼之即醒,或睡意不浓,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者,是心肾阳虚所致。头目昏沉而嗜睡,或伴身体重,脘痞腹胀者,是脾虚湿盛,湿困脾阳,清阳不开所致。从临床来看,还有病后身热好眠者是余热未清,病后无热而好眠者是正气未复。老年人困倦无力而嗜睡,是阳气虚弱,营血不足的表现。

由于睡眠是大脑皮质从兴奋转入抑制的过程,所以睡眠异常多由神经系统疾病或全身疾患影响及大脑所致。在睡眠异常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既往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肺心病等,出现嗜睡时往往是病情加重,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反应,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因此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才不致于贻误病情。

第三节 说话异常辨病

声音的发出是在大脑支配下,由喉、肺、气管、咽、口腔、鼻腔、鼻窦等器官配合才能完成。以上任何部分发生病损都会导致声音的异常。

正常的声音,发声自然,音调和畅,清亮圆润,饱满丰富,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但由于性别、年龄和体质禀赋的不同,正常人的声音亦各有其特点,男性声音多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声音多尖利而清脆,老人声音多浑厚而低沉。病变的声音常见如下:

 

一 音哑和失音

①突然说话声音嘶哑,声音粗糙、低沉,发音费力,早晨较为严重,伴咽喉肿痛或发热,多见于急性咽喉炎。

②经常说话声音低沉,粗糙发硬或破裂,早晨较轻,午后加重,说话前常需要清理一下嗓子,咽中常觉有痰,多见于慢性咽喉炎。

③说话声音嘶哑,开始时多见于发高音时破裂,用声易疲劳、不能持久。以后渐重,沙哑、声嘶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出现持续性声嘶,多为声带小结。

④说话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可能完全失音者,提示可能为喉部恶性肿瘤。

⑤发声嘶哑,呼吸困难、阵咳、吞咽困难伴颈部肿块,应考虑单纯性甲状腺肿。

⑥音哑或失音,虽能努力试着说话,但仍无语或仅有耳语。阅读和书写能力完好,可用笔谈和手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发病前1~2周内有明确的精神因素,失音可在暗示下出现,病程短,恢复快,易复发,多见于癔症。

⑦音哑或失音亦可见于甲状腺癌,纵膈肿瘤,手术和外伤引起支配喉的喉返神经麻痹或损伤。

⑧一过性失语、轻偏瘫、半身肢体麻木、偏盲,不认识东西,肢体无力,单眼黑矇,过后如常,应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 答非所问

患者答非所问,可伴有或不伴肢体活动不利、偏盲、可见于大脑中动脉远端血栓形式。

 

三 认知性失语

认知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子”,只会说是“坐的”;其他人叫椅时,他能听懂,多见于主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四 独语

(1)患者多于无人时独自言语、喃喃不休,见人便止。发病前1~2周有精神因素,症状可在暗示下出现,病程短、易复发,应考虑癔症。

(2)患者喃喃自语、搬动物品、开关抽屉、咀嚼、咂嘴、吸吮、吞咽、舔舌,可伴面色苍白或潮红、流泪、流涎、心动过速及呼吸节律异常,可见于癫痫部分复合发作。其痫灶位于大脑颞叶或额叶。

 

五 中医语言异常辨病

当语言异常时,除西医治疗外,中医治疗亦很重要。故将中医语言异常辨病摘录如下:

中医认为“言为心声”,故语言的异常多为心的病变。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

(1)谵语 谵语是以神志昏迷,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因热扰心神所致,属实证。

(2)郑声 郑声是以神志昏迷,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多由心气大损,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

(3)独语 指患者于无人时独自言语,喃喃不休,见人便止的一种病症,多因心气大亏,神失所养而致,属虚证。

(4)错语 是指患者语言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的一种病症。错语有虚实之别,实证可由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神明迷乱而致。虚证则因思虑过度、心脾两亏而成。

(5)呓语 睡时多言、咬字不清、意思不明,称为“呓语”。多因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所致。

总之,在语言异常的上述过程中,失音、答非所问、认知性失语、独语等一般都能引起患者注意而到医院就诊。唯独对于嘶哑一症,许多患者简单地认为急、慢性咽炎而自服抗菌素、含片治疗。其实,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声音嘶哑的病因很多,除咽炎外,单纯性甲状腺肿、喉癌、纵膈肿瘤、甲状腺肿瘤等都可引起嘶哑,对于肿瘤患者,若自服抗菌素治疗往往贻误了治疗,所以对于慢性声音嘶哑,应引起足够重视,到医院系统检查。

第四节 运动异常辨病

运动是运动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正常人运动自如、动作协调。运动异常除肌肉、肌腱、骨病变外,多由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运动可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两种。随意运动由锥体束司理;不随意运动由锥体外系和小脑系司理。

 

一 随意运动失常辨病

随意运动是指在意识支配下的运动,随意运动功能丧失称为瘫痪。由于表现不同,可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轻)瘫,在形式上又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

1.偏瘫

偏瘫是指一侧肢体运动丧失,并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其伴随症状和病因如下:

