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论治与妙方

 昵称12767988 2013-09-04

失眠论治+失眠第一证:胆火内扰,痰湿内伏,血虚心悸,性情急躁,夜不能眠方+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失眠解意 - 舍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心脾两虚型 
此类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睡眠浅而朦胧不实,同时多合并有以下表现:精神倦怠,容易疲劳,白天思睡,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容易心慌、出汗,口淡,饮食无味,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 
        食疗当以养心健脾为法,常选用的食疗用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茯苓、桂圆肉、党参、五爪龙、山药、莲肉、薏苡仁、红枣等。中医自古便认为粥有颐养脾胃之功,其中又以糯米、粳米做粥为佳,故常服食疗粥对于此类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尤为适宜。平素饮食需忌生冷、苦寒之品,以免更伤脾胃心阳。 
     茶饮类 
                龙眼枣仁饮 
(组成)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 , 茨 实12克 
(制法)加水三碗,合煮成汁,以甘酸适口为宜,稍温服用。 

    粥类 
              八宝粥 
(组成)桂圆肉、红枣、百合、山药、莲肉、薏苡仁、茨实、白扁豆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后再加入糯米,继续煎煮成粥,加糖熔化,稍温服用,可做早晚餐食用。 

            酸枣仁粥 
(组成)炒酸枣仁20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以三碗水煎煮酸枣仁、牡蛎、龙骨,过滤取汁备用;粳米加水煮粥,待半熟加入药汁,再煮至粥稠,代早餐食。 

            莲子桂圆粥 
(组成)龙眼肉50克,桂圆肉30克,糯米120克。 
(制法)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做晚餐食之。 

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此类失眠患者表现为人睡困难,心烦,辗转反侧,平素性情较急躁,常合并有手足心发热,心慌健忘,头晕头痛,腰酸耳鸣,或有梦遗,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食疗当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法,常选用的中药有百合、合欢皮、酸枣仁、生地、山萸肉、玉竹、麦冬、石斛、五味子、玄参、竹叶、冰糖等。 

      茶饮类 
                     苦丁肉桂袋泡茶 
(组成)苦丁茶5克,肉桂2克,夜交藤辗成细末,用过滤纸压力包裹,置茶杯中,开水冲泡,加盖静置1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味淡为止。 

     粥类 
              山桑粥 
(组成)山萸肉10克,桑葚子30克,小米100克。
(制法)将山萸肉与桑葚子洗净加水浸泡片刻,与小米同入沙锅煮粥,粥熟后加冰糖稍煮即可,代食服用。

            枣竹灯心粥
(组成)枣仁20克,玉竹20克,灯心草6克,糯米200克。
(制法)先将枣仁,玉竹、灯心草用清洁纱布包扎,放入锅中,与糯米同煮成粥,捞出纱布,即可食粥。

          玄参百合粥
(组成)玄参15克,百合30克,合欢皮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水煎上3味药,
辨症论治
1虚证
心脾两亏;时睡时醒,伴心悸健忘,恍惚不安面色发白,舌苔薄,舌质淡,脉细软,宜补益心脾,可早晨服归脾丸9克.晚服天王补心丹9克。
肝肾不足'不易入睡,伴头晕胀痛,腰酸耳鸣舌质偏红.脉搏细而软,宜补养肝肾,克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枸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次。
心肾不交,稍睡即醒,甚至彻夜不眠,伴心烦口干,舌头尖红,脉细,临睡时服交泰丸1.5-3克。
2实症
  痰湿中阻,睡眠不安伴脘闷恶心,纳呆,舌苔白腻,脉滑。宜化痰和胃可用温胆汤加减,或吞服保和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肝胆火旺;彻夜不眠,伴面红目赤,头昏胀痛,口苦而干 ,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赤短。舌红苔黄脉,宜平肝泻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穴内关,神门,三阴交心愈等。临睡时针刺之,留针时间宜长些,或采取皮下留针法。
   简易疗法,临时兴奋失眠,可吞服琥珀多寐丸1.2克,不易入睡者可以临时服用枣仁粉3克,能睡而早醒者,可以临睡前服珍合灵片6-10片。如刚刚服用有效,以后失效,可以加服首乌片6-10片,或养血安神片等。

