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心肌炎 经验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9-08
中医治疗心肌炎有较好的效果,由于中医重视整体的调节,疾病恢复较快,副作用亦少。常用的有炙甘草汤加减,如炙甘草、丹参、黄芪、麦冬、党参、茯苓煎汤,每日一剂。也常用中成药,如独参针剂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用黄芪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此外还有抗柯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目前许多资料已证明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有明显的效果。
其他治疗 维生素C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100~200mg/(kg·d)加入葡萄糖液20~50ml静脉注射,3~4周为1疗程。辅酶Q10有保护心肌作用,每日肌注5mg,连胜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谢,每日静脉注射100~250mg/kg,连用2~3周。黄芪有抗病毒及保护心脏作用,可较长期口服或肌注
小儿心肌炎主要症状表规为发热,心悸,心动过度,心律
不齐及呼吸困难等,往往伴有心音和心电图的改变。本病属
祖国医学"惊悸"、"怔忡"范畴。老中医遵循“损其心者,调其
营卫"之经旨,以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小儿心肌炎属阳虚营耗之
证,具有独到心得。
董廷瑶方
组成桂枝3克,赤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
红枣3枚,龙骨1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
方解桂枝龙骨牡鳞汤方出仲景《金匮》,功在安心调脉。
董廷瑶认为以本方治疗心悸胸闷,脉促汗淋,夜寐不安,是取
其调和营卫,养心复脉之功。桂芍同用,调和营卫,通阳复脉;
龙牡相合,敛汗滋阴,镇心宁神;炙甘草益气养心,生姜·大枣
扶表和中。
适应证小儿心肌炎属阳虚营少之证。
加减法1·汗出淋漓:加浮小麦9克,糯稻根9克,麻黄
根9克。2.睡梦惊扰:加龙齿15克(先煎),远志6克,茯神木
9克,朱麦冬9克。3·胸闷不适者,加郁金、香附各9克。4·纳
食不香者,加陈皮3克,佛手6克。5·阴血虚者:加熟地9克,
当归6克,阿胶6克(冲),杞子9克。6·心气虚者∶加党参9
克,黄芪6克,五味子3克。7.唇舌青晦而脉见结代者:加丹
参9克,当归6克,川穹4·5克,红花4·5克。8·面色不华,舌
淡胖者,加附子1·5~4.5克。
病案举例赵xx,男,11岁。1981年12月1日诊。7岁
时曾患心肌炎,有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症象,近来心悸神倦,盗
汗食少,睡眠欠安,舌淡苔薄,脉软弱有结代,每分钟早搏6~7
次。证属心阳久虚,营卫不和,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
桂枝、炙甘草各3克,白芍6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龙骨
(先煎)、茯神木各12克,牡蛎20克(光煎),红枣5枚,生姜3
片。
二诊:服药七剂,悸平汗减,纳食稍增,但眠少,舌苔薄润,
脉仍结代(每分钟4~5次)。处方:原方去五味子·白芍,加阿
胶9克(冲),远志6克。七剂。
三诊,心悸已平,脉偶有歇止,但觉精神倦怠,攻以益气养
心善后。处方,桂枝·炙甘草各3克,党参、朱麦冬、丹参·阿
胶(冲)、赤白芍各9克,生地15克,红枣5枚,生姜3片。服
七剂而愈    心肌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病毒感染增多,儿童心肌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心肌炎是西医病名,属中医学胸痹、心悸、怔忡、虚劳等范畴,在历代文献中有很多相关记载,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温病条辨.下焦篇》有“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心中震震……宜复脉法”,“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者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症,后治之”,“下焦温病,热深厥深,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笔者2004~200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资助,在读经典做临床的过程中,温故知新,体悟颇多。以经方治疗儿童心肌炎收到了较好疗效,如橘皮竹茹汤重用生甘草补虚宁心清胃,甘缓止呕,可治心肌炎心律失常呕吐;葶苈大枣泻肺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可治水气凌心,心气不足之心悸(心肌心包炎);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治疗心悸(心肌炎早搏)等等。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橘皮竹茹汤治心肌炎心律失常呕吐急性心肌炎有以心律失常、呕吐为主要表现者,治用橘皮竹茹汤确实有效。橘皮竹茹汤方出自
   
疗方法  自拟益心汤,其基本方:瓜蒌8 g~15 g,薤白8 g~15 g,桂枝3 g~6 g,党参2 g~15 g,黄芪10 g~15 g,当归8 g~15 g,川芎8 g~15 g,酸枣仁8 g~15 g,柏子仁8 g~15 g,五味子8 g~15 g,丹参8 g~15 g,炙甘草3 g~6 g。随证加减用药。心神不宁型,证见心悸、善惊易恐、苔薄白、脉结代,加用朱砂、龙齿、远志、茯苓。心血不足型:心悸、头晕面色无华、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加用龙眼肉、茯神、木香、大枣;阴虚火旺型:证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红数,加用朱砂、生地、元参、黄连;心阳不足型: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形寒肢冷、舌淡白、脉虚弱,加用龙骨、牡蛎、附子、人参;饮邪上犯型:心悸眩晕、胸腔痞满、恶心吐涎、苔白滑、脉弦滑,加用云苓、白术、半夏、生姜;瘀血阻滞型:心悸不安、心痛时作或唇甲青紫、舌紫略有瘀斑、脉涩,加用桃仁、红花、赤芍、香附等诸药,辅以西药,转移因子6 mg/d,肌注,维生素C 100 mg/kg~200 mg/kg,肌苷0.2 g~0.4 g加10%葡萄糖250 mL,静脉点滴,1次/d,2 W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法:转移因子6 mg/d,肌注,维生素C 100 mg/kg~200 mg/kg,肌苷0.2 g~0.4 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 W为1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