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复杂记叙文怎样进行议论

 紫曦唯幂1 2013-08-29
写复杂记叙文怎样进行议论

高中一年级学生写作训练的重点是复杂记叙文。新生开学后,经过几次练笔,发现存在问题很大。一是叙事简单,缺少细节,写人方法单一;二是缺少议论性、抒情性文字,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仍然停留在小学生、初中生写简单记叙文的水平上。作文指导课上,尽管老师多次讲复杂记叙文的知识,要求同学们叙事要具体,要具备几大要素,即使是叙述事件的片断,也要有一定的细节,叙述几件事时要安排好详略,尤其要有议论性文字,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可是,训练一次又一次,一看,叙事还是没有细节,还是没有议论性语句,事件叙述一结束,文章也就写完了。

对此我很纳闷,是学生不愿意这样写呢,还是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缺少更具体的方法指导呢?就不会写议论性文字这一点,我认真分析一下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1、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还很低,世界观还在形成中,生活面窄,见识少,缺少独到的见解,对人对事的认识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2、思维能力差,认识水平低,还没有具备较强的对人对事的认识判断能力,不敢去议论,不习惯去议论,还缺乏议论意识;3、不会选择议论角度,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言行不知道从何谈起,选不好标准,把握不住分寸;4、学生还没有掌握具体的议论方法,不会议论。根据以上分析看,前两点原因问题较大,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只有随着高中生年龄的增长,见识的越来越广,思想境界的越来越高,写作训练的不断加强,才能慢慢地解决。后两点都是可以靠老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来解决的,只要老师抓紧抓实,严格要求,训练到位,效果一定会快会好,学生写复杂记叙文的水平就会迅速提高。下面想就写复杂记叙文怎样进行议论谈几个方面,以供高一学生参考。

一、 议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叙合议、夹叙夹议、分叙合议和夹叙夹议相结合。

1、 分叙合议。这种方法最常用,文章中分别叙述几件事,在叙述前或后进行总的议论。文中的议论不是就某一件事发出的,而是针对几件事发出的。议论放在文章的开头,叙事之前,高屋建瓴的议论,总领下文,引出对事件的叙述,这叫先议后叙;也可以放在叙事之后议论,先叙后议,水到渠成,自然顺利。这样的议论,常常带有概述性、总结性,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作者在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写了与柔石的“硬气”“迂”有关的故事之后,议论道:“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高度概括了柔石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

2、 夹叙夹议。也称边叙边议。由于叙述的事件各自都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件事叙述完作者都有话可说,就需要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把文中叙述的事件的意义更及时明确地揭示出来,还可以连缀上下文意,起到很好的组织材料的作用。茅盾的散文《风景谈》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全文共描写了六幅画面,每幅画面写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议论,这些议论把六幅画面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夹叙夹议与分叙合议相结合。这种方法在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散文中使用较多,除了对每件事进行议论外,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都还有对整体事件的合议,特别是在叙事散文、通讯报道、报告文学中,这种方法使用的更多。

二、 议论的要求。议论要有感而发,有据而发,为旨而发,不能无病呻吟,空发议论,妄发议论。要让议论成为文章的精髓,升华文章的主旨,成为文章机体中最鲜活的部分。为此,对议论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 要紧扣事件本身,不可游离于事件之外,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一般来说,是先叙后议的,“叙”是“议”的基础、前提,没有“叙”就没有“议”。“叙”是本,“议”是末;“叙”是枝干,“议”是花果;“叙”是骨,“议”是肉;“叙”是物,“议”是影。叙是为议做准备,是为议服务的,议是叙的抽象,是叙的升华,是叙的灵魂。议来源于叙,有怎样的叙就有怎样的议。叙议要相符,意义要一致,议要紧紧抓住叙的内容特点,不能偏离,不能歪曲,更不能脱开。这样,叙和议才能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成为文章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部分。

2、 要紧扣立意议论,从叙事中提炼出主题要素,使议论成为点睛之笔。大家知道,事件本身作为写作材料也是围绕着主题而选取的,而且叙事中也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按照主题的指向进行叙事的。正因为如此,议论时要看清这个指向,要明确文章的立意,选择好议论的角度,这样议论才能紧扣文章的主旨。这样的议论才能在材料与主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3、 议论时要饱含感情,抒情性的议论表达效果才更好。复杂记叙文中的议论不同于议论文中的议论,难免不带有感情。因为它直接来源于生动的事件的叙述,对人对事的评议中不可能没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再说,复杂记叙文中的议论具有抒情性,更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突出主题。