失眠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从痰论治
       治疗时常以温胆汤变通化裁,加补气运脾之品以截痰源,再据病情或加重镇之剂,或合养血之方,或佐甘缓之品。对心脾血虚失眠则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多合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补中缓急。对失眠兼瘀血内阻者,用补气活血法,重用补气药,配合活血药以消瘀散瘀。对于病情复杂的失眠患者,尤其老年、久病之人,或顽固性失眠者,多中药内服与外洗并用。
  ◆从脑论治
       治疗时调整脑府气血阴阳,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就虚实两型分为十法:①虚实两型分为十法:①清化热痰法:适用痰热沃胆,内扰心神者,予黄莲温胆汤;②理气化瘀法:适用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日久气滞血瘀,神明受扰者,予活血镇静汤;③清肝泻火法:适用肝气郁结,木郁化火而心阳亢奋者,轻者予加味丹栀逍遥散,重者予龙胆泻肝汤,老人肝阳素亢者予大定风珠;④和胃降逆法:适用饮食不节,肠胃受伐则胃不和而卧不安者,予和胃安神汤;⑤补养心神法:适用心脾两伤者,予黄莲归脾汤;⑥交通心肾法:适用少年相火偏亢情欲妄动,或老年肾阴亏损,心火偏旺者,予黄莲阿胶汤,或配交泰丸;⑦柔肝益胆法:适用虚劳虚烦失眠者,予酸枣仁汤,对病后胆虚邪袭者用珍珠丸;⑧宁神定志法:适用精神受创或骤然惊吓而引起者,予定志丸加味;⑨养血安神法:适用荣血亏虚,心气不足失眠者,予甘麦大枣汤加减;⑩衡法:对病因复杂虚实难分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血府逐瘀汤两方平调阴阳气血,故为衡法。
  ◆从虚实论治
  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辨证分型调治。并认为虚证失眠以阴血不足、阴虚内热为辨证关键,选用百合地黄汤加炒枣仁、夜交藤实证失眠则应以痰热内扰为辨证关键,选用温胆汤、保和丸加炒枣仁、夜交藤.
  ◆从瘀阻论治
               治以复脉之法;对肝郁血瘀、心神不宁之顽固性失眠,治以和络舒郁安神;对湿滞中宫、胃失和畅之失眠,治以和胃消食;对心肾阴亏、肝阳上亢之失眠者,治以益肾清肝;对心虚胆怯、魂不系宅者,治以镇惊安神定志。
  ◆从肝论治
                 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的主要原因,而肝与情志变化最为密切,故认为失眠与肝有关,当从肝论治。
                 治肝六法:①疏肝清热法: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方用疏肝安神汤加减;②泻肝清火法:适用于肝火亢盛型,方用龙胆汤肝汤加减;③清肝化痰法:适用于痰热犯肝型,方用芩连温胆汤加减;④补养肝血法:适用于肝血亏虚型,方用补肝汤加减;⑤滋补肝阴法:适用于肝阴不足型,方用养肝阴方加减;⑥温补肝胆法:适用于肝胆气虚型,方用理郁升陷汤加减。对失眠的治疗无论从辨证治疗或从药物选择,均应考虑直接或间接地调肝安神,并常用逍遥散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失眠病机以肝郁为主,治当疏肝解郁,药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从胃论治
  治疗以调和胃气为主,方用甘露消毒丹、黄莲温胆汤、桅子豉汤(或凉膈散)、保和丸、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麦冬汤加减化裁。从胃论治五法:①清化和胃法:适用于中焦湿热者,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②化痰和胃法:适用于痰浊内扰者,方用黄莲温胆汤加减;③消滞和胃法:适用于食滞胃肠者,方用保和丸合承气汤加减;④温中和胃法:适用于中焦虚寒者,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⑤养土和胃法:适用于中土阴虚者,方用麦冬汤加减。
  ◆从火热论治
                   失眠症既可从壮火食气而得,也可因少火衰微,火微不明,神无所附而成。失眠症不论虚实,其责均在火,当从火论治,或清心泻火以安神,或温阳培火益气而定志,均可奏效。失眠以虚火、实火为多,应采取“惊者平之”的治法,凡患者失眠伴舌质(或舌尖)红,一般都归心肝火旺,常以珍珠母丸加减治疗。
  从火论治常见于:①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以疏肝泻火,除烦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痰火内扰,心神不宁,治以清热化痰、降火除烦,方用黄莲温胆汤加减;③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治以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方用黄莲阿胶鸡子黄汤加生地、麦冬、知母,百合;④五脏阴亏、神明失养,治以滋阴安神,常用药物麦冬、百合、丹参、白芍、女贞子、沙参、玉竹,石触等. 
                 总之,中医对失眠治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特点,无论
是按虚实辨证,或是从肝、从胃、从火、从痰等论治,也无论是经方原药原量应用,或是名方合方加减,或是方药自拟,均有独到之处,都为中医学攻克失眠顽症提供了临床依据。

