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怀远十二景

 张汉九 2013-08-29
漫谈怀远十二景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景致,著名的有杭州西湖十景、北京十六景、金陵四十八景等。这些景致既有人文造就,也有自然天成。它们的由来,大多是历代文人墨客们依据其地理环境、季节变换、传说典故等不同因素所产生的景观,而赋予了最美丽典雅的名称,经过人们的长期传颂,流传至今。
    怀远历史悠久,依山傍水,在不同的时期,也产生过不同的景致,其中较有影响的,当属清中期至民国时期以数字一到十开首的十景(在《怀城旧事——怀远地名趣谈》一文中有详细的叙述)和怀远十二景。怀远十二景的形成,应在明朝中期。公元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经仁恒任怀远知事,一直到公元1591年(明万历二十年)离任。关于经仁恒本人,史书并无诸多记载,甚至连籍贯和生卒都不详。但是经仁恒却为怀远做了两件事,一是在他未当怀远知事前,于公元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在涂山建了关帝庙(清嘉庆县志载);二是他在怀远知事任上,写下了《怀远十二景标奇》系列诗。
    怀远十二景分别是:淮心夜月、玉溪环碧、洪口归舟、东峰银杏、凤池玉润、卞洞春游、龟泉夜汲、荆门送别、西渚芳莲、梅谷雪晴、楚岫朝云、文峰夕照。
    淮心夜月,顾名思义,指的是夜晚荡舟在淮河中赏月。曹雪芹有诗云: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在天朗气清的月圆之夜,驾一叶小舟,飘荡在淮河之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沉浸在淮水中的一轮明月,我想,一切烦恼的事情,这时也都会忘记的烟消云散了。
    玉溪环碧,玉溪指的是荆山北麓的碧溪涧。碧溪涧是荆山上最有名最古老的山涧,也就是现在三中门前的那条山涧。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碧溪寒水至今流。可见,碧溪涧和寒水涧在唐代就已出名。当年,碧溪涧像一条玉带,环绕在荆山脚下,携一袭碧波,流入淮河。而今,碧溪涧再无碧水可流,入淮口成了污水横流的荆家沟排灌站。
    洪口归舟,洪口指的是上下洪夹山口。此处是淮河三峡之一,礁石暗耸,水流湍急。白乳泉望淮楼有副很有名的对联,为清末民初岭南人廖康健所拟: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其中上联就是描述的洪口归舟这一景致的。
    东峰银杏,指的是涂山禹王宫的千年白果树(树中树)。树中树是涂山奇观,苏东坡游涂山时留下了名句:山外有山都似画,树中生树不知年。由此推算,在北宋时,涂山禹王宫就已有树中树景观。树中之树都已近千年,更何况古银杏树的年纪呢?怀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先有树,后有山,大禹问树几千年。如今,树和树中树都已枯萎,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所造成,这样的结局,大禹情何以堪,东坡先生情何以堪,难道我们不愧对前人吗?
    凤池玉润,凤池指的是荆山之巅的凤凰池。玉润指的是卞和洞上方的“玉坑”,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正是因为荆山上有美玉,才引来了金凤凰。现今,“玉坑”成了采石场,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市场的需求下,从“玉坑”采撷出的石头,被制成了一块块墓碑,竖立在荆山上大大小小的坟前,匠人们得了利,活人们尽了孝,逝者留了名,卞和断了肠。这一“奇观”为怀远增添了第十三景。面对此情此景,什么样的金凤凰气不飞呢?凤凰飞走了,只留下萋萋芳草傍池塘。
    卞洞春游,卞洞指的是卞和洞。卞和洞怀远人皆知,在此毋须多说,春游也罢,秋游也罢,我认为现在的卞和洞惨不忍睹,不游也罢。
    龟泉夜汲,龟泉指的是白乳泉。和卞和洞一样,也不必多叙,只是说一下古人为何夜汲,夜汲就是夜间去汲取泉水,这个时间应该在子时,古人认为,这个时候的泉水集天地之灵气,最适合道家炼仙丹,民间煮茗则以寒夜之水为上,名曰:寒夜茶,故而夜汲。
    荆门送别,荆门,按怀远旅游局出版《怀远旅游》一书中解释,为怀远老城西门,即今西门岗(酸腿岗)。余以为此解有谬。据清雍正版和嘉庆版记载:元、明两代无城郭。直到明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方在淮河西侧建城,后称“老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寿州团练苗沛霖在怀远和捻军对抗,为加固城防,在老城西侧重建新城。(怀远四大家中,唯有宋氏是土著世绅,建新城时,资金多从宋家筹得,苗沛霖曾对宋家人说:“你宋家出钱不亏,我建这座新城,等于给你宋家修了一座院墙。”)经仁恒任怀远知事时是万历年间,老城尚未建,因此,荆门绝非怀远老城西门。从地理环境来看,怀远东北两面环水,南面环山,只有西面一马平川,应为古时交通要道。综上所述,这里的荆门应指荆山西面的门户。想必古时的人在荆门相别的时候,也劝君更尽一杯酒,并尊尊嘱托道:西出荆门无故人。
    西渚芳莲,水中小洲称渚,据传西渚是指今老西门以内,当年地势低洼,植有大片莲藕,故名。怀远老西门以内旧时有许多池塘,大都为山涧之水储聚而成,有名的有元宝塘、苏家塘(今县幼儿园)、大石塘(今健康路卫生局)、潘家塘等数十方。旧时的怀远可谓地地道道的水城,每临初夏雨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听取蛙声一片。上世纪八十年代,怀远城内还有很多池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今的水城只剩下“威尼斯”(老城关镇)一座了。
    梅谷雪晴,梅谷指的是白乳泉东面的梅氏涧。每值雪后天晴,驻足于梅氏涧旁山谷之中,仔细聆听涧内冰雪之下涓涓细流的潺潺之声,何等悦耳,何等神怡。梅氏涧源于今地震局之上,流经白乳泉脚下,东注入淮。原先荆山所有的山涧,常年流水不断,两岸榴林掩映,溪畔莞(wan)花(俗称老鼠花)绚烂,更是邑人洗衣服、捉山蟹的好去处。如今,梅谷早已断流,只剩下谷东的一座古石桥(站在白乳泉路口的坝子上就能看到),还在诉说着昔日的沧桑。
    楚岫朝云,楚岫是指荆山上的峰峦,春秋战国时荆山一带属楚国,故名。此景是自然景观,指的是荆山峰峦中早上形成的云雾。此景现今已很难得见。
    文峰夕照,取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之意。文峰是指涂山西南小涂山(今荆涂大桥收费站西面的小山坡)之巅文笔塔。文笔塔又叫文笔峰,由明代邑人何极始建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意在振兴本地学风,多出科举人才。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首毁于地震,清康熙二十六年秋(公元1687年)复建。后于清乾隆年间敷毁于雷电,公元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春重建,乾隆年所建之塔,较之前代建筑尤为壮观,塔高六丈有奇,层列七级,底层以巨石碹砌,其上六层皆用青砖,每层东南西北四方各开拱门,显得玲珑剔透。文笔塔不仅平添了怀远的景观,作为淮河航标,更是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舟楫,被誉为千里长淮第一塔。“文革”期间,命运多舛的文笔塔,在历经四百年风雨之后,随着造反派们的炸药的一声巨响,轰然倒下,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历史的进程走到了今天,曾经是怀远人最值得骄傲的怀远十二景,大多面目全非,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甚至已不属于怀远。我们在回忆和怀念这些景致的时候,更应该去深思一个问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而我们还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