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怎样辩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3-09-05

  慢性前列腺炎以尿道口流白色分泌物,轻度尿频或尿道灼痛,少腹、会阴、睾丸胀痛不适,腰骶部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精浊”、“白浊”、“膏淋”、“劳淋”、“壅闭”等的范畴。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肾气渐虚,下元不固,抗病能力下降,复因湿热浊邪蕴结下焦,气血瘀阻不畅而发病。慢性前列腺炎的辩证,宜在辨体质、辨病期的基础上,依辩证结果之不同,灵活变通,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和资料方法。根据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湿热蕴结型、阴虚湿热型、肾虚夹浊型、瘀浊内阻型4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型
  主症:阴囊潮湿,小便短赤灼热,点滴不畅,尿末滴白,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泄浊。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黄12克,木通6克,竹叶9克,败酱草15克,鱼腥草20克,虎杖15克,黄柏12克,连翘12克,土茯苓15克,萆薢15克,滑石12克,石韦12克,车前子12克,王不留行10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取导赤散之意,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连翘清泄气血之热毒;败酱草、车前子、鱼腥草、虎杖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尿通淋;土茯苓、萆薢清泄下焦,利湿降浊;滑石、石韦利尿通淋;黄柏清泄相火,王不留行善通经脉,活血祛瘀;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解热毒,泻相火,利湿热,泄湿浊,化瘀滞之功效,切中湿热蕴结型慢性前列腺炎之发病机制。
  注意:湿热蕴结型慢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常常相火偏旺,有感染存在,以湿热浊邪蕴结下焦为主要发病机制,其治疗宜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应抓住解热毒、泄相火和利湿热这三个方面,解热毒可选用土茯苓、败酱草、蒲公英、鱼腥草之属,泄相火可用黄柏、知母、牡丹皮等,利湿热则常用车前子、石韦、益母草、木通等。此类患者常因欲念不遂、屡犯手淫及忍精不泄而发病,湿热蕴结于下焦,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调整心态,控制手淫,节制房事,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节,戒除吸烟饮酒,忌食辛辣肥腻之食物,以配合其治疗。
  (2)阴虚湿热型
  主症: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苦口干,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小腹、会阴部胀痛不适,小便次多量少,尿急,阴茎隐痛不适,尿道口时有白色黏液流出,梦遗滑精,可有阳事易举或阳痿,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填精,清热利湿化浊。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2克,黄柏12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龟版15克,车前子12克,黄芪15克,牛膝15克,萆薢15克,王不留行10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知母、黄柏、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生地黄、泽泻、茯苓取知柏地黄汤之意,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降火;黄芪补气升清,使脾湿升而不下注;牛膝补益肝肾,化瘀利尿,龟版滋补肾阴,以降虑火;车前子清热化湿,利水通淋,疏利水道;枸杞子补肾填精强腰;萆薢利湿化浊;王不留行通经脉,化瘀浊,疏理精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滋阴益肾填精,清热利湿化浊之功效。
  注意:阴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湿热蕴结型迁延不愈而来,其临床表现与湿热蕴结型有诸多相似之处,临证时应注意鉴别,仔细区分,以免出现失误。此类患者湿热久留下焦,滋阴则恋湿,清利则伤阴,在肾阴亏虚的条件下湿热最难除,补泄多两难,治疗要权衡阴虚与湿热之主次,滋补与清利有所偏。此类患者经治疗湿热渐退,气虚之征象很快显露,呈现气阴两虚之见证,益气较易,滋阴则难,滋补调养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缓图以功,坚持用药,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急于求成不但难以取效,还易引发滋腻碍胃等变证,是治疗的大忌。
  (3)肾虚夹浊型
  主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小腹部胀痛不适,小便频数,排尿乏力,小便后尿道口有白色黏液物流出,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精,益气化浊。
  方药:益肾固精化浊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土茯苓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0克,沙苑子9克,乌药6克,苍术10克,芡实12克,车前子12克,益智仁12克,萆薢15克,巴戟天15克,甘草6克,大枣6枚。
  方解:方中山茱萸滋阴补肾固精;巴戟天温阳补肾,温化湿浊;沙苑子、菟丝子益肾助阳,固肾涩精;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土茯苓、苍术燥湿健脾,化浊利尿;益智仁暖脾固精,温脾散寒,芡实益肾固精,补脾除湿,涩精止遗;萆薢利水湿,降湿浊,使清升而浊降,乌药理气消胀,车前子清热化湿,利水通淋,疏利水道;甘草、大枣益气和中,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补肾固精,健脾益气,利湿化浊之剂,使精气固则精藏不泄,脾气健则湿化而不留,清浊分离,则小便频数、小便后尿道口有白色黏液物流出等自可逐渐好转消失。
  注意:肾虚夹浊型病程已长,多由湿热蕴结型、阴虚湿热型久延不愈而来,此类患者肾虚精关不固,气虚湿热难化,湿热转为湿浊,呈现肾虚湿浊逗留于精室之病理变化,其治疗补肾固精用药宜偏温涩而少用滋补,化湿浊宜渗利降浊而少用清利,同时化湿浊尤应重视益气健脾运中,使脾气健湿浊化,清气升而浊阴降,清浊分离,除湿浊最有效。此类患者的治疗取效较慢,用药要善于守法守方,切不可朝用夕改。由于常伴有阳痿、早泄及不育等,患者的思想负担较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也相当重要。
  (4)瘀浊内阻型
  主症:小腹、会阴部坠胀不适或胀痛、刺痛,小便点滴而下,或时而通畅、时而阻塞不畅,小便后尿道口有白色黏液物流出,或见血精,心烦易怒,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少,脉弦涩,肛门指检前列腺有硬结、压痛。
  治法:活血化瘀,导滞通络。
  方药:失笑散加味。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桃仁10克,当归12克,穿山甲15克,延胡索10克,益母草18克,石韦12克,赤芍12克,败酱草18克,王不留行10克,萆薢15克,车前子12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五灵脂、蒲黄取失笑散之意,以活血祛瘀,散结定痛;穿山甲、桃仁、赤芍化瘀通络,破结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经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益母草活血化瘀,兼可利尿;车前子、石韦清热化湿,利尿通淋,萆薢利水湿,降湿浊,使清升而浊降;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祛瘀;王不留行通经脉,化瘀浊,疏理精道;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导滞通络之功效,瘀与浊并治,经与络皆通,湿与浊同化,既可疏理精道,又能疏利水道,切中瘀浊内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之发病机制。
  注意:慢性前列腺炎迁延不愈,湿热逗留凝血,最易形成瘀浊内阻,络脉不通,出现小腹、会阴部坠胀不适或胀痛、刺痛,前列腺有硬结、压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少,脉弦涩,对于此类患者,宜以活血化瘀、导滞通络为治法,待瘀化浊降,精道通畅后,则应及时调整用药,改以补肾固封精关为主。由于瘀浊贯穿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始终,所以在其治疗中不论是何种证型,都或多或少地配合有活血化瘀药,希冀有助于提高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与性行为、生活起居及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配合自我调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