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是新茶好喝时—绿茶文化有感

 昵称13596810 2013-08-28
       我们常说的绿茶以春茶为最好,所以常常我们所说的春茶也主要是指绿茶,绿茶是中国六大类茶叶中最大的一类,多达几百种,一千多个名称。 
  每到春天的采茶季,各地的茶山上就渐次地进入一片忙碌。明前茶最早开采,因其采摘期极短,仅有十多天,“早采一天是个宝,晚采一天是个草”,芽头和嫩度每天都会有明显变化。 
  各春茶标兵中,河南以毛尖出名,也有龙井;江苏以碧螺春和龙井出名;各地还有安徽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四川峨眉竹叶青,浙江安吉白茶等众多品种;另外在中国的春茶地露天上,翠柏、雀舌、银毫等占着重要一席;而铁观音则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称为春观音。 
  从米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二八佳人,正是春茶的感觉,鲜嫩美妙,清新自然,完全一股春天的气息。春茶如何品,其实是心境为上。不像普洱等,绿茶的冲泡不必过于拘泥,没有一定之规,茶具如玻璃、瓷、紫砂都可选用,你觉得好喝即可。只水温要掌握好,不可过高,80摄氏度最佳,冲水也不要对准茶叶直冲下去,而要顺着杯壁徐徐流入杯内,让茶和水充分浸润、舒展,既让茶香散发,又不致烫熟,埋没了茶香。而茶叶和水的比例则以1克茶对50毫升水为佳,当然根据个人习惯也可适当调整。 
  当然,如果茶叶的品级有别,那么冲泡要求也有不同。上品的绿茶,如果用透明玻璃杯冲泡,能看见细嫩的茶芽在水中舒展、起伏,如水中舞蹈,分秒不同,充满动态感。相对于这样的直观,也有人更爱细白瓷盖碗来冲泡绿茶,让品茶人多了些期待,短暂地闷盖后,茶的内质就已经很充分地散发,揭开后,杯内如春兰初绽,片片青绿,香气渺渺地氤氲开来,再用盖子撇开嫩青的芽叶轻啜,满口的清鲜,让口舌生津。如果要以瓷壶、紫砂壶冲泡也可,尤以紫砂壶为好,只水温要略高一些。因紫砂有气孔,可疏理茶中杂味,让茶味更正。 
  好一幅新茶地图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中国茶区众多,每一地区气候环境、土壤结构不同,所产茶不同,个性非常明显。然好茶有个规律,一般出自高山绝顶、云雾缭绕的地方,所以龙井以狮峰龙井为最佳,碧螺春以洞庭东山碧螺峰上几株野茶为最,毛尖以五山二潭一寨为优。选春茶时,一要看外形,包括色泽、嫩度、干香、净度:二要看内质,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方面来选定,其中内又重于外。这样纷繁的选择,总有你爱的那一款。 
  古意茶装备 
  这些茶具,也许我们早已不用了,又也许我们甚至从来没见过。但只透过文字,我们都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古味茶意。 
  01 
  炭炉|就是古人煮茶要用到的火炉,而唐以来煮茶的这个炉又通称为“茶灶”。《唐书·陆龟蒙传》中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人,还不乘马不坐船,喜欢独自往来于江湖,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在《压波堂赋》中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在读书下棋时的的标配之一,就是这件茶灶。 
  02 
  茶焙|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按《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面包裹着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用小火缓缓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想想看,这样一幅文人骚客DlY茶叶的场景,是何等的诗意。 
  03 
  茶墟|《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镳”,亦称“风镳”。所以,在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这种铜制的茶镳,长相和作用基本就是现在的茶壶+煮水壶,那时还是喝煎茶的年代。茶镳不仅光滑美观,且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已经是非常精致的物件。其中以一种饕餮铜镳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作为古代名恶兽,是常在古代钟鼎彝器上见到的琢刻兽形,极其讲究。 
  04 
  还有……|其他在各种古籍中还能见到的茶具,种类非常繁多。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究竟有多少种呢?按《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所以,再合上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所言,那么古代茶具种类至少有24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