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随园诗话》

 虚园文馆 2013-09-05

品读《随园诗话

分类:撷趣 | 标签: 艺文  诗话 
2009-08-12 23:37 阅读(?)评论(0)

 品读《随园诗话

     若想领略诗的风趣,那还是得看看这本诗话。袁枚收录的诗句,并没有唐诗隽永,但我们却能从中品味出生活中才子们的真性情。这对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很有益处。

   要想品读此本诗话,应该算是比较“浩瀚”的工程,由于实在喜欢,也找过本子边看边做笔录,但始终没有坚持下来。书是选段看了,看过后就忘记了,对一些喜爱的句子,有趣的片断,总也找不着了。因此,也就萌发了借助博客,边选边品边留下印记。

  在此,就以韩虚子编译的为蓝本,慢慢地品吧。

袁枚趣事(1.10)

    袁枚,该书的作者,若称其为旷世才子,真的不为过。然而,他桀骜不羁的性情,也同其才华一样,广为人知。

    1740年,年仅24岁的袁枚参加科考。当年考题《赋得“因风想玉珂”》。大才子倒也不含糊,当场写道:“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考官一看,来了个花花公子,大笔一挥:“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

    由于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尹继善竭力推荐,才没让其名落孙山。袁枚感叹:“琴爨已成焦尾断,风高重转落花红”(爨 cuàn:在火上的意思)。

    说真的,大才子这样的答题方式,就是在今天,我想,肯定没戏了。才子还是才子,还能有“花红”。

    袁枚的才情,特别是诗情,很难有人与之相比。他以为“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光,可以养心”。并说,如果一个人骨子里没有诗,那他就怎么写也不可能是诗人;一个人不写诗,但他骨子里有诗,他也是诗人。”

    如今,才子早已随风而逝,随园故地,也为南京市3号公交车站,站名“随家仓”。真是随了当年的诗句:莫道随园秋色淡,山中白石同谁煮?

 

袁枚斗诗(1.11)

    尹文端,30岁时就是江南的总督。特别喜欢和韵,与人赛诗,他的陪官与随从,为了送诗,两家跑,累得很。终于,他与袁枚遇到了,便有了趣事。

●压“兵”字。尹文端得知袁枚娶妾不久,便在句中写道:“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很是风趣。

●一日,袁枚从外地回来,在尹公处饮酒后,与大家深夜长谈,尹公从后堂传出纸条,劝其早回。袁枚回道:

  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

  自笑公门懒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

●除夕,尹公送袁枚食物,袁枚作诗以答谢。

     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

     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随园诗话》中,袁枚主要以选录他人诗句为主,自己的诗词却很少。但从上面的趣事诗中,可以品味才子的诗情,一语双关,很清,也很妙。

      “五更结子要风催”,这样的诗句,估计也只有大才子想得出来。以诗打趣,也算是极致了。

      另,袁枚不仅才情高,且很是风趣,遇到知音,便惺惺相惜。借除夕之夜,作诗打趣尹公。看到此段,我曾在书中写下感叹:“知心逗趣,夸人无痕。妙!”

 

“活埋庵”(1.08)

    真不知道有人是怎么想的,把一个庵名题为“活埋庵”。于是就此庵名,有下面不同的题法,各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体会。

    其一, 谁把庵名号“活埋”?令人千古费疑猜。

         我今岂是轻生者,只为从前死过来。

    另一,“大道得从心死后,此身误在我生前。”

     2007922日,当我看到后一提法,曾写下批注:“死而后生。也是我此时心境的写照”。

 

才子的悔(11.11)

    某知府曾写信给袁枚,说一女子年方十九,因牵连官司被押留,可赠其。刚好袁枚路过扬州,见了这女子,风致、可爱,只是觉得女子肤色稍次,便打住此念头。不想,刚到苏州,生出悔意,重新派人去探访,告知已被江东一小吏娶走了。才子后悔之余,填了一阙《满江红》。其中一句是这样写道:“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

  其实,世间的悔何其多,错过的风景也不少,真要错过了,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摘录卷一诗句

    卷一的好诗句,特别是清新雅致的诗句,较其他章节多。只好选自己比较喜爱的诗句收录。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1.07)

     若是清风也好蝶之韵,更何况是常伴人间的明月。人不在,岂非“月明空有相思情”?

