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宏义:无愧于“白衣天使”美誉 浙江老年报

 飞翅 2013-09-07
金宏义:无愧于“白衣天使”美誉

他常说,所谓视病人如亲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贯彻到行动中去,把年长的视为自己的父母,把年幼的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同辈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金宏义:无愧于“白衣天使”美誉

  医生有一个雅号:白衣天使。在浙江医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白衣天使”——金宏义。虽已八十高龄,他仍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病人消除痛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同行和年轻人,执着地捍卫高尚纯洁的“白衣天使”的美誉。

  沉痛经历 立志学医

  医患情深 视同手足

  金宏义少时体弱多病,14岁由于患“急性阑尾炎穿孔”住院治疗。手术中,因医生疏忽,未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导致“急性腹膜炎”,引起脓毒血症,后经抢救治疗,才得以康复出院。高中时代,他在篮球场打球,不慎“肱桡骨骨折”,又一次入院治疗。

  两次住院经历,他深深体会到,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是病人的福音。这番经历促使他立志从医,要成为一名深受病人喜爱的医生。1955年参加工作至今,55年来,金宏义一直奉行这样的人生誓言。

  1955年,在浙一医院做实习医生的他,分管一位身患“急性重症肝炎”的病人。天天和病人接触,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治疗需要,病人每天都要进行静脉注射。当时注射都是由实习医生做的,病人明知自己的静脉针很难打,也不愿意让熟练的护士为他注射,而要金宏义给他打针。至今,他仍心怀感激地回忆当时病人说的一句话:“你不用怕,我要你在我身上练习,本领学好了你就会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久,因病情急剧恶化,病人在昏迷前还叫着金医生的名字……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遇到死去的病人,心情十分悲痛,也给他留下最难忘的医患之情。

  上世纪60年代,他在巡回医疗走访一户贫困家庭时,看见屋内的角落里有一个出生才3天的婴儿,面如土色,手脚冰冷,好像已经没有了呼吸,家人正准备办理后事。他急忙拿出听诊器,听到了孩子微弱的心音,立即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然后抱着孩子飞奔到医疗队总部进行抢救。经诊断,孩子患有新生儿肺炎,由于抢救及时,孩子获得了新生。“没想到,他长大后结婚了,竟然还记得我救过他的命。”金宏义欣慰地说。

  跟随医疗队赴永康农村时,金宏义无意中发现一名约20岁年轻人的胸壁插着一根管子,管子下又接一个瓶子,管子里不断有大量脓液流出。凭多年的从医经验,他判断年轻人得了“慢性脓胸”。因家境贫困,患者无法获得救治。他立刻把患者接到医疗队,在药品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土法上阵,把用过的抗生素药瓶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将冲洗过抗生素药瓶的生理盐水收集起来,给患者冲洗引流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冲洗,患者的感染症状逐渐被控制,最后,炎症吸收,拖了好长时间的引流管终于被拔掉了,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

  金宏义常说,所谓视病人如亲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贯彻到行动中去,把年长的视为自己的父母,把年幼的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同辈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凭着这样的爱心,才能用自己的本领,去除他们的病痛,才能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

  不顾辛劳 守护健康

  精益求精 做好保健

  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在与不同病人的接触中,金宏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减轻他们的病痛,延长或挽救他们的生命。

  1991年,原省政协一位副主席患“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生命垂危。为了做好抢救工作,他精心组织了抢救小组并亲自参与,在病房连续奋斗了17个夜晚,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1994年,一位中央老领导在杭期间,他为这位老领导做了5年7个月的保健医生,在老领导临终前,他曾连续值班100天,精心组织会诊、抢救,一次又一次使老领导转危为安,延长了生命,获得了领导和家属的好评。

