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情况如何?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正常成年人发病率约为5%,一般传染病包括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在其病程中或恢复期,出现明显的心电图改变而疑有心肌损害的发病率可达10%-40%。本病多发于青少年,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虽然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可恢复健康,但有大约12.5%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部分病人可死亡。 2.病毒性心肌炎有那些主要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感冒、腹泻2~3周以后,是由于多种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和(或)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本病常可引起心包、心内膜及其它脏器的炎性改变,因此可同时存在心包炎、心内膜炎,称之为病毒性心肌心包炎或全心炎。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而于体检中偶尔发现,或有轻微不适症状,如乏力、多汗、心悸、头晕、胸闷、心短或喘气等,心电图检查可见过早搏动、ST-T改变等,较重者起病急,可有明显乏力、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检查时可见心脏稍扩大、心律失常、奔马律以及其它心功能不全表现,极重者则可在发病数小时至1~2天内暴发、出现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最终导致死亡。此外,发病同时或发病前2~3周内多有呼吸道、肠道及其它系统病毒感染史,病程中常有心肌酶谱升高,抗心肌炎抗体阳性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请速到医院就诊。 3.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是什么? 由于本病属病毒性疾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休息等。中医认为机体正气亏虚,邪毒内侵所致。而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取祛邪安正,扶正除邪等疗法。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而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严格遵循“证”的变化去灵活运用,使中药复方的整体性、复杂性、灵活性能更充分发挥优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急性期,中医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麦冬、沙参、黄芪等,常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生脉饮等。常用的中成药有黄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慢性期主要采用益气养阴,佐以活血解毒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芪、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苦参等,方剂有炙甘草汤、生脉饮、清心莲子饮、保元汤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中黄芪、西洋参、麦冬、五味子、苦参等药物有明显抗病毒、改善心肌供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应用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方法治疗心肌炎,不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中医药有疗效巩固、持久、毒副作用较少、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一些实验证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4.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治疗心肌炎的成果和特色 我院心血管病科长期致力于该病防治的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精华,吸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医标准化治疗方案,积累了数千例病例,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申报了三项省级相关科研课题,开发出了治疗心肌炎的系列中成药—律复康、心肌康等,其中韩丽华教授主持的“律复康胶囊治疗气阴虚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王振涛博士主持的“心肌康干预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获“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立项,现该项目已结题,获200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证明本方可抑制心肌胶原增生、抗心肌细胞凋亡、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对多种蛋白的表达有影响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的新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该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7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12次。 5.如何防止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 大量的病例及病理分析证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病情反复波动,进行性加重,心肌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就可转化为心肌病。心肌炎与心肌病的预后转归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心肌炎是可以治愈的,而心肌病因其病理改变呈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预后很差。因此,防止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是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那么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呢?具体有三点: (1)防止各种并发感染,如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这些反复发生的各种感染可使心肌产生持续性或进展性损伤,病情日久,部分心肌肥大纤维化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形成心肌病。因此,对于心肌炎患者特别是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必须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感染。 (2)坚持长期治疗和休息 除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迁延及反复之外,尤其强调坚持长期治疗,注意休息,避免接触各种条件致病因子。在临床痊愈后,也应定期随诊,及时了解病情,随时采取必要的调护措施。对于发病较轻者也不能忽视,一定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隐渐性病情进展,给予处理。 (3)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 给予易消化又富于营养的食物,既保证足够而全面的营养,又应防止营养过剩引发的肥胖,加得心脏负担。 6.常用防治心肌炎的中药有哪些?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性疾病,所以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而中医中药在防治本病方面有疗效巩固、可靠、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中医治疗心肌炎与西医不同,其特点是辨证施治,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选用药物。同是心肌炎,可能用的药物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疾病除了个性也有其共性,因此一些药物常在医生辨证下选用,这些药物已证实对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疗效。 (1)抗病毒的中药 主要有黄芪、大青叶、板兰根、二花、虎杖、蒲公英等 (2)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中药 主要有人参、附子、黄芪、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五加皮等 (3)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的中药 主要有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灵芝、黄精、玉竹、山楂等 (4)增加机体抵抗力免疫力的中药 主要有人参、黄芪、紫河车、南五加皮、淫羊藿、桑枝、蜂乳、白僵蚕等 (5)促进心肌细胞再生的中药 主要有鹿茸、丹参、降香、黄芪、人参等 (6)抗心律失常 抗快速型心律失常有黄芪、苦参、甘松、郁金、葛根、麦冬、半夏等,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麻黄、鹿茸、补骨脂、附子、细辛等。 7.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如何调养护理? 如患了病毒性心肌炎,首先应积极地治疗,轻者可门诊服药,严重者需住院,但除了药物治疗外,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保持充分的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最好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卧床不少于3~4周,一些合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中重型患者,卧床休息时间至少不少于三个月。对于小儿,由于其性格活泼好动,不易保证完全卧床休息,因此需要安排专人耐心护理,至少不能下床。病后六个月至一年,如自觉症状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可恢复轻工作或半日学习,再过1~2年,如情况正常,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恢复工作和学习,但亦应避免剧烈活动、妊娠。 (2)谨防并发感染 病室或居室要经常打扫,消毒通风,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空气清新的休养环境,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病人餐具、衣被等生活用品经常清洗、消毒,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小儿更应加强护理,谢绝或减少探视。 (3)密切观察病情 主要注意患者的精神、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做到定时观察并记录,以便于医生分析病情及时治疗。 (4)注意合理饮食 饭菜要多样化,粗细粮荤素菜合理搭配,香甜可口,增加食欲,易于消化,尽量多吃副食,以蔬菜为主,肉蛋、奶类为辅,餐间适当吃水果,切忌择食或偏食,少吃肥甘厚腻之物,合并心衰时,还应限制钠盐摄入。 (5)做好精神护理 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多做思想工作,防止患者在精神上产生顾虑和恐惧,病室或休养室应保持安静、舒适、色彩协调。 (6)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而规律的生活制度是保证病毒性心肌炎顺利康复的调护措施之一。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生活起居、饮食有一定时间规律,切忌随心所欲,小儿患者更应使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心瘅=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