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海盐腔实起于明代,元朝只用己失传未明的腔演唱南戏

 昆曲及文史小站 2013-09-10
谈海盐腔实起于明代,元朝只用己失传未明的腔演唱南戏
-----且谈钱南扬指出《南词引正》所谓的明初昆山腔实乃海盐腔

●钱南扬指出《南词引正》所谓的明初昆山腔实乃海盐腔

钱南扬于1979年着《戏文概论》时,于『源委第二』的第二节『海盐腔到昆山腔』,对于所谓的魏良辅的《南词引正》里所言『惟昆山为正声。。。。。元末有顾坚。。。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指出:

『惟昆山为正声』,这里的昆山腔,是指元明间的昆山腔,实则就是海盐腔』(52页)。

钱南扬虽然藉助了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所谓的于1961年被发现的一个未加科学鉴定,就被几个当事人(如路工、吴新雷)一口咬定的,所谓的『清初抄本』《真迹日录》里的魏良辅《南词引正》(按:有关《南词引正》乃光绪年《功顺堂丛书》出版后的人所伪造的,其辨伪请见《天禄阁曲谈》,台北),而于当年在《戏剧报》上很快急就章,发表了内容很粗糙的《魏良辅南词引正校注》一文,而以便尽速从受陷于因错案而造成失业的危机,而学术生涯几乎告终的谷底可以扶摇而上。

但于其晚年的著作的《戏文概论》,还是禀于学术良知,对于《南词引正》里的『国初』及『元末有顾坚』的创『昆山腔』,表示其实此所谓的『昆山腔』,乃是海盐腔,其言曰:

『在南宋时流传于吴中的一派,经过一百多年,到了元末,腔调的本身自然起了不少变化,又有人加以改进,曾一度有昆山腔之称,《南词引正》云:元朝有顾坚者。。。。。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泾林续记》也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耆老周寿谊云,闻昆山腔甚佳,。。然而这个名辞,只像昙花的一现,后来从苏州流传于南京、山东一带的腔调,仍称海盐腔,不称昆山腔,则苏州本地可知。』(同书51页)

按钱南扬此以被伪造的魏良辅《南词引正》里所依《泾林续记》的伪说所说的国初有昆山腔,都实无其事,故钱南扬的辨证,因为立论前没有去考正《泾林续记》《南词引正》是否是伪作的伪事(其伪见于《天禄阁曲谈》内的详细考证),而却拿来立说,而引伸至元末明初的海盐腔一度被苏州一带称为昆山腔,因为『大概这个新腔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变程度』(同书51页),亦因此,其推论成了等同自由心证。

但也可以看出,钱南扬不管是不是去考证了《泾林续记》《南词引正》的真伪,但以其对在南戏领域里数十年的专业,依声腔的历史发展而言,得出:于元末明初,并无发展出昆山腔的社会历史及声腔条件,但因他非南北曲声腔格律的专业,故对于南北曲声腔发展史上很重要的弦索官腔却一无了解,以致于无从探究出南戏声腔演变的真相,其论详见于《天禄阁曲谈》谈宋元旧南戏及明初新南戏之间关键的弦索官腔及『南戏四大声腔鼻祖』刘杲之章,或本文下篇的略述。

不止以元末明初实无其昆山腔之名,以所据伪事伪文的《泾林续记》《南词引正》来说明昆山腔实有其名称,但又错误的光引用后世臆论的文献数据,加上其暇想,去证明宋元已有海盐腔,违反学术论证应以查证属实的文献资料来立说,以摒除伪说、臆说、及说部的小说传奇。按很多明代的说部的著作的史料不足性,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早己检肃之:『然正(德)、嘉(靖)以上, 淳朴未漓,犹颇存宋、元说部遗意。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侈称卓老,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眉公,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 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著书既易,入竞操觚,小品日增,卮言迭煽。求 其卓然蝉蜕于流俗者,十不二三。』(《续说郛》提要)。

●宋元明时人的口中的南戏综论

在明代被变造过,入于清代又被四库全书整理过的元末明初人的叶子奇的《草木子》里曰:『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曰。若见永嘉人作相。宋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其后元朝南戏尚盛行。及当乱。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

后来,而可能有渗杂后人文字的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2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嘉靖三十八年的徐渭《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郎中之句 。或云宣和间己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另如有万历甲申年(万历十二年1584)刘如宠序的明万历年间周祈《名义考》则曰:『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时谓之温州杂剧。后渐转为余姚、海盐、弋阳、昆山诸腔矣。』。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则以南戏源于北宋杂剧,以祝允明、徐渭之言来看,『永嘉杂剧』(『温州杂剧』)亦是宋杂剧之地方化,故周贻白之言,由名称来看,亦不可谓有误。祝允明又曰『南戏』之始,谓之『温州杂剧』,或叶子奇以『南戏』之始,谓之『俳优戏文』这是推南戏之本,其言亦不差。今人有咬文嚼字,以南戏强分四阶段:温州杂剧、戏文、永嘉戏曲、南戏,则是有所未当,因为也有如下文所引者亦有称『传奇』者,不知又该归并入哪一阶段,故其实四称谓连同『传奇』皆一也,宋元明人多混用之,而且南戏的阶段划分,光从其别名去分,找不到真相,应以声腔来划分,如后论,始切题之要。

只是大势是:自早先号『永嘉杂剧』(『温州杂剧』、『俳优戏文』)起,到元末明初以来号之为『南戏』,而渐朝统一称谓的方向前进。从以下而依宋末或元初当时人的记载来看即可看出:

如宋末元初遗民刘一清的《钱塘遗事》卷六『戏文诲淫』条曰:『至戍辰(度宗咸淳四年,1268)、己已(度宗咸淳五年,1269)间,《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始自太学黄可道者为之』。宋末元初的词人张炎在《山中白云词》【满江红】小序中说『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流』。这表明当时苏州一带已有演艺高超的南戏子弟。此明文记载着元初吴中的南戏子弟演出南戏。又有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卒的刘埙,《水云村稿》卷四的《词人吴用章传》曰:『至咸淳(1265~1275),,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元末《青楼记》记载昆山有张玉莲:『旧曲其音不传者,皆能寻腔依韵唱之。……南北令词,即席成赋,审音知律,时无比焉』,但依文义,知张玉莲的唱南曲小令的唱腔,都是即席而成,非某一特定声腔,而亦为自创的酒尊花前的雅音。而元末明初大文豪杨维桢(1296—1370年)于元末居吴中,有《午赴嘉树堂,估尊者沈青青,演破镜重圆题诗一章,并与缠头青蚨十缗。青青易名瑶水华》一诗。诗前的小序曰:『午赵嘉树堂招,陪宾何伯大宪司、经历陈子约、教授诸士文、州判何舅俊民,佑尊者沈氏青青演南戏《破镜重圆》。宋君玉子舍蒋山秀也。戏文彻,索题品,与诗一章,并与缠头青蚨十缗,青青易名瑶水华』。此乃元末嘉定一带也有工于南戏之歌伶独唱南戏《破镜重圆》的曲牌的史实。但这些史实实亦皆不出于明初后人的记载。

●说元代会有海盐腔,乃因徒知信故纸堆而疏于考证而致

元末徙居海盐,熟知当地风土民情的元末明初的姚桐寿,在元末(明初?)的《乐郊私语》里曰:『州少年多善歌乐府,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杨梓)存时,节侠风流,善音律,与武林阿里海崖之子云石交善。云石翩翩公子,无论所制乐府散套骏逸,为当行之冠,即歌声高引,可彻云汉,而康惠独得其传。今杂剧中有《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伏老》,皆康惠自制,以寓祖父之意,第去其著作姓名耳。其后长公国材,次公少中,复与鲜于去矜交好。去矜亦乐府擅场,以故杨氏家僮千指无有不善南北歌调者。由是州人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云。』
而依其文意,按元代1324年卒的杨梓,作北曲,没有任何写作南曲的记载或文献。而言其家的家僮『善南北歌调』,亦为姚桐寿于元末闻见于海盐,而是其家僮原唱北曲,又以其唱技去唱南戏的唱腔,或还是如杨维祯听歌伶唱南戏的那种旧南戏声腔,被杨家家僮学来,故增益了唱南曲的专长,故最多只能证明元末有南戏以不知名的声腔在演唱,一如杨维祯听南戏歌伶的演唱,至于能证明以海盐腔演唱,皆尚无信史可偱。

到了清朝的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抄录了此文后又再加上自已臆推的:『今俗所谓海盐腔者,实法贯酸斋,源流远矣』,这种臆论,把海盐腔的鼻祖,托名给贯云石,但贯云石只写过北曲小令二十二曲,没有写过南曲,故王士禛其个人主观的即兴之论,是无史料价值可言的,且因衍伸至贯酸斋(云石),层层加伪,犹如积薪,后来居上。

到了明代早期的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三曰:『张镃,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有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此为万历年的后来的记载。指出了南宋初的张镃,令家里的歌伶以『新声』来唱旧曲,而此时为宋词乐的时代,温州杂剧适此时前后初起,未登大雅之堂,况入王室贵族之庭,故只是把依循宋燕乐二十八调的词乐或大曲等的新唱而已,李日华却说唱的是海盐腔,光从此文也看不出用了海盐腔,此文的惟一价值,亦只能证明李日华写作此文时,海盐腔亦很盛行之下,故取来作无厘头的联想而已,没有什么学理音理上的证据可言。反而可看出,此非乃『海盐腔』一名首见于史料中。且时代又在徐渭的《南词叙录》之后,又再加一层前人所未闻的小说奇传,说来无史料价值亦发可信。此乃海盐腔盛行之后,后人李日华要替民间俚俗的海盐腔找一个鼻祖,以登大雅之堂所伪造的史料。

故后世谈戏曲史的南戏板块的学者,于论到海盐腔时,许多都会拿元末(明初?)的《乐郊私语》及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内中此二段文字,论证海盐腔起于南末或元末者,都失之于证据薄弱。何况钱南扬取《乐郊私语》,而再自由推论南宋中叶因四大声腔里最早,己有向外流至苏州之条件,且相距不远,及明中叶吴中子弟还在海盐腔,故可得证之说。其实钱南扬以上的说法,犯了时光倒错的毛病,把四大声腔产生于明代,而提前时光倒错回到过去去了,系完全为没有学术价值的天方夜谭。又以之解释所谓《泾林续记》《南词引正》里的所谓子虚乌有的明初昆山腔,说明实乃流行源于其幻想的南宋时代以来的海盐腔,亦为神鬼传奇之谈了。

●南戏只有以明代为分水岭的旧、新南戏之分,其别只在于声腔 :

一、 明朝以前南戏无『腔』名,且其腔不可考,时为旧南戏时期

二、 明太祖始,南戏有『腔』名,分二时期

1. 弦索官腔

2.弦索官腔为『本腔』,南戏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腔之所从出,正出转变为海盐腔,昆山腔以海盐腔为『本腔』,加以『转音』的『新声』。『余姚、弋阳』乃旁出。(《曲律》:『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昆山』。。。。而可知乃『正出』者)

后文详论之。(上篇终)

(取材自《天禄阁曲谈》,台北,刘有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