 失眠的患者,个个痛苦不堪,严重者影响精神、体力、胃口,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甚至有多例扬言“如果再不能睡眠马上就自杀!”。 当然,最后都没能自杀成功,都被中药有效“狙击”了,呵呵! 
     可见,失眠之危害多么严重! 
     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诊疗体会,归纳失眠患者大致情况如下: 
1、胆郁痰扰型——多肥胖、痰多、颜面油腻,生活优越、活动少,早醒、睡眠浅、易心悸,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或滑,治疗多数给予温胆汤加味; 
2、心肝血虚型--多气色不佳,面色失于红润,梦多,头晕,时伴心悸,多形体消瘦,指甲苍白,舌苔薄白,舌体瘦,脉细或沉细、弦细,治疗多数给予酸枣仁汤、四物汤加味; 
3、心阴不足型——失眠、心悸、口干不多饮、时伴心烦,尿偏少而黄,舌体瘦,舌红苔少,脉弦细,治疗多数给予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加味; 
4、肝火旺盛或伴肝胆湿热型——脾气暴躁、心烦、目赤、口渴、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疗多数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味(配伍重镇); 
5、胃家实类型——口臭、烦躁、面红、手足热、腹胀、便秘、痔疮、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有力或脉涩,治疗多数给予增液承气汤加味; 
6、心肾不交型——虚烦不眠、口干、心悸,舌体瘦,舌红苔少,脉沉细数,治疗多数给予黄连阿胶汤、交泰丸加味; 
7、肝气郁滞型——情志不遂,遇事不顺,烦躁易怒,胸胁胀闷或疼痛,拍打得舒,常太息叹气,舌淡苔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治疗多数给予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加味; 
8、心肝血瘀型——病久不愈,形体壮实,面色晦暗,口唇紫绀,双目血丝,眼圈发青,舌红有瘀点,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或涩,治疗多数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9、饮食积滞——饱餐、酒肉过多,腹胀、口臭或伴便秘等,舌苔厚,脉滑或滑数,治疗多数给予保和丸、半夏怵米(生苡米或高粱米代)汤加味; 
10、阳不入阴,营卫失和型——失眠、心烦,口干,汗出,烘热,更年期妇女,症状多变,不凡参考心肾不交型,治疗多数给予桂枝汤加味重镇药。 
    另外,某些方剂可以参考运用,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归脾汤等,一些经验方常可配合辨证运用,如半夏配夏枯草、柴胡配磁石、附磁配枣远、竹叶配灯心白茅根、蝉蜕配钩藤、黄连配连翘、麦冬配灯心等。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一)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文献中记载最早是《灵枢·营卫生会》称:"夜不寐",之后《诸病源候论》称"不得眠",以后也有称"不寐"、"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由于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给患者造成无比痛苦,且近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失眠的发病率也在相应上升,因此中医近年也相应形成了许多治疗失眠的特色,现就中医辨证和中药治疗方面,作一粗略概述:
一、辨证思维
  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人体的昼寤夜寐是顺呼自然界的阴阳运行规律的。王翘楚认为人身之阴阳失其所常,与自然界阴阳消长不同步,协调不一致,就会出现失眠的现象。导致人之阴阳失常除先天体质因素外,与后天生活习惯、精神修养、体格锻炼等有密切关系,辨证要以阴阳、脏腑、气血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全身的整体调治。此外还认为由于情志因素是至今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而肝的属性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肝失所常,可使气机不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常造成失眠,因此在失眠的脏腑辨证和治疗上"从肝论治"尤为重要,而"从肝论治"包涵了辨证用药和思想疏导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周展红等认为临床失眠病人中,以肝郁气滞型最多。
