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久病不愈人之救星)

 图书 馆员 2013-08-28

[转载]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道德经》上说:圣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没有毛病),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立刻用行动来改变,所以,就百病不生。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来说,更要随时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养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来修复自己的健康,这样,也能最终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到《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功法,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体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复精气神,走上健康路。(方法仅供参考)

 

每天简单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 tjds100789 - tjds100789的博客每天简单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智能气功博采众长,功法中藏有众多的练功诀窍。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因此,想进行气动健身及想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
蹲墙首先从身形入手,对照书本细扣全身各部。然后在身形正确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练功强度,蹲墙前要组场,带着混元气蹲,意念导引形体放松。当然,蹲墙使形体很紧张,站庄是要放松的,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有矛盾,怎么协调还要靠自己。其实,站庄与蹲墙并不矛盾,目的都在于松腰,腰一松形气就整了,神统帅形气的功能也就强了。这两种功都是智能气功的基础功。智能气功特别强调意识的作用,主动运用意识,强化形气功能。这两种功作为初练者来讲,可先练站庄,把内气练足了,再练蹲墙就不累了。蹲墙重点在于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时不要单纯的腿部用力,否则容易引起两腿肌肉紧张。站庄时两腿松不下来就会累。蹲墙之重点是以百会带动,上起意注天上之虚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虚空,同时要善于运用“化”的意识,把全身的僵劲化开,尤其是脊柱、脊柱两侧的神经、血管。平时我们不注意放松,多年来造成僵劲充斥,要松腰就要把这些僵劲去掉。有些1、2岁的小孩子作蹲墙就很容易,大人就不行,关键就在僵劲去没去掉,去不掉僵劲就达不到柔若无骨。所以在蹲墙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的骨头没有了,全身柔软放松、气充斥在全身各处,这样蹲墙才轻松一点,不然蹲墙的时候脸红脖子粗,就没有练功的味道了,如此让气似乎慢慢的渗透到紧张的组织里,逐渐的紧张和疼痛消失了,将拙力、别扭、紧张、疼痛等转变为气腾、自然、轻闲、舒适,这样才能继续安静的蹲下去。通过蹲墙引动气机升降,用心体悟,微妙自在其中,总之要在松静上下功夫,主动将意念锁定在运动过程中,将意念和意念的作用统一起来。通过运动,使体内气机自然旺盛起来,并按照气的自然轨道运行,使身体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渐提高而不容易出现偏差。

蹲墙功的功用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故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相反,若腰部不能放松,弊病甚多。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板直、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能自控。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水液的蒸腾,男性可出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性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其三,练动动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于中风(即半身不遂)。那么怎么来松腰呢?而蹲墙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譬如,改变自己意识里的好多不良东西。一个人意识乱了之后,外面的东西很容易影响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东西现在也变的很难了,不是以前那种自由自在的了,自己总想改变可总做不到,所以非要通过这种艰苦的锻炼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外人能理解的。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

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可以每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

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个,收益颇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二、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三、提高阶段。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1、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

2、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手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

3、背手蹲墙。①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4、拳抵鼻尖蹲墙。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尖。熟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此动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久之自然合度。

5、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庄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刚效果会更好。

注意:

1、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2、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3、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应该说,人的身体总要有通透不彻底的现象,在体内气机旺盛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体察到这种不通畅的部分,特别是意念分布的不均匀更加剧了这种气机冲击的强度而感觉疼痛,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蹲墙的动作和打气有点象,气太足了,身体还消化不了时,就先慢一点打气,等气均匀了,再打一下,逐步通过运动主动打气,用运动产生的高压通畅身体(本质上还是通过运动调动了意识力)。不过,身体的素质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过激。

如果想一下子蹲很多也不是什么难事,比数量没有意义,想体会出松的感觉也比较容易。关键是要坚持,不要一暴十寒。一次蹲1000个容易,每天蹲1000个,就需要很大的韧力了。

这里给各位一个诀窍,可以帮助大家在数量上和感觉上有个突飞猛进,但对于工夫有什么好处。窍门很简单:先实验一下你一刻不停地蹲(闭眼、姿势正确、呼吸匀细长、速率约为1个/3秒),看你最多能蹲几个,一般约为30个;正式开始,每蹲30个,停下来,双手敷于肚脐,静养30秒(2-3个呼吸长),再开始蹲30个,再静养,不断循环;静养时注意意守丹田,每次静养后再蹲时,体会腰部都比前一次要有所松动。每停一次,都会愈加松动(腰部),感觉是愈加轻松,很多人就会兴趣昂然,愈蹲愈高兴,一致可以达到数百个。警告:不可一下就达到很大的数字,最好以比较小的数字为基数,逐渐增加。一般日常生活比较繁杂,在时间很少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可以见缝插针,随处练习,每次花个3-5分钟,蹲几十个,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就是蹲完后静养收气。