①偏瘫,伴中枢性面、舌瘫,偏身感觉减退和偏盲,意识模糊,头痛,呼吸深而慢,应考虑脑出血,及时送医院。

②轻偏瘫,视力障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后颈部痛,应考虑脑蛛网下腔出血。

③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意识大多清楚,伴有头晕、头昏、偏瘫、失语,应考虑脑血栓形成。

④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生一过性轻偏瘫、失语、半身或肢体麻木、偏盲、失认或失用,单眼黑矇及昏倒。症状在24小时内缓解应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

⑤长期头痛、头痛剧烈时恶心、呕吐、偏瘫,应考虑大脑额叶肿瘤。

2.单瘫

为一肢体的随意运动丧失。多见于脊髓灰质炎。但当脑肿瘤中央前回受到破坏时多出现对侧肢体单瘫。

3.截瘫

多为双侧下肢随意运动丧失。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脊髓炎、脊椎结核。

 

二 不随意运动辨病

不随意运动也称不自主运动,是由随意肌不自主地收缩所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

1.震颤

震颤是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所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动作。其伴随症状及常见病因如下:

(1)静止性震颤 在静止时表现明显,多见于手及手指,呈搓丸状,疲劳、情绪紧张及焦虑时震颤加重、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肌肉强直,多见于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

(2)老年性震颤 其症状与震颤麻痹相似,常表现为点头或摇头。一般不伴有肌张力改变。常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3)动作性震颤 震颤在动作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多见于小脑疾患。

(4)扑翼样震颤 此震颤为手指稍向外侧偏斜,掌关节、腕关节发生不规则的每秒6~9次的急速而微小的,似鸟翼扑击样的屈伸运动,若既往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就警惕肝性脑病早期肝昏迷。

手指细微震颤,多食、消瘦、易怒、心悸、多汗者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

2.舞蹈样运动

小舞蹈病 又名风湿性舞蹈病。多呈亚急性起病,或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女性,可因精神紧张和过劳而诱发。表现为一种快速的不自主、不规则、不重复而又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如挤眉弄眼、张口吐舌、龇牙咧嘴、点头转颈、耸肩扭腰、挺胸突腹、旋臂翻掌和屈膝踢腿等。多由风湿病引起。

3.手足徐动

手足徐动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可重复出现,且比较有规律。

①脑血栓形成 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史。意识多清楚、头昏、头晕,病灶侧不自主徐动,对侧轻度偏瘫及感觉障碍多见于脑血栓形成桥脑被盖综合症。

②起病前一个月内有感冒、腹泻等感染史。起病前患者的前驱症状有头痛、倦怠、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和精神活动减退。手足徐动、发热、意识障碍,应考虑脑炎引起的脑基底节变性。

③手足徐动、震颤、表情稀少、皮肤发黄、肝肿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厌食、腹泻、角膜边缘与巩膜交界处常有绿褐色或金褐色色素环,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

4.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与小指相对。在下肢时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5.摸空症

摸空症表现为上肢以肘、腕、手关节为主的一种无意识的摸索动作。

①摸空症伴有意识障碍、高热者,见于脑膜炎、伤寒及败血症的高热期。

②既往有慢性肝病史,出现意识障碍、摸空症,应考虑肝昏迷。

 

三 癫痫样痉挛辨病

癫痫样痉挛是癫痫发作的特征症状,作为癫痫病的痉挛具有如下特点: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前出现情绪异常或失控,在意识丧失前的一瞬间,患者感到眩晕、腹部脏器上撞感或幻觉(火光、难闻的气味、难听的声音),继此之后,意识突然丧失,全身伸肌强直性痉挛,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消失,自动呼吸暂停,唇及手指发绀,还可有尖叫,尿失禁,唇颊粘膜咬伤,跌倒,外伤。强直性痉挛持续数秒或十数秒之后转入阵挛,全身肌肉呈节律性抽动,出汗、口腔分泌物多。自动呼吸及瞳孔对光反应恢复,约持续1分钟左右,阵挛停止。所有的患者在清醒后对发作过程均不能回忆。

但是在许多内科疾病中亦可出现癫痫样痉挛,由于不同疾病治法不同,所以根据兼症辨别痉挛的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癔症 痉挛发作最为常见,发作时缓慢倒地,痉挛发作无规律或四肢乱动,伴揪发、抓胸,有强烈情感色彩和夸张动作,多无外伤及二便失禁,瞳孔不散大,对光反应存在。首次发病前1~2周内有明确的精神因素。症状可在暗示下出现。发病期可无自知力、病程短、恢复快、易复发。

②有高血压病史的5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在劳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意识障碍、头痛,全身或部分性痉挛,发热应警惕脑出血破入脑室。

③既往有慢性肾炎,先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精神萎糜不振、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热。晚期出现嗜睡、谵语、肌肉颤动、抽搐,应考虑尿毒症。

由于动作是在神经协调下由肌肉、肌腱带动关节完成的。所以当发生主动运动丧失,或不自主运动时多表示神经系统病变或慢性病变影响到神经系统所致。尤其对于不自主运动,因其动作幅度小,不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对于老年人震颤不要简单地以为是老年性震颤,应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对于慢性病人,更要注意不自主运动的出现,这往往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应及时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