  杨承歧指出营卫不和是导致睡眠失常的病机关键,若邪热亢盛,或心火内炽,卫不入营;或心脾两虚,或肝血虚少,营不敛卫;或惊恐伤心,气机紊乱,营卫离决;或痰热内蕴,或食滞胃脘,扰动卫气,以致营卫不和,卫气独行于阳而致失眠。
  《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矣。"俞万钧指出张景岳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是以"有邪""无邪"尚不够准确,应分为有表与无表,有表即外感表证所致,因外邪入侵,邪正交争,卫气被外邪留连,不得入阴,故不得眠;无表即里证,指机体气、血、精、津的耗损,致体内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而成不寐之疾。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二)
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崔东祥等认为胃不和致卧不安病机有三:
1.胃不和致营卫失调则卧不安;胃腑不和,必致卫气薄弱,运行失序,夜不入阴而留于阳,则夜卧不眠。
2.胃不和迫使肺失肃降则卧不安:胃腑不和,逆行于上,累及肺气不能肃降,则可导致不能仰面平睡。
3.胃不和可致心肾难交则卧不安:因心阳位于上焦,肾阴府居下焦,二者上下的交通是靠中焦脾胃传递水火的媒介作用来造成的,若痰浊湿热阻隔中焦,使上下之路隔绝,则阴不能纳阳,阴阳不交,心神受扰,则夜难眠而卧不安。
沉佳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新解为:
1."胃不和"是"卧不安"的病机。
2."和胃"可治"卧不安"。
可供临床鉴解。
  万启华认为老年性失眠是生理性衰老现象,阴阳气血之盛衰是老年人不寐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龚野儒也认为老年阴血有衰,营卫气血运行涩滞是治疗老年性失眠的良策。
  李红生等认为儿童不寐多见于素体脾虚者,由于脾虚日久,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恰遇惊恐焦虑,五志化火,痰热内扰心神导致心烦不寐。
  纵观诸说,失眠不越情志、饮食劳伤及受邪等因素,使得脏腑气血偏颇,阴阳不济,运行失乖所为。文献报导中辨证证型颇多,详略不一,各抒己见,归纳有:肝郁气滞型、肝郁化火型、肝阳上亢型、肝血不足型、肝胆湿热型、心脾两虚型、心火亢盛型、痰热扰心型、余热扰膈型、胆气虚怯型、心肾不交型、心阴亏损型、瘀阻心脉型等。笔者认为失眠症情复杂,往往虚实挟杂,难以一型概之,临证应追根导源,标本兼顾,方能对症下药,解开症结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三)
二、处方用药:
(1)因型施治
  张氏按八型论治:
1.肝经郁热型,宜清热泻火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内扰型则清热化痰安神,用黄连温胆汤;
3.心火亢盛型宜清心安神,用导赤散送服朱砂安神丸;
4.余热扰膈则清热除烦,方用竹叶石膏汤或栀子豉汤;
5.胆气虚怯型宜温胆益气宁神,药用党参、白芍、当归、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磁石等;
6.心脾两虚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归脾汤;
7.心肾不交型则滋肾水,降心火,交通心肾,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8.心阴亏损型宜滋心阴养心神,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张氏的八型在失眠的分型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选方用药略有差异。譬如王氏将300例不寐患者分成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四型,分别选用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黄连黄芩温胆汤,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归脾汤。中医治病选方用药具有传统和经验相结合的特点,但是确立了证型后,处方用药要周详推敲,力求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谈氏治疗肝炎患者失眠40例,按症状和病机分成为肝胆湿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合入半夏、夏枯草;
