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云中公子 2013-08-29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孙其峰书法

    其峰画语
    ●晚年我逐渐搞通了一个东西,就是艺术上的“关系学”,包括书法、绘画、篆刻的关系等等。这个关系学的核心,就是古代先哲们讲的“相反相成”。用墨上的浓淡、干湿,用笔上的轻重、提按、中侧、刚柔、方圆,构图上的有无、聚散、上下,颜色上的冷暖、厚薄,等等等等,都无不体现着相反相成的道理。我听一段京戏,眼前就会出现抑扬顿挫的书法笔象;看一折京剧武打,脑海中就会有擒纵跌宕的书法笔会意。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也都可悟出书画的墨象意蕴。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懂得辩证法,明白中国太极图的奥义,这很管用。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双喜图  孙其峰国画

    ●治艺的人必须把“好坏”与“新旧”的关系弄清楚。凡是好的艺术,它必须包括新在内。现代人画古代画,怎么看也不能算好。有人强调“新”过了头,认为只要是新的,就全是好的。事实是,新的当中有好的,也有坏的。反过来,旧的当中同样有好有坏。历史证明凡是坏的,都要被淘汰。一切新的东西,过了时都要转化为旧的。但一切好的,却不会随时间延伸变成坏的(这里指的是艺术)。对治艺来说,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好(高水平也须新),片面强调新是不对的。

    ●依靠记忆默写,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会从记忆中排除,但是一些必要的东西也可能被遗忘。这是默写的一个缺点。另一个缺点,是容易助长表现方法上的概念化。由于没有对象的限制,失却了新鲜感,画家容易用熟悉的方法去套,而不是从对象出发选择合适的画法。有些画家虽然走了万里路,看了无数真山实水,而仍然重复老一套。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诗到晚年唯有辣  书如佳酒不宜甜  孙其峰书法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小写意”而说的。因为大写意总是一气呵成,不需要也不可以去一再“收拾”。工笔画根本就不能“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当然也就无从说起了。“小写意”或粗中有细,或细中间粗,但不管哪一路,都需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大胆落笔”是其气势和骨架必须仰仗的手法,“细心收拾”则是保持其精细特点的必要手段。

    ●有人认为学篆书必须先学楷书,认为用楷书打基础才是可靠的,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一种说法。试问秦人写小篆是用楷书打的基础吗?如果从难易程度上看,无论是用笔写还是结字,楷书都比规矩整齐、均匀划一的小篆要难得多。那么学书先从难度较小的小篆开始又有什么不可呢?

    ●熟能生巧,这是指初级阶段的学画要求。再往后,就要在新目标的指引下再求熟练。这个新的“熟”仍能生新的“巧”,但已不是第一阶段那个“巧”了。谁如果取得第一阶段的巧之后,不再有新要求,而一味去求熟,就会流于“习气”,这叫做“熟能生俗”。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竹石珍禽  孙其峰国画

    ●一个好教师,应该在较短的时间(也得几年),把学生领进自己的“家门”。而后还要像送客一样把学生送出去,而且告诉他去“投奔”哪里。有的人把学生领进自己的“家”,插了大门,管入不管出。杨晋大概是被王石谷插在大门之内出不去了,可惜啊可惜。

    ●文人画作者是文人,文人当然有学问、有修养,不像现在一些自称“新文人画”的作者,并无半点学问。那些画“行活”的匠人,多没有什么修养,甚至是文盲。文人作画是为了取乐,如同下棋、钓鱼一样;匠人则不然,他们画画是为了吃饭。文人们画画是自觉自愿,匠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干。在文人与匠人之外还有一批画画的专业画家(如宫廷供奉的画家),这些人也以画为业,他们比文人技术熟练,比匠人的文化修养也好些。后两者有时不太好区分。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朴”的风格?这是因为朴是自然状态、原始面貌,说穿了没有人工做作气。如果我们从人们爱“朴”的反面去推敲一下,你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人反对“不自然”、反对“做作”、反对“有意作态”、反对留下“经营痕迹”、反对“矫揉”、反对“雕凿过甚”,等等等等。这些,反对的就是“不朴”。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双鹤闲步  孙其峰国画

    ●我以前总认为笔法不能从写生直接得来,而要从临摹得来。现在我觉得我的这个观点是片面了一些。从临摹古人作品学习笔法是一方面,从写生里面找寻和探索是另一方面。沈宗骞论传神时说人的面部有“天然入笔处”,这确是经验之谈。在写生中很容易发现笔法上的那些纵横、往复、垂缩、强弱的关系,只要有心就有所得。

孙其峰的书画艺术世界 - 智龙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书画大师孙其峰

  孙其峰,1920年生,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幼得庭训,雅好书画,对传统艺术如诗文、戏曲等亦情有独钟。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画和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天津当代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2009年12月27日,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1月29日,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