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事医学让医疗不再冷冰冰

 tuzididie 2013-08-30
  所谓叙事医学,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教授丽塔·卡蓉提出并发起,提倡医者或患者把从医过程中正规病例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载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

  当前技术至上流行,使得医者常常忘记自己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很多疾病面前,医学其实是束手无策的,医者应该牢记:“有时是治疗,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而患者则要信任和体谅医者。

  执手看泪眼

  医学也是人学,应该有温度、有感情。即使见过太多死亡,医生的内心也并不是石头一块,很多医生在科学无能为力时,既感到无奈、悲伤、沮丧,也会有疑问:大多数在医院离世的病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怎么才能在走的时候更有尊严,减少痛苦?善终的权利掌握在谁的手里?

  鄢薇医生的母亲退休前是一位护士长,当老人发现自己病入膏肓后,要求放弃治疗。但是“不轻言放弃”的职业思维定式和对母亲的万般不舍,让鄢薇坚持“治疗”,她把母亲孤身送进重症监护室,饱受各种仪器的折磨。有一天鄢薇看到母亲右侧大腿乌黑、破溃的大面积血肿,满怀震惊与心痛,把母亲转出了ICU。第二天晚上9点多,母亲高烧39.6度,血压持续下降,对儿女的呼唤已经完全没有了反应,但是鄢薇和姐姐用冰袋不停地做物理降温,持续了几个小时,虽然心里很清楚这么做是徒劳的。事后鄢薇后悔自己让母亲在绝望中忍受着无尽的折磨,带着满身的伤痛离开了人世,用每一分每一秒的痛苦成全了儿女的“孝心”。

  李宏亮医生说,每次看到那些求生意志很强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或别的原因被迫放弃治疗,都会于心不忍;同时,一些不想没有尊严和质量地活着、想要体面地离开人世的患者,生命却被家属执意挽留,这种情况也很无奈。一位老教授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家属却恳求一定要救回来。因为肾衰竭,老教授浮肿得很厉害,李医生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稍一用力就在他胸前留下深深的手印。即便全力抢救,老教授还是走了,走得很痛苦。看病人在自己手下如此痛苦地离去,李医生心灵上留下了一道创伤。

  求生也不易

  求死不得,求生也不易。赵慧颖医生曾先后治疗过两位患者。1号病床患者因为家境困难,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找理由尽可能拖延撤呼吸机的时间,没想到激怒了患者家属。撤掉呼吸机后,患者非常痛苦,一直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医生。虽然医生很想重新为她配上呼吸机,帮她解除痛苦,但是无法违背家属的意愿,只好握着老太太的手安慰她。第二天患者便停止了呼吸。相比之下2号病床的患者病情更为危急,患者的儿子不但暂时放下工作,每天陪伴父亲,还把孙子对爷爷的祝福录下来拿到病房,让患者每天听:“爷爷你快点好!我们在家等你回来!”有了家人的细心照料,本来比1号病床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的2号病床的患者反而逐渐好转。这两位病人命运的反差,让赵慧颖医生久久不能释怀。

  欢笑留人间

  “医生,请你尽量减轻我母亲的痛苦。”董菲医生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因为这个儿子不是像别的家属一样要求“医生,你一定要治好我母亲”,而且从头到尾这个孝子都非常尊重母亲的意愿。老太太晚期癌症,儿子没有隐瞒,而是让医生告诉老太太病情,让她自己选择下一步的治疗。经过协商,老太太既没有选择强烈的化疗,也没有放弃治疗,而是选择了姑息性的化疗。身为高管的儿子,每天都来陪伴母亲,为母亲抹身、倒便盆、剪指甲、炖汤、榨果汁,比专业的护工还要熟练。等母亲睡着了,儿子再打电话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最后时刻,老太太见了几个重要的亲人后,平静地说:“不要做抢救治疗,我希望安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她很快出现了呼吸衰竭,昏迷,心跳、呼吸逐渐慢下来。儿子握着母亲的手,静静地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刘端祺医生的一位老同学60岁了,从发病到去世也就半个月的时间。手术前他做了三件事情:一,公证了遗嘱;二,陪6岁的小儿子玩了两天,告诉他爸爸要离开他很长时间;三,照了相,留下阳光真挚的笑容。

  还有为自己设计葬礼的感人故事。华山医院陈勤奋医生的好朋友蓉因癌症晚期去世,年仅35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提出为自己设计葬礼。她从影集中选中一张着装鲜艳、面带阳光般微笑的照片,请父亲去照相店放大,镶上相框;为自己选好了一套美丽的衣服,开心的笑容就好像是在挑选嫁妆;还拜托陈医生代她写了一份告别辞:“我留恋今生,但今生我已无可奈何,所以我更期待来生。请在我前行的路上,为我无憾地祝福。在人们的印象里,我一直是快乐的、欢笑的。那么,请让我把这份欢笑留在人间吧。”每当朋友们去看望她,她就把打印出来的告别辞发给每个人,这样可以避免大家说伤感的话。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以后,蓉平静地走了。12年过去了,陈勤奋医生相信蓉在另一个世界还是快乐的,她从蓉的故事里感悟到:“既然生老病死是一种必然,那么,就让我们学着接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下一段旅程。”

  大爱恒久远

  癌症病人到了晚期是非常痛苦的,性情脾气也会改变,能够放下愤怒、怨恨,看淡生死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想到别人,也让医生心起敬意。有位名校的在读研究生才30出头,孩子还小,丈夫对她也很好。有一天,张晓东医生感觉她可能撑不过去了,于是下班没有走。到了晚上七八点,她呼吸已经很困难了,张医生把耳朵贴在她嘴边,她的声音像细丝一样:“太晚了……你的孩子还小……快回去吧。”说完这句话两个小时后她就离世了。那一晚,张晓东医生彻夜未眠。

  病人老金有一天对罗素霞医生说:“我和爱人商量过了,我的肺、肝都是肿瘤,不能用了,但是角膜能用,我想在死后能够把它捐献给需要的人。”那一刻,罗医生愣住了,在敬佩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病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心电图最终变成了一条直线。老金的爱人擦干眼泪平静地说:“你们开始吧。”在眼科医生开始之前,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向老金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李峥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