1.阴虚火旺型,以当归六黄汤合半夏,夏枯草;
2.肝气郁结型,用柴胡疏肝散合入半夏、夏枯草;
3.心脾两虚型以归脾汤合入半夏、夏枯草;
4.瘀血内停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半夏、夏枯草。
  许氏认为对肝病而致失眠者治疗要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原则,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此外在临床上遇顽固性失眠,用常法治疗不效时,多从疏肝、清肝、敛肝、养肝等方面进行论治。由此也左证了失眠"从肝论治"可行性。程氏认为从肝论治不寐可归纳为六法:1.疏肝清热法;2.泻肝清火法;3.清肝化痰法;4.滋补肝阴法;5.补养肝血法;6.温补肝胆法。
  交通心肾是传统治疗不寐的一个大法,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蔡氏则更为详尽地、深入地分为四种方法1.温肾水以降心火,用右归饮合交泰丸加减;
2.滋肾阴以潜心阳,用左归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3.运脾以交通上下,用妙香散;
4.和胃以协调阴阳,用温胆汤合坎离丸加减。可资医者参考。
(2)单方单药治疗
  根据失眠的主要病机,以单方为主,酌情加减,也是治疗失眠的一个重要方式。单方选用有古方今用,也有自拟验方。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四)
2.1 古方今用
  魏氏等用半夏秫米汤加重半夏治疗重症失眠30例,采用清半夏40克,秫米50克,同时结合临床随证加味,疗效显著。姚氏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失眠,体会本方对心阴不足,心神不安的不寐疗效显著。张氏等用柴胡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治疗230例不寐,治愈210例,好转20例。张氏用温胆汤治疗270例失眠,总有效率达93.46%。周氏用明代名医龚廷贤处方"高枕无忧散"治疗12例有效。"高枕无忧散"以温胆汤为基础,加麦冬、枣仁、党参、石膏、甘草组成。张氏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兼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症候群,以及情绪波动引发者,受精神刺激发病者,惊吓发病者共35例,疗效显著。
2.2 自拟验方、单方
  章氏用自拟"化湿通卫汤"治疗顽固性不寐,方药组成:威灵仙、香薷、木贼草、法半夏、羌活、独活、薏苡仁。章氏认为湿邪最易阻塞卫气信道,使卫气入夜之后不能顺利"由阳入阴",导致失眠。湿阻卫气不寐的辨证要点:一、虽长期失眠,食纳不旺,但形体不瘦,略呈肥胖。二、表现为不应睡时很想睡,真去睡时睡不着。三、多伴有肌肉酸楚。章氏的观点,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参考。全氏认为失眠多因思虑劳倦伤及心脾而致,自拟狶仙大枣汤:狶莶草、仙鹤草、大枣。狶莶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仙鹤草、大枣补血生津、益气五脏,
故失眠自能治愈。全氏这一选方用药比较新颖,而且简单,便于临床使用。李氏等用自拟"健脾化痰安神汤"治疗儿童不寐,该方能重健脾胃功能,培土化痰之源,佐以化痰、镇静之品。方用太子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远志、合欢皮、酸枣仁、甘草。该方对儿童使用是比较安全,且便于儿童接受。
王氏以花生叶为主制成安神合剂治疗失眠,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临床有效率在96%以上,实验表明能使小白鼠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有镇静安眠作用于,急性毒性试验安全无毒性。研究单味的中医安神制剂,是一种新的探索的尝试,由于是纯中药制剂,便于服用,也便于实验分析和研究,因此可能前景良好。
  以上总结了中医中药近年来一些治疗失眠的方法和处方用药,只是粗略概述,失眠作为一个病证作中医中药临床资料回顾性的概述,尚无前人可鉴,只是零星报导。笔者以此拋砖引玉,以冀同行共同对这一病证有个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失眠的治疗至今尚缺乏一个疗效的客观标准,病人的自诉难以科学地统计和分析以及反映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有待于今后研究探讨的问题