心得体会:    一、 蹲墙的关键环节

组场蹲墙--事半功倍的练法

首先应明了蹲墙的主要功用是:松腰、松胯、垂尾间,调整气机使之平衡,练周身的整体性。组场时先要调整身形:脚尖抵墙,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松驰不绷劲,重点体会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会把身体领起来,似乎整个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脚好像感觉不到身体的重量。然后意想身体周围及体内都是蓝蓝的虚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调整身形要和调神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精神处于集中、安详、端庄、稳重的状态。调神时意念一定要放到天地之间。要进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这样身体容易放松、内外气能很好地融通。蹲墙之前认真组场,这样练起来就比较轻松,不累,很容易进入气功态。

正确的身形引导气机正常运行

蹲墙头要正,要有百会悬领的意念,下颏回收。两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领的意念;这样做既可减轻腿部的力量,又可避免鼻子与墙的摩擦。尾闾要下垂,像有个东西坠着。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还要照顾到尾闾,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时还要提会阴,这样命门就自然地向后放松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闾,要注意由尾闾拉着整个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压下去,腰部尽量向后放松。但头部、耳根、大椎还要有上领的意念。这样上拉下坠,姿势就基本正确了,不会有身体向左或向右偏的错误动作了。

开始练蹲墙,感觉气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胀感。只要把下颏收住了,注意下颏回收,经过几天的练习,气就通了过去,不适感就会消失。蹲墙初期,有的人未注意大椎上拔,气没能很好地上升滋养大脑,故神较疲乏,上课爱打瞌睡。后期,调整了姿势与意念,头部气明显充足,上课就不会打瞌睡了。蹲墙,切忌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下蹲时如果尾闾扣得不够,重心掌握不稳,至使脊柱左右摆动,时间长了会造成体内气机不平衡。此外,两腿必须均匀用力,这样才能使体内气机平衡。要使两腿均匀用力,首先两脚内侧并拢所成的直线必须与墙垂直;然后,在蹲墙过程中,注意用百会领着,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如果感觉到身体偏向某一边了,可以用领百会来调整。两脚掌要平铺于地,使整个脚掌能均匀受力。刚开始蹲墙时,也许重心会落在脚后跟,且偏于脚外侧或脚内侧;这样蹲的时间长了,往往感到受力的部位发麻、发木。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受力轻的部位加重意念。这样,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渐受力了,原来受力过重的部位也不发麻发木了。姿势的正确与否,哪怕只有细微的不同对功效的影响也会相当大。每次蹲墙,只要认真地做到了尾闾下垂,百会上领,大椎上拔,马上就能明显感到整个脊柱的牵拉。尾闾下垂主要牵动腰椎,大椎上拔则是牵动胸推,只有按要求做,才能对整个脊柱起作用,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变化。还有些人未注意两膝并拢,从而下蹲相对轻松;但是加以重视后,难度虽然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一定会感觉骶髂关节被牵动了。练功时,手的位置对强度与功效也有很大影响。当手与墙或腿接触时,难度顿减,脱离接触后,腰肌所受的力随即增强。至于手臂背后或撑臂,腰、腿所需的力气则更大。

运用意识是关键

要练好蹲墙功,首先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刚开始,大多是被动地蹲墙,只想如何把腰松开,意念过多集中在腰部,忽略了全身的整体协调性,意念贯注不进形体里面,蹲得满身是汗,两腿酸疼,但收效不大。这样练,蹲至大腿平时易后坐(后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时也易后仰坐倒。当注意了百会、尾闾和腰部三个部位的配合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腰部不但得到了相应的放松,同时气在身中也能上下贯通。渐渐地,就能够开始调整练功意识了,开始注重“神形并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锻炼。首先就用意念使自己和气场紧密合在一起,脑子里一发“蹲”的命令,就往下蹲,一发“起”的命令就往上起,指令非常明确。然后意念集中到整个脊柱上,随着蹲墙动作的一起一落,每个脊柱也随之一开一合,再后来,把意念集中到腰椎那儿,内视着腰椎的一开一合,以加强松腰的效果。这样主动运用意识后,蹲墙不再觉得累了,一起一落轻飘飘的,每天都有新进步。在蹲墙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意念集中在体内,下蹲时用神光看着脊柱往下落,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用形象思维想着腰椎被拉松开;起时看着听着全身的气机变化。随着体察的深入,杂念也很少了,气向体内渗透得也深了。这样做,神和形就结合得紧密了,杂念不容易出来。“神念形”还有利于动作的准确、合度。在蹲墙时,如果跑神,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如果能始终注意着自己的身体,就会控制身体不致变形。蹲墙的关键是使平时不易运动的腰部的肌肉、韧带得到抻拉,使之气血充足,从而达到松腰的目的。如果姿势不正确,势必延误或阻碍松腰目的的实现。所以“神念形”在蹲墙中的运用,不但强化了神意的锻炼,而且促进了形体和气机的变化,加速了松腰过程。另外,在蹲墙过程中,应适当注意运用形象思维。下蹲时,要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性,配合意念调整虚实,把意念放在大脚趾,这样上起下蹲时易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意想身体内不利于气机生发的东西都通过脚心散到地下虚空;上起时想像虚空的灵阳之气呼地一下贯通全身,渗透到每个细胞中,并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意念要照顾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也可以贯注到背部整个脊柱、韧带、肌肉,这样可使腰部及背部放松得更好,取得最佳效果。按照上述要求蹲墙,体会着背部一点点地抻拉开,就感觉到气在向里渗透,气感越来越明显,周身内外都被气包裹着,越蹲越轻松,头脑也越来越清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蹲墙时,意识里不能有墙。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进入面前无墙、四周都是空荡荡的状态,这时,你也许会突兀地停一下,此时,很容易体会到一种虚无的境像--整个的身形和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了……

