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张昭"八审"看为官之道——廉政文苑

 聂耳小书屋 2013-09-03

从张昭"八审"看为官之道

来源:中国监察 发布时间:2013-08-10 11:10

  张昭,五代时河间人,著名史学家。据《宋史》等史料记载,张昭7岁能背诵古乐府、咏史诗100多篇,不到20岁即遍读“九经”,先后在后唐、后晋任职,宋朝初年任吏部尚书。后唐明宗之时,张昭上书皇帝,提出了著名的“八审”之说,常被后人提起。细细品读“八审”,对今人为官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委任审于材器”,即用人要审查其才器,做到知人善任。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把“美”字换成“人才”,也同样适用。为官者用人,不能因为下属有缺点就弃而不用,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关键是能够用人所长,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各得其所、扬长避短,这样必然会造就成所在岗位的一个骨干,这与“世间不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是一个道理。

  “听受审于忠邪”,即听人说话不能光看表面言辞,还要看其内心之“忠邪”。古往今来,直接指出个人缺点的话,总是让人难为情甚至灰头土脸。然而,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博大的胸襟和闻过则喜的态度,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批评,主动请益,经常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出令审于烦苛”,即出台政策、发布命令,要审慎为之,切不可繁杂芜乱、政出多门,甚至朝令夕改。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举凡为官者,都有一定权力,你出台的政策、措施,影响所及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方,事关发展,关乎民生。因此在作出决策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订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兴师审于德力”,即带兵打仗、兴师动众,要审查自己的德行和力量是否足够。现代和平社会,不必面临动辄兴兵打仗之事。但是,在制定发展蓝图、出台重大战略部署之时,充分考虑实际,把先进性和可行性、长远性和阶段性结合起来,做到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赏罚审于喜怒”,即对下属赏罚要分明,不能凭一时的喜怒而随意赏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一定之规来执掌赏罚大事,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应该奔着什么目标去努力,进而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毁誉审于爱憎”,即说人好坏要审查一下对人的爱憎。此话原意,在于切莫凭个人爱憎,对他人片面“诋毁”或“赞誉”。赞誉之词尚在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诋毁”之词。身处一个团体、单位,最忌讳的是背后议论、诋毁他人,传播“小道消息”,这样的言行其实是害人又害己。为官者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高度关注干部队伍中的这种错误倾向,及时提醒、促其改正,防止队伍团结因此受损。

  “议论审于贤愚”,即与人议论、交往,要审查对方的“贤”与“愚”。“嬖宠审于奸佞”,即宠爱人要审查其是否奸佞之人。这两句话,在于提醒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注重个人修养,切莫随波逐流。对现在的领导干部来说,虽不可武断地将对方归于“贤愚”或“奸佞”,但也要时时审查个人的交往圈、生活圈,多交往那些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工作上进、情趣健康的人。这样,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何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