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逊先生概括《论语》的“三己”修养法

 心有敬畏 2013-09-09
    修养的基本态度在《论语》里面基本有三条,一条叫“为己”,一条叫“由己”,一条叫“求诸己”,都是落在自己。

“为己”,就是《论语》里面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它提倡一个“为己”。这个“为己”不是现在讲的个人主义呀,自私自利呀,追求名利呀;这个“为己”就是说,你这个学习这个修养都是自己的内心的一个要求,这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完善,为了使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要求这样,而不是为了别人,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就是我自己所想要的,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为人”呢,就是我学了以后是给别人看的,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作秀,作秀当然有个人目的。“为己”的特点就是,所有学的都是为了自己用,用到自己身上,能身体力行的,这是儒学的基本的原理。所以我这里引了二程的这样一句话,就体现了这样一个为己的原则。他说“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本来他是这么一个人,读《论语》读的倒背如流了,再看他的人呢,还是那样,没有任何改变,那也没用。也就是说读《论语》读这些经典目的在哪里,目的在用在自己身上,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没有这一点就等于没有。这是叫“为己”。

第二点就讲“由己”。这也是颜渊问仁孔子讲的那个,“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完全靠你自己不靠别人。孔子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都是讲的“由己”,就是说你只要真心的想要修养,你一定可以做到。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遇到一个很尴尬的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很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我做不到,我的力量不够,各方面条件不够,但惟独在道德修养上面自己的修身上面,我们说,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取信于自己,就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妨碍你去追求这种高尚的道德的境界,全在你自己。用孟子的话讲就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提出来一个“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的道德高尚的领袖,你没有做到是因为你没有去做,只要你去做就会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也非常大,它鼓励我们每一个人,给我们以自信,鼓励每一个人自强不息、去追求上进,而且你告诉一些有过错误、跌过跟头的人,你不要自暴自弃,你要相信你自己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好。这一点应该说对我们整个的民族我们的道德,有很大的意义。那从另一方面来说,从这个教育的意义来说,懂得“为仁由己”,也就知道这些东西不是靠灌输的,不是说我教你要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是给你讲大道理,讲了以后你就会有改变了,那不行,不是靠灌输。

再一个,叫“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作为一个君子呢,凡事首先要从自己方面要求,而不是去要求别人,更不是去怨天尤人,埋怨别人。我们看《论语》里面好多处用不同的语言讲了同样的意思,“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现在没有位置给你,你要考虑一下就怕给你位置你能不能拿得下来,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不怕人家不了解你,问题是就怕你没有值得别人理解的地方。所谓“求为可知也”,总之靠自己努力,来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担当大任,这样人家自然就会了解你,自然就会给你名位。所以这个呢也就是说你要立足于自己,你要严于律己,要从自己做起。那么这三点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修养自己的原则,总的反映的精神就是说,这个修养全靠你个人自觉,启发你个人的自觉地要求,依靠你个人的不端的努力,而且靠你每个人,从自己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