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可爱馆5799 2013-08-30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改编) 2011-9-24 
           来源:大地农药网、网络文摘等

    大蒜叶枯病在各菜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对大蒜产量、质量影响极大,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蒜苔霉烂,蒜头减产30%~50%。大蒜生长期间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或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枯死。染病花梗易自病部折断,后期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不能正常抽薹。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玄武星 - 玄武星博客

   图1 大蒜叶枯病叶片受害症状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玄武星 - 玄武星博客

 图2大蒜叶枯病病叶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玄武星 - 玄武星博客

  图3大蒜叶枯病,示椭圆形灰褐色病斑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玄武星 - 玄武星博客
    图4 大蒜叶枯病,黑色霉状物   
    二、病原物
   病原是 Pleospora herbarum称枯叶格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Stemphylium botryosum称匐柄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22-2)。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由气孔伸出,稍弯曲,暗色,具4~7个隔膜。分生孢子灰色或暗黄褐色,单生,卵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疣状小点。子囊壳球形,内生棍棒形的子囊。子囊孢子椭圆形,黄褐色,有纵横分隔。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玄武星 - 玄武星博客
         图5 大蒜叶枯病病菌
  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
    三、发生规律 
    在春播大蒜栽培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该菌为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降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病害易于流行。种植时间过早,冬前苗子大,年前发病就较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叶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梅雨季节。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提倡收前选株,收时选头,播前选瓣。
    2、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
    3、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
    4、合理密植,施足基肥。苗期以控为主,适当蹲苗,培育壮苗。后期以促为主,抽薹分瓣后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猛杀生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也可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l0天喷1次,共喷2~3次,交替施药,效果较好,发病初期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