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误入哲学到钟情哲学

 3gzylon 2013-09-02

从误入哲学到钟情哲学

2013-09-02 09:48 来源:北京日报  我有话说

   1977年,在那个“解冻”的年代,我走进了安徽大学哲学系,成为高校招生改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此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

  一、我与哲学的“不解之缘”

  我的职业、专业和事业都是哲学。然而,我最初选择哲学实属“误入歧途”。中学时期,我主要的兴趣是在数理化方面,并且成绩优异;高考之前我担任过中学数学教师。所以,我最初志向是报考数学。然而,在高考前夕,一位哲学先行者——陈宗明老师告诉我:哲学是一个诱人的智慧王国,中国需要哲学,而你的天赋更适合学哲学。就是这一次谈话,竟使我“鬼使神差”般地在高考前夕改变了最初的志向,选择了哲学。从此,我踏上一块神奇的土地,至今仍无怨无悔。今天,我已与哲学连成一体,或者说哲学已融入我的生命活动之中,离开哲学我不知如何生存。

  我之所以从“误入”哲学到“钟情”哲学,并不是因为哲学“博学”、无所不知。实际上,“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赫拉克利特语),而无所不知的只能是神学。历史已经证明,凡是以无所不知自诩的思想体系,如同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并不是因为哲学“爱”智慧,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它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智慧与勇气,这是一种“大智大勇”。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则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有意义;并不是因为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实际上,哲学并不等于科学。当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使“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成为“多余”的了(恩格斯语),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对哲学能力的本质做这样的期望和要求未免过于奢求”。

[责任编辑:李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