  “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1.07)

    很形象的联子,故收录之。

    “过墙新水滴眠鹤,压屋冷云眠定僧。”(1.17)

      清新、形象。若下句的“眠”能用他字代替,则会是一个不错的联子。即便这样,我也喜欢。

  “神交岂但同倾盖,知己从来胜感恩。”(1.24)

   人生在世,知己难寻。神交远胜倾盖,既成知己,感恩之言则无从说起。

    “有色何曾相假借,不群仍恐太分明。”(1.27)

   为官之道,自去体会吧。

    “身非无用贫偏暇,事到难图念转平。”(1.30)

   难图之事,不必费心。一切念想,莫若随遇而安。

    “书因补读随时展,诗为留删尽数抄。”(1.30)

   书生气很重的诗句。一分随时,一分尽数,书生性情尽览无余。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有九州。”(1.37)

      谦虚、直白。人生时若常有此想,收获应该不小。

  “无梦不随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松间竹外谁知己,地老天荒玉一丛。”(1.46)

      清雅之诗。诗中的寓意,各有体会。是否有梦,是否有香,谁是知己,何去何从,真的是难以道明。

  “灯红人影摇芳树,手动花阴落满身”。(1.47)

      形象。诗人眼里,满是诗情画意。

  “溪澄花影偶,山静屐声孤。”(1.50)

     花溪相伴也成偶,山人寂寞本来孤。

    “书画一船烟外月,湖山十里镜中人。”(1.58)

     难得的好句。雅致、大气。

  “可忆僧窗风雨夜,灯花只为一人妍。”(1.58)

     曾经的风雨之夜,那盏灯花,为谁妍?或许,物是人非,往事如烟,灯花的妍红,也是刹那。

     “遭遇未尝非盛事,滞留或恐是前缘。”(1.58)

     世间之事,不必追问缘由。遇过,留过,既有心为之,也就相信,那是红尘中注定的尘缘。缘在人在,缘散人散。

摘录卷二诗句

    卷二,较之卷一而言,收录方面显得弱些。卷二收录了些女子的诗句,句好,但人的境遇不佳,所以在此,我也不想收录下来。或许与自己性情有关,偏重开心有趣。若是文采与境遇相比,有时我更乐意选择境遇。

    “万竹扫天青欲雨,一峰受月白成霜。”(2.01)

       好联。喜欢。

    “人因福薄才生慧,天与才多恰费心。”(2.10)

       多少有些哲理吧。其实,慧与福,是相对的。并不是有慧,就能成就与之相称的大福气。知足常乐最好。

    “云开晚霁终殊旦,菊吐秋芳已负春。”(2.15)

       很有味道的句子,仔细体会,似乎也能悟出些什么。人生境遇莫过如此。

    “自与情人和泪别,至今愁看雨中花。”(2.31)

       很直白的心境表达。或许愁看的,远不止这些吧。

    “文章声价由来贱,风月因缘到处新。”(2.42)

       有道理。从来文字不值钱,从来风月时时新。

    “半岭梅花成故旧,两肩书本是行装。”(2.45)

        很书生气的联子。梅花为故旧,书本是行装,人真的步入此境界,是悲是喜?

    “何时一尊酒,相对话沧桑?”(2.56)

        何时?或许来生吧。沧桑,早已写在脸上,真若相对,也许是无言以对吧。

摘录卷三诗句

    卷三,似乎在很认真地录诗话诗,少了些情趣。其实,本诗话,就是以情趣取胜,若真要从精典的角度来选,远没有唐诗来得耐看。或许,认真是件好事,但少了情趣点缀,便难以精彩。

    “所俗不求大,得欢常有余。”(3.01)

        所谓:知足常乐。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3.02)

   人们往往注意已失去的事物,却不知失去的同时,会有什么不期而至。我们忽略了什么吗?

    “人散秋千闲挂月,露零蝴蝶冷眠花。”(3.09)

        雅致。大自然的景观总是存在的,细细体会,别样风味。

    “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3.10)

        形象。穷,已到极致。

    “掠水燕迷千点雪,窥窗人隔一重纱。”(3.11)

        清新、含蓄。人啊,心思太重,真不如一只燕子。

    “阁外青山阁下江,阁中无主自开窗。春风欲拓滕王帖,蝴蝶入帘飞一双。”(3.32)

        诗名《滕王阁》。春风拓帖,好创意。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3.48)

       诗歌的道理:诗随人的性情,歌传人的本意,声韵悠远,声律协调。

摘录卷四诗句

    卷四,似乎作者收集到了好些诗句,又变得生动起来。感觉不错。

    “不须看到婆婆日,已觉伤心似汉南。”(4.01

       历经沧桑,何日是头?

    “蝉移无定响,星过有余光。”“送迎人自老,新旧岁无痕。”(4.02)

      两个不错的联子,清雅,自然。在不经意间,道明自然规律。

    “人原是俗非因吏,仕岂能优且读书。”(4.06)

      人俗为自然,读书或许清。

    “乱石磨舟泉有骨,双桡拨雾水生尘。”(4.06)

      十分硬朗的联子。

    “天地心从数点见,河山春借一枝回。” (4.07)

       虽是咏梅诗句,人间不也如此?何须数点,便已心明,无须道破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