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兴区商井村余姓蒙古族后裔

 民族地志 2013-08-06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南下的蒙古后裔纷纷改汉姓。如元初,忽必烈封其第九子为镇南王,赐田于如皋。明初,镇南王后裔改汉姓为“冒”。当时,蒙古王族在泰兴的后裔也改汉姓为“余”并取名“余升”,还杜撰出一个“升公先世原籍邳州,或云徽籍,因宋南渡,遂负笈书剑迁徙延令(泰兴古称)村北,见景色灵秀,风俗沌美,故为之卜择兹焉”的故事。

  余氏族谱中记载:“余升”生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殁于明洪武七年(1377年),与宋南渡的1277年相差200余年,足以证明其南渡来泰之言为虚。而他的后代则在谱中写道:“先世之渊流名号未详,则以我升公为始祖”。

  据泰兴余氏族谱记载,至明初至清道光年间,余氏后裔仍保留了大量蒙古游牧民族的习惯,在丧葬方面尤为突出。如余氏家族保持速葬习惯。在泰兴地区,大户人家有停柩于堂的习俗。而余氏族谱则强调“速葬”“断不可久停矣”。反映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生存状态。

  另外,泰兴人墓葬砖砌的较多,而余氏墓葬“止用灰砂”。泰兴人墓地多栽松柏,而余氏墓葬“墓头有木则去之”。这些习惯都与余氏先人长期生活在草原上有关。据《黑鞑事略》和《辽夏金元陵》等史料记载,到了元朝中后期,普通的蒙古后裔的葬俗和汉族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蒙古贵族特别是皇族中,其葬俗、葬式仍然保持着其特色,泰兴余姓虽说也在逐步汉化,但至明代仍保留有墓地上不栽树、不砌砖墓,地上不留痕迹的习俗,证明了他们不但是蒙古后裔,而且是蒙古皇族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