以上3点,是高一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进行议论时必须注意的,要努力做到的,至于议论要独到,要深刻,要有创新,那是更高的要求,以后再做专题讲解。

三、议论的形式。议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又有多种形式,只要按照这些形式去做,就是议论,就能把记人、叙事、描景、状物理性化,抽象化,揭示其特点规律,明确其意义与本质,表达作者的态度与思考。

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的11种议论形式,简述如下:

1、 概述。从本质上讲,概述仍然是叙述,但由于概述性的语言比较简练,具有了抽象特点,所以就具备了议论的特征。概述性的文字一般比较简短,大多处在篇首或篇末,段首或段末,在文章中起统摄总领全文全段的作用或总结概括全文全段的作用,有时也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唐  的《琐忆》一文中,开头写到:“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两句话就是概述性的议论,起到了开篇显旨,统领全文的作用。再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了松骨峰战斗以后,在写马玉祥救朝鲜孩子的故事前,有一段概述性的议论,写道:“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这段议论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上下文所叙述的事件紧密地衔接了起来。

2、 评价。写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后,常常会给予评判。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是优是劣,是赞扬是批评,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作者像一面镜子一样去反映记叙的人和事。凡是表达这个内容的评价性文字都是议论性文字。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在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以后,作者有一段评价性文字,写到:“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几句评价就是很好的议论。

3、 意义。文章中写的每一个人叙的每一件事,就它本身而言,都有写的必要。从小的方面说,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单位都有一定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说,对国家、对人民、对时代也有一定的作用。把它的意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来,这些文字就是议论性文字,这些文字能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例如在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一文中,在写昭君墓时,就有一段议论,写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像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段议论就揭示了昭君墓的重要意义。

4、 启示。文章中叙述的有些事对人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能给人一些启发,让读者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告诫人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提醒人们谨慎自己的言行,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重蹈覆辙,犯错误。用简短的文字把这个启示表达出来,就是议论。

5、 道理。文中叙述的有些事件,读后要使人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懂得生活做人的真谛,给人生指明方向。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规律性的东西,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甚至对世界、对人类、对整个大自然都有指导作用。我们用准确的语言把这个道理表达出来,就会形成一段精彩的议论性文字,把这段议论加在叙事后,就能点明主旨。例如孙犁的《黄鹂》一文,他在写了几次在不同的背景下见到的黄鹂后,有这么几句议论性文字,写到“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等,这就是作者在记叙描写后想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规律性的东西,不仅对鸟类是这样,对人类、对艺术都是如此。这个道理就是全文的中心。

6、 经验、教训。写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或事业奋斗的过程,常常能给人提供一种参照,供人们借鉴和批判。如果把一个人成功的秘密或绝招、教训或遗憾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内容就是很有价值的理论财富,这些文字就是议论性文字。

7、 感悟。作者叙述了一件事,在此基础上他反复地思考,有了自己新的认识和观点,这就是感悟。感悟是创新,是发展提高,感悟得越深刻越好,从感悟能看出思考的深度。把感悟用最精彩最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会成为作者的名言警句。这是最精辟的议论性文字。

8、 感想。对文章中写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触,有心得体会,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看,谈自己的收获,把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议论性文字。

9、 联想。以联想的形式来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人和事是基础,由此想到了某种现象,某种情景,某种道理,把想到的这些用较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议论。

10、 号召、希望和鼓励。在很多复杂的记叙文中,根据上文所写的人物,记的事件,描写的景物,最后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进行鼓励。这些文字虽然饱含感情,但实质上是议论,也起到了总结全文,结束全文的作用。

11、 原因。当文章中写了一些现象或问题,或者叙述了一件事之后,作者常常会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探察故事发生的背景,寻求隐藏在背后的原因,那些表达本质原因的文字就是议论。例如周瘦鹃在他的《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中,在写了古人大都是听到杜鹃的哀切叫声就悲伤后,有几句议论,写:道:“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这几句议论就是在推测古人闻杜鹃之声而伤感的原因的,这些文字就是议论。

以上11种议论形式虽然还未能把议论这种方式表达完全,但也足够高一学生在写作复杂记叙文进行议论时使用。恰当地使用这些形式进行议论,能使文章主旨明确,层次清楚,语言优美,闪耀理性的光芒,提升文章档次,标明思维水平的提高。(网络收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