坚持15天、每天蹲30-100个吃好睡好,如你想看看你身体健康的程度在开练之前看看你手上指甲盖上的半月痕吧,祝福你成功!!

医学教授偷偷在做的「动脉按摩法」
5分钟,血管年轻20岁

遍布人体全身的血管总长约可达10万公里,长度相当于赤道的2.5倍。众所周知,血管分为动脉、微血管、静脉三种,其中维持健康的关键便是动脉。
动脉血液从心脏输出之后,通往较粗的大动脉,大动脉长度约40至50公分。之后会再流向较细的中动脉与小动脉,由于这些较细的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变大,因此会透过自律神经等控制血流与血压。
在这层意义上,中动脉与小动脉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它们却很容易随着老化而变硬,亦即所谓的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则会进一步引发各式各样的疾病。
除了被称为生活习惯病的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日本人三大主要死因—心脏疾病与脑中风等,也与动脉的老化有关。
既然原因出在动脉老化,那么尽力保持动脉的年轻,自然有助于预防与改善此类疾病与症状。因此我要向各位读者介绍—「动脉按摩」。
保持动脉年轻,就是健康的关键
如果能透过运动等让身体经常活动的话,血管便能透过肌肉处于自然受到按摩的状态,血液流动也会变得顺畅。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平时要特别进行运动可说是非常困难的事。
此时,以「动脉按摩」替代运动最适合不过了。从皮肤表面直接刺激动脉,可促进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让养分与氧气大量遍及全身。如此一来,细胞就会充满活力、常保健康,也能改善因为血流不顺所引起的疾病与身体不适。
「动脉按摩」是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简易保健法。透过自己的双手按摩自己体内的动脉,手部与按摩部位对应的脑部神经,以及给予其供应的脑部动脉都能得到按摩。因此,「动脉按摩」不仅能改善疾病与身体不适,更能带来放松、保持年轻、训练脑部等各种自己就能亲身感受到的功效。
最理想的一点就是这个方法不必准备道具,也不必挑选场所,所以请先尝试看看吧!相信各位读者一定能够亲身体验到其效果。  

