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功:伤口缝合的秘诀

 昵称535749 2013-09-12
    毋庸置疑,外科救人救命要紧。但是,在救命之后,是否在缝合皮肤的时候,也要照顾到病人的感受呢?比如让伤口愈合更快些、外形更美观些。教科书很少就这个问题做详细的阐述,很多医生也容易忽视了这一点。

  缝线  目前,丝线是国内医院使用最多的皮肤缝线。有趣的是,在发达国家,丝线几乎被淘汰。研究表明,引起组织反应严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丝线、可吸收线、单丝线、金属线。

  丝线为数股线编织而成,最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异物反应也严重。但是因为其成本低、价格便宜而被国内公立医院广泛采用。单丝线如prolene,细菌不容易滋生,组织反应轻,许多医生一直很青睐。但是其成本较高,打结易滑,需要一定的使用技巧。

  切口  大部分外科医生对人体的朗格线(Langer’s line)分布并不熟悉。沿着朗格线做切口,愈合最快,瘢痕最轻。例如,在做静脉曲张腿部手术时,都严格按照朗格线做切口,目的就是为了病人术后恢复更快。

  现在剖宫产都采用横切口,这是一种进步。过去见到的所谓“瘢痕体质”,部分是和医生的缝合技术有关。

  张力  真正技术高超的专家,在缝合的时候一定遵循无张力原则。无张力缝合,对伤口皮缘的血液供应影响最小,有利于愈合,也较美观。

  很多医生习惯于把皮肤缝得紧紧的,看上去很牢固,其实压迫了皮缘的血液供应。病人以后的切口,会呈现“蜈蚣脚”,影响美观。当然,影响切口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病人有糖尿病、贫血、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动脉缺血等。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落刀之前不妨先想一想:如何做对病人最有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