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知识点总结 习题精练

 资源868 2017-11-03

历史君: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的知识——『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之前都是给大家发的知识点+习题,但看大家的积极性不太高,所以历史君给大家一下课堂学案吧,一边填空一边就把知识点记住了!


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读】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主要考查汉字字体的特点及演变,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本考点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历程和艺术特点


【课堂学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2、演变脉络

3、总趋势和过程

总趋势:

过程:古文字和隶楷阶段


延伸:

甲骨文特点:

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


篆书   (大篆):

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楷书:

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思考: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_______,很少追求书法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臻于成熟。兼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大书法艺术

(1)楷书

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发展:始于______;______完善;_______步入盛世    

③主要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书:

①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成为诸书体中__________最强的一种。

②发展:起源于_______,成熟于_________。

③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___价值,又有_______价值。

②发展:经过______________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东晋书体完全成熟。

③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思考:谈谈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针对练习:

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2、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又称_______,注重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_。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造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两宋时期



  




思考: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用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针对练习:

1、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2、苏轼对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注重诗情画意


3、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是(    )

A.绘画进入自觉阶段     

B.风俗画的兴盛

C.西洋绘画的传入

D.文人画的兴起


4、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5、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

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 

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


6、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三、戏曲艺术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典戏曲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世界剧坛上,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2京剧

(1)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

 ②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达官贵人及商人云集,文艺市场需求量大,北京是当时文化及娱乐休闲的中心。

 ③京剧富有艺术生命力,不断推陈出新,名角辈出,受到人们的喜爱。


(2)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①________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____________,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③_______________年间,走向成熟,出现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艺人。

④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⑤民国以来,经__________等人努力,走向世界。


3京剧的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用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伴奏。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延伸:其它剧种:越剧、黄梅戏、粤剧、川剧


思考: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针对练习:

1、“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

A.城镇经济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书法B.绘画 C.戏剧D.杂技


【基础知识回顾】

【巩固练习】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前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编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直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10课答案


图画——象形字(符号化)——汉字(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由繁到简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其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实用/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东汉/魏晋/唐代/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艺术性/汉初/东晋/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审美/实用/东汉至西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有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大行书)、宋代苏轼。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针对练习:DCD

国画/写意传神/“得意忘形”


   

      

   

远古时代

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是萌芽时期

     《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期

造型准确,线条流畅,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秦汉时期

绘画门类丰富,

色彩绚丽典雅

西汉马王堆帛画

《夫妇宴饮图》

魏晋时期

士大夫画家总结绘

画理论,以形写神

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时期

绘画高峰;

吸收外来风格

  展子虔 《游春图》;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两宋时期

宫廷画院最活跃阶段;

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士大夫文人画

突出(写意画)

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墨梅图》;
     《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  《墨兰图》


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比较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朝: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盛行。

明清: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


针对练习:

BDCBCD

(1)起源:原始歌舞

(2)发展:春秋战国 优伶

(3)成熟:元杂剧

(4)进一步发展:明朝 昆曲

乾隆/“徽汉合流”/同治、光绪/“同光十三绝”/梅兰芳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要加以珍惜、保护;

对传统文化要赋予理性,批判地继承;

要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

针对练习:BAC

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北方。(8分)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