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悲剧中体验人生

 杂货店伙计 2013-08-28

——读石评梅散文

我是投自己于悲剧中而体验人生的。――石评梅

人生悲大于喜。大多数的人在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回顾一生,总感觉自己是失败的,遗憾辞世。因此,就人生而言,悲剧是绝对的,喜剧是相对的。

带有悲情色彩的文学作品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哈姆莱特》《茶花女》《红楼梦》《梁祝》等早已积淀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中不可忽缺的经典。喜剧并非没有价值,只是逊色于悲剧,如大团圆结局的《西厢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假如最后以张生负心作结,给读者的震撼力会更大,大团圆结局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惟其如此,具有悲剧色彩的人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去关注他,同情他,甚至喜欢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失败了,自刎乌江;威振匈奴的飞将军李广终身未封侯,最后因不能面对刀笔吏的羞辱而自杀了,他们却成为太史公笔下的得意者,成为后人心中永远的英雄。惨死赛道的巴西车手塞纳在F1车坛绝不是最辉煌者,却成为车迷眼中永恒的车王。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决赛中射失点球后的背影注定会成为足球史上的经典瞬间。

综上所述,我喜欢悲剧,就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戚之事,也没有太多抱怨,反而感觉到自己生命力的顽强,甚至会为自己喝彩。然而在看了石评梅的散文后,我沉默了,心情很复杂:有仰慕、有喜欢、有同情、有惋惜、有遗憾、也有批评。

有谁是心甘情愿的、矢志不移的把自己投身于悲剧中去做悲剧的主人呢?项羽没有,李广没有,塞纳没有,巴乔没有,我也没有,没有,都没有!只要石评梅!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的石评梅如同她爱慕的梅花一样萎谢在自己营造的凄风冷雨中了。

石评梅曾经是幸福的,她家道殷实,无衣食之忧,还有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乳名为“心珠”)的父亲母亲。石评梅的父亲系清末举人,年已半百才喜的这个宝贝女儿,对其宠爱有加,他亲自为女儿发蒙,教之以“四书”“诗经”,还送她到太原读书,最难得的是支持女儿到北京接受新思想。石评梅在文章中曾这样说:“他不仅是我慈爱的父亲,并且是我生平最感戴的知己,我奔波尘海十数年,知道我、认识我、原谅我、了解我的除了父亲外再无一人。”她的母亲则是“常咽着泪站在神龛前替天涯的女儿祝福”。来自家庭的爱使石评梅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少年,直到1919年她来到北京。之后,这样的幸福离石评梅越来越远了。

石评梅是个渴望自由独立的新女性。“五四”运动结束不久,年仅17岁的石评梅就走出娘子关,来到宣扬民主和科学的中心——北京。她本打算报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系,但那年国文系不招生,立志求学的石评梅就改报体育系。192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该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一直到她去世。

石评梅在散文中写到有六个孩子的母亲陈君受丈夫的虐待,写到邻居董二嫂被变态的婆婆和粗鲁的丈夫折磨至死,她深感中国女性的悲哀。石评梅之所以一人在外,也只是想“吃一碗用自己心血苦力挣来的饭”,她知道女性只有独立才能自由解放。

作为一个家庭幸福并追求独立自由的新女性,石评梅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然而悲剧却成为她生命中的唯一,为什么呢?

石评梅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太认真人生的过错,尤其是被她视为神圣的爱情,更不能参有丝毫杂质。石评梅的第一次爱情是和同乡吴天放,失败了,对她打击很大。此时高君宇进入了她的生活,这应该是疗治她心灵创伤的良药,然而石评梅拒绝了。尽管高君宇用整个生命去爱她,尽管石评梅也深深地爱着高君宇,但她还是拒绝了,原因竟然是自己爱情的失败和高君宇家中父母为她娶的妻子。一个追求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倒在了世俗面前,是她没有勇气吗?不是,是她太追求完美了。

当高君宇在爱情的煎熬和过度的劳累中死去之后,石评梅追悔莫及,责问自己:君宇那“柔情似水,为什么不能温暖了我心如铁?”她决定将余生的泪水全部洒在君宇的墓前。此时她和高君宇的爱情才真正开始,真可谓“肠断心碎泪成冰”啊!其间,石评梅并不乏追求者,但追求完美的她又怎能接受另一份爱情呢?“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石评梅像拒绝高君宇一样拒绝了追求者。

天地本不全,何况人事乎?石评梅只有到天国中去感受完美了。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冰雪友谊的确是无穷的美丽,美丽的背后却是无穷的痛苦。

石评梅是一个自闭型的人。她在北京的九年中,多是一个人居住,就连除夕夜也是一个人写文章到深夜。尽管她也经常和朋友去郊游,但深夜的孤独却是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排遣的。君宇死后,夜夜入睡前,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君宇能来入梦。“我是不能在人前骄傲的,我所能骄傲的,只有陶然亭畔那抔黄土。”君宇生前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君宇死后,她才把君宇圈进来。凄冷的静夜,石评梅借着爱情的名义,用语言铸成的匕首一刀刀地剜着自己的心。

高君宇:地球上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呢?

石评梅:便是我站着的地方。

柔弱的石评梅作出这样残忍的选择,杀死了高君宇,也杀死了自己。她是怕和高君宇的爱情也难逃失败,还是顾惜高君宇家中的妻子?假如是前者的话,她应该大胆地尝试,总比独受煎熬的好,再者她和高君宇的感情已是众人皆知;假如是后者的话,她就应该像许广平学习了,许广平能和朱安(鲁迅的发妻)相安无事,况且石评梅无须和高君宇的妻子在一起生活。试想,如果高君宇休掉妻子,他的妻子还可以再嫁人,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可能的幸福,石评梅为了这个不幸的女人拒绝了高君宇,只能使其更不幸,连可能的幸福都没有了。

1928年9月30日,在高君宇去世三年半后(高君宇死于1925年3月,终年29岁),石评梅因猝患脑膜炎永远离开了现实人生这片她心中的苦海。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高兴,“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这就是石评梅追求的完美,她实现了自己的梦。

后记:石评梅(1902——1928)与初唐河东才子王勃(649——675)同寿,他们同样有才,同样短命,他们是三晋大地的骄傲,作为一个同乡后学,为他们惋惜的同时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