  2002年,他在安徽合肥参加华东地区心血管会议时,接到医院电话,得知101岁高龄的全国著名心理学家、原省政协一位副主席,不慎摔跤造成股骨骨折及右鹰嘴骨折,病情危急!他连忙乘飞机到上海并转车连夜返回杭州,到达医院已是半夜。没顾得上休息,立即看望病人,并给予会诊。为医治这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老人,大家心里都没底。金宏义立即想办法,很快制定了方案。原省卫生厅副厅长杨泉森凭借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精湛的技术,在严密的监测下,成功为病人实施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右肘部鹰嘴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者反复出现心衰、房颤等病情,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抢救治疗,终于创造了奇迹。病人平稳度过险情,一个月后下床行走。101岁高龄,两处骨折合并多种严重慢性病,手术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在全国尚属首例。

  医生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尽管金宏义的专长是心血管专业,但他仍然要求自己不断虚心向有关专业的医师们学习来充实自己。主持疑难危重病人病例会诊时,他善于接受其他专家的意见。省卫生厅原厅长李兰娟曾赞扬:“金宏义不仅是一名心血管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

  重视防治 建立网络

  传帮带教 培养后人

  一名医生有再大的能力,救治病人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更不能挽救所有患者的生命,因而金宏义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他担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后,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建立了全省十一个地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进一步加强心脑病防治工作,造福于更多更广的人们。同时组织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设立防治干预点,开展高血压常见病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一线数据,获得了十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医学创新奖,得到了卫生部的好评,并将浙江省的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作为全国的样板加以推广。

  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现在杭州各大医院都有我的学生。”他自豪地说。上了年纪,他深感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平时,他总是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们。“我也是在上一辈的传授下不断学习成长的,现在要让年轻的一辈接上我的班,长江后浪推前浪,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他说。培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诊疗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干部保健队伍是他最大的心愿。

  良好心态 坚持工作

  劳逸结合 知足常乐 

  每天为病人忙碌,不免让人惊讶这位80岁高龄老人的良好体力。说起对自身的保健,他笑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病房里走走,保持良好的心态。”

  他不喜欢坐办公室,而喜欢深入病房,了解病人需要。曾有段时间,他随身带个计步器,每天巡视病房,竟然达到两三万步。每日在病房里穿梭,和病人交流,在运动之际大脑又在不断思考。“医生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职业啊!”金宏义说,“在听病人或其家属述说病情时,医生的大脑也在不断运转,想解决方案。”

  每天大脑在高速运转,金宏义是如何达到放松的?“每晚入睡时,不要想任何事情,坦然入睡。工作期间实在太累了,趁机打个盹,让大脑及时得到休息。”金宏义说。

  在浙江医院,病人们看到金宏义就像吃了颗定心丸。倘若他出去几天,很多人都挂念着他,一见他回来,总是叮嘱他不要太累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这些亲切的关怀,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动力。”金宏义笑呵呵地说。

  说到老年人的保健,今年春季忽热忽冷,“气候病”击倒了一批又一批人。老年朋友除日常要关注气温变化外,金宏义提出的“四化”能以不变应万变。

  生活起居规律化,这是首要因素。老年朋友遵照日常的健康科学生活习惯,按时起床就寝,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养成规律,对晚年高质量生活提供了保障。

  兴趣爱好多样化。步入晚年,千万不能暮气沉沉,他提倡老年人多发展兴趣爱好,多出门结交朋友,才不会与社会脱节,不会感到孤独。

  运动锻炼经常化。说起运动锻炼,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老年朋友听伙伴说爬山对身体好,一时兴起连续几天去爬山,后感觉太累,望而却步。“这是非常不好的锻炼方式。”他说。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只有每天坚持,细水长流,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心态平衡年轻化。有时我们会听到几位老人在夸某个同龄人看着特别年轻,被夸者谦虚地说:“心情好,心态好。”“心态平衡对老年朋友来说太重要了。”他提醒说。心态不平衡往往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各种疾病。老人们要多想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多纵向比较,少拿他人和自己做横向比较。执拗对老人来说不是很好的性格,老人们要学会把看不惯的事情慢慢看习惯,不要太偏执。   记者 张恬恬

  通讯员 张伟娟

  金宏义档案:

  浙江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主持老年病、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省医学科技奖成果奖13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央保健局特殊贡献奖、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首届“感动浙江卫生人物”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