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談太極拳的意境 高壯飛

 天地虚怀xia 2013-08-29

水的品格就是太极追求的意境。

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是讲究意境的, 从物我关系出发, 王国维将中国词家的意境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则是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 于由动至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 一宏壮也。

太极拳也有其意境, 拳架为体, 推手为用, 二者即有不同的境界。 拳架是有我之境, 是静中有动而得之, 故皆有我之色彩,所以太极拳的流派众多, 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 而太极推手则是以无我之境为主, 要由静中得之, “静之如镜, 了然尽见”, 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意境, 在这个浑然一体中, 走出化拿发打的劲路。

故练太极拳架是造有我之境, 就有了优美之特色。 太极以柔化为主, 而天下至柔莫过于水, 故盘架子就有“行云流水” 之意境。拳论讲“上如行云下如流水”, 水的意境乃是拳的精华。 水是万物之源, 但它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 不喧扰, 不张扬, 而是“和其光, 同其尘”, 哪儿低往哪里流, 哪儿洼就在哪里聚, 甚至愈深愈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 是太极人修习的目标。 水的齐心也是练太极拳的一个功法, 即整合性, 也就是拳论讲的“一动无有不动”。 水一旦融在一起, 就团结一心, 威力无比。 水之至柔更是太极拳的神髓, 柔而有骨, 柔催至坚, 拳若至柔, 则可以“天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最具包容性、 渗透力、 亲和力, 它通达而济天下,它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 但从不彰显自己。 太极拳是武学, 但它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理应有水此德。 此外, 太极拳要求“松静灵活”, 又可从水中获得启发。 因为水不拘束、 不呆板、 不偏执, 有时细腻, 有时粗犷, 有时妩媚, 有时奔放, 它因时而变, 因势而变, 因器而变, “水无常形”。 水还因机而动, 因动而活, 因活而进, 故其生机无限。 所以,太极拳虽以阴阳为其变, 但应是以水为其本, 才能化生出太极拳架和推手术的力量。

上面以水的意境来谈太极拳。 而在太极拳的功法上, 要求柔化则需要有“松” 和“空” 的概念。 这就要结合人体结构, 从人体生理解剖、 人体工程力学、 心理学、 经络学等角度去研究。 《老子》十一章说: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这都表明因为有了空虚, 才有了器具的用处。 太极拳讲“引进落空合即出”, 这是太极推手的准则, 引是有, 空是用。 在人体的结构中, 关节是活动的基础, 而肌肉运动又是关节动作的基础。 应该是肌肉带动关节,决不是关节带动肌肉,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很多太极拳的练习者, 多以关节带动肌肉, 而使关节受损。 太极拳讲: “上下相随、 左右相连、 内外相合”, “形于上而寓于下”。 肌肉分为两种,一种是趋性肌, 是按大脑指令运动的, 一种是紧张肌, 它是自主运动。 其中, 紧张肌只在下肢有, 对大脑有促进血液循环和使脑细胞活跃的作用, 可防止脑老化, 有健脑的作用。 但下肢动作要有上肢动作的信息, 尤其是手的动作, 因为心灵手巧, 这要在专门论述太极拳的人体结构中详论, 并有些还是要口传心授的。

谈到柔, 又要说水, 因为“天下至柔莫过于水”, 柔不是软也不是弱, 而是相对的运动结果, 即身法讲的“开合、 升降、 沉浮”,是相反相成。 其中沉与浮, 就是利用水的意动, 当人体体位上升和下降后, 即产生了沉的意动, 在沉的意动中即产生了浮的作用。 这种意境产生了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太极拳的劲路, 也是我们练拳和太极推手上的基本意动。 所谓太极拳的行舟劲, 即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浮舟是自己盘架子时产生的沉浮, 而推手时就有覆舟之意动,也是引进落空的空的作用。 这里只是讲意境, 真正要做到, 还是要到盘架子和推手中去体悟。 谈到松劲或者松功时, 我认为它不只是一种功法, 而是意境, 是概念。 要在实践中去体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