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家庭汇聚成大家庭

 超越梦想之上 2013-09-02

小家庭汇聚成大家庭

---罗平县胜昆农牧产品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李宝华 申思仙 詹伟

 “如果把猪当猪来养,猪就是猪;如果把猪当财神祀奉,猪就会变成财富”云南省罗平县胜昆农牧产品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昆湖这样说。阿岗镇岗德村委会小岗德村六个小家庭汇聚成一个大家庭,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种植业,长期靠种地为生且收成不大的农户结束了有粮没钱的时光,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

富在农家

阿岗镇岗德村委会小岗德村李寿喜与李石翠夫妇的六个儿子尊老爱幼、广结人缘、乐于好施、助人为乐,六个儿媳融洽相处、孝敬公婆如父母。多年来,老大李国良、老三李文良、老五李成良、老六李六良从事粮食、干菜、辣子生意;老二李胜良与老四李保良从事烤酒业和养猪业。邻里、亲戚、朋友有什么困难,六兄弟不管谁先知道都会发动侄子、侄女去帮助,从不考虑回报;六兄弟不管哪家遇到什么困难,邻里、亲戚、朋友也会主动来帮助。

说起创业,今年44岁的李胜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他说“我初中毕业就跟父亲学石匠挣钱;1994年买了一辆拖拉机从小岗德村买包谷拉到曲靖、陆良、泸西、师宗卖给烤酒户,一年可赚8000多块钱;1999年贷款1万元盖酒房烤酒,利用酒糟养猪15头,一年能赚2万多块钱;2001年开始扩大烤酒规模,1天烤酒由过去的100公斤扩大到200公斤,饲养生猪187头,猪瘟死了180头,8头母猪没有被传染活了下来,那次损失5万多块钱;哪里跌倒就往哪里爬起,我用石灰对猪舍消毒后,又借了4万块钱购170头小猪,养殖半年出栏卖得8万多块钱;随后又买来40头牛,请3个小工放养。”

李石翠侄子李昆湖,初中毕业后到昆明学装饰装潢,2006年进入海南琼山建筑公司云南分公司,他白天施工,晚上进夜校学建筑获得大专文凭,从施工员走上工程总监,公司为李昆湖配了办公专用车,月工资从1000月涨到4500元,每年可领630万元绩效奖金。

20088月,李昆湖父亲遇车祸抢救无效离开人世,李国良六兄弟及时赶来处理后事,李昆湖十分感动,把老人送上山后,李昆湖与姑妈、姑爹和表兄、表弟亲切交谈,得知李胜良想扩大烤酒规模和养殖规模,但缺技术和资金。李昆湖查阅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小岗德村气候、粮食作物、养殖业情况,认为小岗德村包谷价低、气候适合生猪养殖。李昆湖说:“我们哥几个一起起办个养殖场?听听你们的意见”,老大李国良、老二李胜良、老四李保良、老五李成良、老六李六良不约而同地说“要得”。老三李文良忙盖住房,不参加办养殖场,继续做生意,表示可按市场价给养殖场供包谷。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李昆湖毫不犹豫地辞退了心爱的工作,与表哥表弟携手创业。在阿岗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解决了55亩土地作养殖场用地。李昆湖自己查阅资料,边设计边施工,李胜良带领大家庭成员挖土方、回填土方、下基础、盖瓦各家自带腊肉、小菜来集中办伙食,二姑爹陈二毛与二娘李家翠两个老人煮饭。大家庭成员20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08年初,各家自愿入股筹资30万元作启动资金,随后各家把做生意积压的货低价处理腾出资金,向亲戚朋友借,求银行贷款,200811月共筹集600万元资金卖建材。20105月完成一期建设,建设猪舍6000平方米,建生产、管理用房640平方米、建兽医室26平方米、排水沟960米、污水处理池120立方米、沼气池15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管道900米、道路改造300米,电路架设300米,完善防疫等设施建设工程。

