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一)

 鸿墨轩3dec 2013-09-04

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一)

 

第一讲   考纲点击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二讲   考情分析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
   
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第三讲   
诗歌鉴赏四步程式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古诗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 伤春伤别诗 羁旅行役诗 山水田园诗 托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边塞征战诗 谈禅说理诗 赠友送别诗 闲适隐逸诗 悼亡游仙诗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如:韦应易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湖上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应该是借景抒情诗。这样,我们接下来的鉴赏就有了方向性。又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例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宋王朝本在北方,迁都于此亦是游人。诗中”“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即主观情感,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关于意象和诗的关系,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㈠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柳:送别  留恋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怜子。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
、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4
、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
、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㈡评价诗歌的意境特点
   
体味意境的基本方法: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推断过程中注意主次关系的取舍。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第四步,详读全诗五必看。
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
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再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有自己的弹琴内容、弹琴风格,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的超脱世俗。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更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说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而不知道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这就从侧面来衬托琴声的曼妙超俗,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和蜀僧弹琴的高超技法。
   
又如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这个具体的的今昔变化来表现”——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借山寺桃花这个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借助诗歌的题目,在事件或背景中体味思想感情

如《次北固山下》中的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秋夜》既,作者又是女词人朱淑真,如果不寄寓着思念和愁绪,岂不怪哉?《江汉》更是点明了杜甫晚年漂泊于江汉一带的事件,从而暗示了他晚年的颠沛流离,自然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
借助诗歌的题目,初步判断诗歌的类型,明确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还有杜甫的《江村》,张旭的《桃花溪》等等。
㈡必看作者。
   
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比如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安风骨;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读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读到刘禹锡就应想到他处于晚唐政治倾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还要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

   
儒家的入世” (也叫用世)思想。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等。 例如,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
   
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主要理念有: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参悟宇宙自然妙谛等。例如诗佛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道家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主要理念有:清心寡欲 不为天下先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等。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儒释道互补。李白:儒道兼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三家互补---- 《临江仙》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㈢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一首诗歌,一旦给了注解,往往有重要作用: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时所处的环境,诗歌写作的背景。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在读完整首诗后,回过头去,结合诗歌本身细细阅读注解。
   
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读这样的序言可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如:苏 轼《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词下面的小序:梅花词和杨元素。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和词,而且内容是写梅花的,这对我们读懂诗歌内容就很有帮助。
   
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宁七年(1074)初春,是作者与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词中通过咏梅、赏梅来记录词人与杨氏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和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另外,在诗歌鉴赏中,为充分理解诗歌,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㈣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后两句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