食疗方:

  1.酸枣仁10克,加白糖研合,临睡前用少许温开水调服。

  2.小麦60克(去壳),大枣15枚,甘草30克,加水4碗煎成1碗,临睡前服。

  3.鲜百合50克,加蜂蜜1~2匙拌合,蒸熟,临睡前服。

  4.核桃仁10克,黑芝麻10克,桑叶60克,共搅成泥状,加白糖少许,临睡前服用。

  5.鲜花生叶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2汤匙,水煎服,临睡前喝汤吃渣。

  6.黑豆15克,小麦15克(去壳),合欢花30克,加水6碗熬成1碗,临睡前服。

  7.莲子30克,百合15克,冰糖适量。将莲子、百合共煮成汤,加冰糖调味,临睡前服,每日2次。

  8.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停火,然后取出纱布袋不用,加红糖,盖紧盖,焖5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1小时,温热服。

  9.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将小麦洗净,加水煮熟,捞出小麦取汁,再入粳米、大枣同煮。或先将小麦捣碎,同枣、粳米煮粥。每天温热食2~3次,3~5日为一疗程。

  10.芡实、薏仁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0克,大米150克。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11.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对入蜂蜜,稍煮1~2沸即可。每日服食2次,2~3日为一疗程。

  有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者。

  12.炒酸枣仁60克,大米400克。将炒酸枣仁加水煎熬,取汁去渣,再加入大米熬粥。每次适量食用。现代医学发现,酸枣仁含有丰富的植物油、有机酸和维生素,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和催眠作用。

  13.红枣500克(去核),加水煮烂,再加冰糖100克、阿胶150克(后放),慢火煨成膏。早晚各服1~2匙。此方对气血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者疗效极佳,也是滋补佳品。
中医辨证七疗法:①早期失眠:可采用疏肝理气、安神的方法;②肝郁气滞:宜采用清肝泻火、安神之法;③顽固性失眠:往往痰火内扰伴有头晕,可用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加减;④亚健康引发的失眠:由于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引起的失眠主要用二仙汤(仙鹤草、仙灵脾)加镇惊安神的中药,如合欢皮、龙骨、牡蛎、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⑤女性失眠者:如胆小、易激动、盗汗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淮小麦、大枣加百合、知母等);⑥消化不良导致的失眠:常用加味保和汤(神曲、山楂、茯苓、麦芽、半夏、甘草等)加苍术、黄柏治疗;⑦单纯性失眠:用二蝉汤(蝉蜕、僵蝉、枣仁、元胡),如身体虚弱可用归脾汤(白术、茯苓、龙眼肉、黄芪、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远志肉、当归等)加减。
  针灸辨证治疗:主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心脾两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脾俞、足三里;对阴虚火旺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太溪、大棱、肾俞、心俞;对肝郁化火的失眠者主要取穴:肝俞、大陵;对胃腑失和的失眠者主要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对心胆气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辅助治疗五法
  泡脚按摩法:可用广藿香、肉桂、石菖莆、红花、丹参、夜交藤、远志7味中药组成足浴方剂睡前泡脚;若有内服汤剂,可将药渣加水煎煮后,适当加入透皮中药,将此药去渣留汁放入足底按摩器中,让药液上达三阴交穴以上部位,开启足底按摩程序,调节适宜的温度泡脚,可持续20~30分钟,每日1~2次。
  敷脐疗法:①丹硫膏(丹参、远志、石菖蒲、硫磺各20克研细末,取2~3克加入白酒调成膏状)贴敷肚脐,每晚一次。②交泰丸(黄连、肉桂各等量研细末,蜜调为丸,约1克)每晚1粒,填脐内,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者。
  敷足疗法:用磁朱丸(中成药)捣碎,敷在涌泉穴上。
  耳穴贴压:以神门、失眠、镇静、心、脑、晕点穴为治疗失眠症的主穴。
  皮肤针:沿头、背部督脉、膀胱经轻度叩。
  肖守贵建议,易失眠者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中医讲睡眠就是阴阳相交,晚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过了子时才睡,一天的阳气上升,容易导致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大荟萃