连续两周每天做15分钟的静养(左图)与每天做15分钟的动脉按摩(右图),只有动脉按摩组的血压出现明显下降,其方法与效果将于本书进行详细说明。(相同标志者,为同一人于两周前后之数值,粗线者曾在日本NHK 电视台《老师没教的事》节目实证介
绍。)
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合并症、虚寒症等受苦的人,我由衷期望本书能为各位带来福音。如果各位读者能将「动脉按摩」视为日常习惯,用于维持健康,将是我最大的喜悦。
动脉按摩随时随地都可轻松做
基本上,动脉按摩是自我进行的按摩法。随时随地都能自行轻松操作。但有以下几个原则。
1. 以手掌贴紧皮肤
从头顶到指尖,全身都可以进行动脉按摩。
实际操作动脉按摩时,最重要的就是以手掌或手指紧压按摩部位的皮肤。手臂或颈部等,则以整个手指与手掌确实紧握。
2. 用力搓揉血管
进行动脉按摩时,不是光在皮肤表面抚摸,而是朝骨头用力按压皮肤,上下左右搓揉、舒缓血管。
皮肤若有受伤或疼痛的地方则要避开。另外,为了避免伤害皮肤,请将指甲修剪过后再进行按摩。
3. 以会痛但舒服的力道按摩
进行动脉按摩时,以「会痛但舒服」的力道将皮肤朝骨头按压,同时搓揉血管,让血液流动变得顺畅,效果更加增强。
每天做一下,健康一辈子 
 只要每天3次、每次5分钟
动脉按摩可有效预防与改善各种疾病与症状,不过必须每天进行。可以利用早上起床或睡前的时间按摩,在床上或被垫上就能进行,是不是很轻松呢?
若是全身按摩,可以一天进行3回,合计约15分钟。
每天以固定顺序进行按摩
以保健为目的,动脉按摩从哪里开始都可以。不过,原则上别忘了以「手部→手臂→头部→脸部→颈部→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背部→鼠蹊部→大腿→膝盖→足部」的顺序进行。
就算忙到没有时间,也只要在起床后按摩「手部→头部→脸部」三个地方,就能刺激脑神经细胞与动脉,让人神清气爽。
15分钟就能完成一连串的按摩动作,请务必尝试看看,肯定能够心情愉快地迎接忙碌的一天。
动脉按摩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搭捷运通勤时,可以按摩手部或手臂、脸部、颈部等部位;即使是工作中或家事空档等有旁人在时,也可以按摩头部、颈部或肩膀等部位。
动脉按摩的注意事项
动脉按摩并非万能,尤其是以改善疾病与症状为目的时更须特别注意。若按摩部位产生激烈疼痛,请避开该部位。若进行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改善,请务必就医。
眼皮与颈部等属于容易受伤的部位,若强力按摩,可能会在事后引发疼痛。因此,请将力道控制在舒服的程度。
此外,为避免于按摩时伤及皮肤,请务必修剪指甲后再进行。
【头】消除办公桌疲劳最速效的按摩
有效改善:头痛/疲劳/脑中风等
头部有大量血管与神经通过,因此按摩此处的动脉,能够获得极大的效果。
头部的血管分布于浅层,因此不必太用力按摩就可产生效果。
这个部位,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按摩。觉得有点累的时候进行按摩的话,精力就会神奇地恢复。
头顶与太阳穴的动脉按摩
头顶分布着百会穴与四神聪穴,按摩这些穴位的四周会很有效果。此外,按摩太阳穴也有助于增加脑部的血液流量。皆十分适合用于消除疲劳。 

【颈】有效消除肩膀酸痛 预防与改善高血压
有效改善:高血压/脑中风/头痛/肩膀酸痛/疲劳等
颈部四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不仅有输送血液至脑部的颈动脉,还有许多神经通过。
一旦颈部四周的动脉血液流动受阻,便会影响脑部活动。除了必定会种下脑中风等的远因外,还会引起脑袋迟顿、疲劳等症状。
此时,能够产生效果的便是颈部四周的动脉按摩。长时间伏案工作的时候进行,可以让人精神一振。
颈部动脉按摩
颈部有特效穴位「人迎穴」,进行颈部动脉按摩会出现显著的效果。用手指抓住颈部,轻轻朝前后上下进行按摩。双手交换进行,可使力量平均,更加提升效果。 

后颈动脉按摩
可有效对付肩颈僵硬的部位。后颈有天柱穴与风池穴,可针对穴位周围进行按摩。以热毛巾(不会烫伤的温度)加温后再进行,效果会更好。 

【肩膀、锁骨、肋骨】使劲按摩位于深层的血管
有效改善:头痛/肩膀酸痛/虚寒等
头痛、肩膀酸痛、五十肩等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症状,都与肩膀部位息息相关。因此,只要养成按摩此处的习惯,便可改善这些症状。
肩膀的动脉是从深层通过,所以按摩的诀窍就是紧紧抓住肩膀、使劲按摩。
按摩完一侧后,另一侧也务必进行。
肩膀动脉按摩
按摩诀窍是用力抓住肩膀,将肌肉向下按压,同时往前移动。手指弯曲成耙子状。不能只按摩一处,而须按摩整个肩膀,并且要换手按摩另一侧肩膀。 

【腰背】从脊骨到腰部 一举消除恼人疲劳
有效改善:腰痛/肩膀酸痛/生理痛等
从腰部至背部这个范围的疼痛与不适症状,如腰痛等,是许多人心中的烦恼。除了椎间盘突出之外,此类疼痛与症状的原因可能就出在腰部与背部的血液流动受阻。
务必先请教医师或治疗师,若发现原因属于后者,建议可进行腰部与背部的动脉按摩。腰部与背部的血液循环若恢复,僵硬的肌肉也能获得舒缓,让人轻松无比。坐在旋转椅上会更容易进行。
腰部与背部的动脉按摩
腰部连结着上半身与下半身,背部则扮演着支撑上半身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故此处的不适也成为大家烦恼的根源。请充分按摩支撑脊骨的腰部肌肉与背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书籍简介 
书名:医学教授自我保养的动脉按摩:压扭搓3动作、5分钟血管年轻20岁
    作者:井上正康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2014/10/24
井上正康
1945年生。宫城大学理事?副校长、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脑科学讲座作家。
1974年冈山大学大学院(病理学)修了。曾任,美国爱因斯坦医科大学客座准教授(内科学)、熊本大学医学部助教(生化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部教授(分子生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