表兄弟六人为规范管理,经商议,2010年注册罗平县胜昆农牧产品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生事物,从家庭生产走向联合经营,从传统养殖、传统种植业实现转化增值,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李昆湖任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管理及策划、营销等全盘工作;李胜良任总经理,负责养殖场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及防疫工作;李国良任养殖场场长,负责养殖小区的养殖工作及蔬菜基地的生产管理工作;李保良任副场长,负责饲料销售等工作;李六良任副场长,负责养殖场的技术推广、研发工作;李成良任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结算等工作。

六个小家汇聚成一个大家,家庭成员抱团致富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变过去的各自为战为如今的抱团取暖。20105月,购进1000头小猪进养殖场,李胜良的170头猪和李保良90头猪,按照8.5元每公斤收购到胜昆养殖场,李胜良算得6.8万元进入股份,李保良算得4万元进入股份,李昆湖到曲靖赊了10万元的办公设备。201052日,罗平县胜昆农牧产品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暨罗平县胜昆养殖场开业庆典,云南省资深养猪专家、云南省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猪业分会秘书长杨凤鸣,县领导,镇领导应邀出席开业庆典。

这个大家庭依托科技、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开拓市场,实现跨越发展,20117月二期建设完工,新建标准化妊娠舍2400平方米,新增母猪限围栏144个,新建母猪产房4800平方米,新增产床96套,新建仔猪保育室2东、新增仔猪保育床48套,新建公猪站1个,人工授精配套用房三间,完善内部设施安装监控24套,可存栏5000头生猪的科技养殖场初具规模,生态化科技蔬菜大棚基地初具规模,建起6个长38米宽5米的蔬菜大棚。2011年出栏5200头生猪,实现销售收入1196万元,存栏2600头。

学在农家

 “今后打算建设饲料厂、建酒厂、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实行绿色、环保、无公害生产,严格执行质量技术控制措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栏圈规范建设、统一饲养技术管理、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种、统一环境控制标准和统一产品定单收购的发展模式,采用良种、良法、良舍、良医、良料的配套技术,形成品牌!”理事长李昆湖说。规模养殖,科技含量高、管理、疫病防治、购销、加工、贮运技术要求高,这个大家庭因地制宜开展多层次的培训。

合作社组建初期,养猪主要靠经验。总经理李胜良说:“以前养殖是靠运气,不懂预防、不懂技术、不懂市场,运气好赚几万,运气差就亏本。现在掌握了防疫、消毒、打针、人工受精等相关知识,养猪、种菜都讲科技,都要算算赚钱不赚钱”。老四媳妇说:“以前老母猪生小猪,我们只敢用铲子把小猪铲到一边,现在我们学会了人工助产、给小猪保暖、消毒、剪牙、断尾、喂药、做疫苗、补血……”老二媳妇说;“我妈离开人世早,我靠父亲抚养,一天书都没有读过,现在年纪大了,但也要学习,学写自己的名字,写会过几天就忘了,我儿子把我的名字写在墙上,让我天天看,现在看到我的名字,我也能马上认出来。”

理事长李昆湖上网查阅资料结合猪场实际,在猪场内装了24个摄像头,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把猪场里的大小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还通过上网学养殖技术,有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就下载,找空余时间播放给大家看。剪牙是为了保护母猪的乳头和小猪间的相互伤害,断尾是省粮,一头猪养到100公斤能省10公斤左右粮食。李昆湖还积极向同行看齐,找差距,弥不足。在引种过程中严格按要求引进种猪,索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记录品种、来源、数量、月龄等完整信息。生产过程中从源头抓起,从小处着眼,全过程跟踪,保证种猪品质,提升了养殖质量。养殖区墙上写着“群策群力、规范管理、创建一流养殖基地、坚守岗位、小事不小视、保质量、严把关、树立企业新形象”标语。这个大家庭成员轮流到昆明、楚雄等地学习养殖技术;聘请2名专家进养殖场培训,重点讲解新型生猪养殖技术。如今,合作社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有一个较好产品、品牌作依托、有一个稳定的融资渠道。