1、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2、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虚证补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3、辨证论治:
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痰热扰心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用: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食少,伴头晕头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归脾汤(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养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朩香行气舒脾。)
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地黄丸+交泰丸(药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祛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胘细。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人参、茯苓、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秘方一:治疗严重失眠的方子 
严重失眠,经常彻夜不眠 
茯苓50克,杏仁30克,枣皮20克,首乌30克,木瓜25克,生地30克,丹参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龙胆草25克,红砂糖引 
注意:红砂糖不是与汤药同时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秘方二:治疗失眠症的方子 
经常失眠,痰多,血压偏高,长期头胀,下身痒,皮炎较重。 
生地20克,菊花15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法夏12克,蝉蜕10克,竹茹10克,夜交藤30克 

秘方三:白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几年来,我因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失眠,不能睡觉,吃各种镇静药也无效果。好心的同志介绍了一个偏方。我依方泡制∶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顔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五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同志可少喝。经过一年多喝此酒,我的失眠症完全好了。 

秘方四:治失眠佳方 
浮小麦(淘麦时漂浮在水上面的瘪瘦麦)60克,甘草30克,大枣15个,用水4碗煎成1碗,早晚各服一次,效果极佳。 

秘方五:治夜睡梦多特效法 
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3钱,桃仁4钱,枳壳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水煎服,两付即愈。
数则以供试用: 
(1)食醋一汤匙,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也可用龙眼肉10g,红枣5个去核,蒸鸡蛋一个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虚、多汗、失眠者,用猪心一个切开,装入党参、当归各25g,同蒸熟,去药,吃猪心并喝汤,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失眠偏方秘方| [<<] [>>] 失眠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火亢盛,上冲于心。
  【治法】泻肝安神。
  【方名】泻肝安神汤。
  【组成】生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朱茯神10克,合欢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彭述宪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血亏。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定志。
  【方名】舒安汤。
  【组成】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韩玉斌方

失眠偏方
     党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陈皮各10克,炙黄芪12克,炒枣仁15克,首乌藤3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失眠心脾两虚证。


治神经衰弱失眠方

处方  丹参30—90克  夜交藤30—60克  生地30克  百合30克  五味子15克。

  用法  每日1剂,煎2次,混合煎液,午睡前及晚睡前1小时分服。头晕加珍珠母  钩藤;心悸加磁石  钩藤;食欲不振加陈皮  谷芽;精神萎靡加太子参观  党参。外有表邪,内有实热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疗效  用上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患者20余例,均获较好疗效。  


失眠试试六道汤
      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静心汤: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到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安神汤: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凉开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 

三味安眠汤: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养心粥:取党参35克,去核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对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疗效。

失眠方剂1

     牛奶1杯。

    [制用法]  在不能人睡时饮用。

    [适应证]  老年失眠症。


失眠方剂2
     龙眼肉、酸枣仁各10克,枳实15克。

    [制用法]  炖汤睡前服。

    [适应证]  失眠。


失眠方剂3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

    [制用法]  捣烂如泥状,做成丸,每丸重3克。每服9克,每日2次。

    [适应证]  同上方。

失眠第一证:胆火内扰,痰湿内伏,血虚心悸,性情急躁,夜不能眠

半夏8   夏枯草18   竹茹28   陈皮8   茯苓12   黄连8    大黄10    生地18   玄参18  百合12    川贝5    柴胡6   当归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