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3-09-10
vv:奇经八脉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奇经八脉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吴县镇湖公社卫生院针灸科万寿林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
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
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正经循行次序的
约制,也无表里相配关系,而是“别道奇行”的
经脉,所以《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
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
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正经的气血满盈
之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
正经的气血不足之时,奇经八脉之气血便还流
到十二正经中。因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
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
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这充分说明,奇经八
脉除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外,尚有调节、联络、
约束正经气血,流灌身形的作用。所以,历代
医家对奇经学说颇为重视。正如叶天士在《临证
指南》中所说:“不知此旨,宜乎无功”。奇经理
论对指导针灸临床取穴颇有价值,现将笔者的
实践体会浅述如下:
    一、升举督阳:《难经·二十八难》说:“督
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
人属于脑。”由于督脉起于会阴,为足厥阴肝经
和足少阴肾经统辖范围,故督脉发生病变,往
往涉及肝肾,如证见背寒脊痛,下元虚冷,脑
髓空乏等症,无不与督脉有关。笔者用升举督
阳法以治疗脱肛,阳虚头痛、眩晕,腰背痹痛,
风寒感冒,半身不遂,以及小儿麻痹症等多获
良效。
    例一、蒋x x,女,50岁,渔民。
    头顶隐隐作痛,时作时止,畏寒喜暖,常用厚棉
花带缠结,饮食如常,脉细数无力,舌白润无苔,尿
清长,大便'tF}泻,系阴寒之气上逆脑海,阴盛阳衰,
成为阳虚头痛,但脾亦弱,故治宜扶阳为主,兼益脾
土。
    取穴:百会、脾俞。用隔姜灸各2。分钟,连续十
次,六年沉病竟获全愈。
    按:《胜玉歌》“头痛眩晕百会好”。百会是
督脉与足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厥阴五脉
的会穴。其疗效能贯通督脉、膀胧、三焦及肝、
胆各经,所以针泻百会穴,可以疏散头部风邪,
并能清泄诸阳气火上亢,以治实证之头痛、眩
晕。对于阳虚头痛、眩晕,施灸百会,则有升
提阳气的重要作用。本例头痛,脉证参合,灸
百会升提督阳以驱阴寒,浊降清升,病当自
愈。
    二、通调冲任:任脉分布在胸腹正中,并
在中极、关元穴与足三阴交会,在天突、廉泉
穴与阴维脉交会,在阴交穴与冲脉交会。因此,
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故称“诸阴之海”。由于
任脉为阴经脉气所汇聚,故任脉发生异常,可出
现阴经(尤其是肝、肾方面之)症状。冲脉前与
任脉相并于胸中,后通督脉。冲脉脉气在头面部
灌注诸阳,在下肢部渗人三阴,容纳十二经脉、
五胜六腑之气血,所以成为“十二经脉之海”。
由于冲脉上至头,下至足,贯串全身,故为气
血要冲。笔者根据《针灸大全》载述,用通调冲
任法以治疗呕吐,呢逆,咽肿,胸院腹疼痛,
痢疾,气喘,痛经等证有显效。
    例二、陈xx,女,30岁,农民。
    每于经前下腹剧烈疼痛。兼恶心、头痛、眩晕、
乏力等症,月经过后症状消失。此症已患六年,近一
年加重。妇科诊断为痛经。用止痛等药无效,转针灸
治疗。
    取穴:中极、三阴交、公孙。用泻法,留针20分
钟,每5分钟间歇捻转一次。针后痛止,以后又针三
次,未见复发。
    按:本例系肝气厥逆,冲、任皆病所致。
叶天士说:“凡冲气攻痛……从腹而上者,治在
厥阴,系冲任主病。”程门雪指出:“冲脉隶于
阳明,阳明为水谷之海,脾胃为生化之源,所
以调冲首重脾胃。任脉隶于少阴,少阴属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