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香与清代香料在民间的普及六

 lee杂玩者 2013-09-11
沉香与清代香料在民间的普及

沉香木、檀香木、降真香、速香在清代士人的认知和使用方式,无论是在物质感官或精神生活方面,都表现出普遍性的功用。

檀香木、沉香木、降真香、速香在清宫存积丰富,并不完全提供皇室御用,乾隆皇帝大量制作佛像。在《内务府广储司用项月折文件》记载各寺庙祭祀所用的焚香、蜡烛银两。苏州寺庙开放给民众进香,每当庙会时游人如织,正可说明香料从贵族传播到民间的日常物品。



海南奇楠

随着香料的普及民间生活,也出现众香杂和而制成的香饼、香珠、香球,可随身携带的香囊普遍为士绅所喜爱,香料的社会价值产生,对于香料的追求和种类,也有使用上阶级的差别。

随着清代以来香料原木大量的流入中国,伴随人们日常使用必需的家具,不再只是技艺上的新奇,而是必须配合这些高级木材的木质纹理、颜色光泽,做最佳的搭配,适当的显示出主人尊荣的身份地位。



特级芽庄(水沉)

南洋的朝贡贸易频繁,海运发达,东南亚一带的各式硬木木材,源源不绝的运进中国,工匠有大量的材料可以雕刻、凿斲,产生出量质具优的家具,“隆万以来…纨侉豪奢,又以椐木不贵,凡床厨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此外《广志绎》也提到“姑苏人聪慧好古…齐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苏州菁英喜爱紫檀木、花梨木所制的家具。其次,葡萄牙人积极开展对中国的香料贸易,食用的香料如胡椒、肉桂、荳蔻也由进口数量增加,成为民众日常所需的调味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