乐在农家

李寿喜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巧石匠,砌墙、打水缸、打石磨速度快质量好收钱低,劳动练就了好身体,73岁身体依然矍铄。他与老伴吃酒做客一起去,遇事商量做。两个老人,就像退休老人一样,吃得好、穿得好,心情舒畅。

 李昆湖说:“城里有城里的快乐,农村有农村的乐趣,劳动让我变得很充实、过得很踏实”。李昆湖的妻子这样说:“来到这个大家庭我感受到了团结,看到了兄弟姊妹的勤劳和质朴。有时为母猪生产等到天亮,但看到小猪生下来就很高兴;打扫猪舍时小猪会来撕裤脚、抓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淘气;天天饲养猪,猪也通人性,就像会听话一样,劳动让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开心。”李成良的妻子李小慧笑呵呵地说:“一天没有多少空闲时间,也没时间吵嘴。”妯娌几个一有空闲,要么坐在一起一边做针线一边说着养猪的事;要么忙着给猪舍间的蔬菜浇水、施肥。

李胜良的姨妈李家翠说:“她们妯娌很好,从来不吵嘴,不攀比,各做各的,一个帮一个;媳妇上街,见到老人喜欢的东西就会买,重点的活不让老人干活,老人喜欢吃那样就先老人吃,老人喜欢穿那样就买那样。李寿喜夫妇都70多岁了,越老越享福。”

“父子团结,孝敬老人,在我们寨子很难找像他们这家人。热心帮助同行,和邻里和睦相处。我也搞养殖,经常来找他们帮忙。”村民李石平笑着说。这个大家庭构建了饲料采购加工、技术服务、生猪销售、市场拓展“一条龙”合作体系,向散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上门指导服务,结成从种猪培育、商品猪养殖、肉猪回收、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村党总支书记卢佳孝说:“像他们表兄弟们这样团结、孝顺老人、妯娌齐心、家庭和睦的在全镇也不多呀。”

美在农家

走进养殖场,墙上的“迎客松”“鸿运当头”“畜旺谷丰”“和气生财”画首先进入眼脸,院内闻不到一点臭味,地面很干净。墙上的图画、墙角的花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变化。经过消毒、杀菌,走进养殖区,猪舍周边是碧绿的风景树,树下种有蔬菜。走进李寿喜老人家的庭院,房屋坐落在一座小山脚下,山上树木茂盛,门前麦苗碧绿。大门上贴着“在家创业业兴旺,出门求财财到手”对联,房屋正面嵌着一副“幸福家园”山水画,院内鲜花盛开,墙上放着两双绣花尖尖鞋。屋内挂着一块寿扁,下面放着电视、DVD、音响,两边放着二老的照片。

李胜良兄弟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农户共同致富,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会员只需缴纳50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协会就为会员提供一头二元母猪饲养,协会对饲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会员所饲养的母猪产崽后,只须返给养殖场5只小猪崽,母猪就归会员所有,今年为当地村民抗旱捐款1000元。同时,对会员养殖出来的肥猪进行保底收购。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极大的激发了会员的养殖积极性,在降低会员养殖成本和风险的同时,会员每年增收2000余元。总经理李胜良说:“我们富裕了,但我们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了,下一步我们将新建饲料销售基地和种猪基地,形成产业链,打造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优质种猪发展,带领更多农户养放心猪,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肉。”李胜良介绍,养殖场这个大家庭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流动资金不足,组织物资供应、开展必要的活动无垫底资金;今后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加强技术培训为核心,形成规模化养殖,提高成员经济效益。总经理李胜良2010年被罗平县委、县政府授予“罗平县养殖标兵”荣誉并奖励20000元奖金。理事长李昆湖被推选为罗平县工商联合会执委委员;20114月被云南省畜牧业协会推选为“云南省畜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122月被授予“罗平县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兄弟六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李胜良、李成良已成为预备党员。

655800云南省罗平县委宣传部 李宝华 133126243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