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野其人

 半闲草舍 2013-09-03
草堂居士魏野,据说是位农民出身的诗人。他字仲先,祖籍蜀州,后居住在陕州东郊。魏野家世代都是农民,而魏野嗜好吟诗赋文,他有《草堂集》《钜鹿东观集》得以传世。
  
  传说魏野的母亲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的袖子,伸到月亮上,这时月中的玉兔,就向她的袖口扑来,一梦惊醒,就感觉身已受孕,后来生下来魏野。
  
  这个农民诗人的魏野,果真是草根本色,他一生都不慕功名,不求闻达,只钟情于山水,拙守田园。他在自己的家乡陕州东郊,寻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凿出一室窑洞,又在洞前盖了一间草堂,而后定居下来。每日待在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居所,朝对远山云霞,暮观窗前月华,清泉环绕,竹林成荫,的确是双耳不闻烦心事,独居世外小桃源。所以魏野,自命雅号:草堂居士。
  
  他的草堂建成后,有许多当世的文人雅士载酒携肴,慕名造访,啸咏终日,但求一乐。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旧相名宦,都非常尊重魏野。来他的草堂小筑过访的官员里,要数两朝为相的寇准寇莱公地位最显赫。魏野曾作诗记录过此事!《谢寇相公见访两首》其一诗云:
  
  昼睡方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
  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
  
  嗯,我喜欢这个家境贫寒,却绝不做蝇营狗苟之事,不在污浊的官场里谋求生计的宋代隐士。据《宋史?隐逸传》记载:魏野其人潇洒倜傥,不喜巾帻,无论来访者身份贵贱,都身穿白衣,头戴纱帽会见客人,若出门游赏,总是骑着一头白驴,姿容洒脱。他很好客,常与来访的客人留诗题词,而后彻夜长谈,尽欢而散。但魏野的确风雅有余,而经常生计不足。家中常是:“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他写过一首《春日述怀》的诗,聊以自嘲。
  
  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出仕。据说他曾经一再逃避宋真宗的召见,不断逃避特使,而在友人的家中留下诗句,表明心志。皇上的特使找不到逃隐的魏野,没办法,只好抄下他题写的诗作,献给皇帝交差。后来宋真宗极为仰慕魏野高名,又喜欢魏野居处的雅致,就让画师将魏野草堂的景色,画了下来,挂在宫里,用以寄托思慕之情。
  
  由此,魏野的诗名更加远播,但他却从不居高自傲,极其厌恶轻浮。律己如此,对人也如此。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譬如他和长安名妓添苏的故事。魏野曾经给他的友人凤阁舍人孙仅,和诗一首,提到了孙仅做京兆尹时,曾和名妓添苏郊游之事。诗的最后两句“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诗中,把添苏和南北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两者相提并论之。后来孙仅看添苏十分仰慕和欣赏魏野之诗名,就把这首和诗,转赠给了添苏。
  
  这个添苏并未见过魏野,只是听闻和仰慕已久,于是就让当时的书法名家,在她家的墙壁上题写了魏野的这首诗作。以便夸耀自己,提升自己的身价。也巧,不久魏野来长安,因一个好事的朋友,秘密邀约来到了添苏家,故意不介绍魏野姓甚名谁。添苏看他衣着简朴、其貌不扬,就没有上前寒暄招呼。魏野抬头看见自己墙壁上的题诗,很是惊诧。这时添苏立即夸道:“这是魏处士褒赞我的诗作。”
  
  魏野听了也不答话,就让人取来文房四宝,在诗旁又题写了一首诗。诗道:
  
  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
  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
  
  诗歌中用碧纱笼比喻添苏,暗中批评她虽貌美,却很肤浅。如同“绣花枕头”。添苏看了诗,才知道来人就是魏野,羞愧中忙热情的款待。
  
  这个魏野实在是有趣,不仅出生富有神话色彩,他的死也很离奇,非同一般。1019年天禧三年,魏野获悉他表兄的死讯,哭得很伤心,于是他对儿子说:“我不能去奔丧了,就是我去也到不了那里。”他让儿子去奔丧,而他自己在得到表兄死讯后六天,这位终身不仕而名动朝野的魏处士,无疾而终了。时人都觉很是神异,当时魏野享年六十岁。
  
  后人评述魏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这就是一个农民诗人简单、清白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