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老店叶受和及其在苏州的后辈们

 苏迷 2013-09-13
百年老店叶受和及其在苏州的后辈们
秋 末/文 杭兴微/摄
叶受和外景
叶受和内景
  苏州观前街上,有多家百年老店,其中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是苏式糖果茶食的代表,可谓名扬四海。这些百年老店,它们尘落中的前世,今日生活中的后人,世人知之甚少。笔者与叶受和在苏州的后辈有些亲戚往来,可以窥知一二苏州百年老店的印迹。

  他是叶受和创始人的孙子

  邻近苏大北校区有幢房子虽属新村,却已破旧,墙壁剥落,楼道台阶上刷满了各色广告。一间卧室,半间客堂,五十多平方米,住着两位老人。进屋可见,没有任何装修,还是水泥地,家具都是旧的。给人以生气和书卷气的,是墙上挂着一些自制的条幅。字是老人自写的,工整遒劲,可以看出非一日之功。男主人,年近九旬,满面红润,身材高大,腿脚已不很灵便,要扶着墙行走,慈眉善眼,眉宇间透着精明。他大名叶炳源,就是叶受和创始人在苏州的嫡孙。
  老人口述了数万字的回忆录,由次子叶在壮整理成文。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祖父叶鸿年很是崇敬,是他祖父创办了叶受和。多年前,笔者曾对苏州的百年老店作过一点剖析,发现它们大多是外地人来苏开办的,本地土生土长的极少,如开采芝斋的金荫之是河南人,开鸿生火柴厂的刘鸿生是宁波人,叶受和的创始人叶鸿年是宁波慈溪人。想说明两点,苏州繁华、商贾兴旺,赖于对外开放;士大夫、文人崇尚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不起经商,也不肯沾商字的边,苏州有文商分野的二元结构,少有人道的奇特景象。

  叶家在慈溪乃大户人家

  叶家在浙江慈溪乃大户人家,称得上名门望族。有资料说,叶鸿年生于1847年,慈溪鸣鹤镇人。叶姓为鸣鹤镇第一大族,叶鸿年之祖早年曾任清刑部员外郎,于乾隆三十一年在杭州创办叶种德堂国药店,先于胡雪岩的胡庆馀堂112年。其族人在温州、上海等地创办了叶同仁堂、叶大昌等现今尚存的百年老店。叶鸿年由监生捐官同知。民国建立时,浙江省府委其代理鸣鹤场盐事长,后担任商会董事、水利局总理等。由于在家乡一直仗义疏财、赈灾办学、热心公益事业,于民国四年8月,荣获孙中山赐予的“德高年劭”匾额。

  创办叶受和有个故

  叶鸿年怎样在苏州开叶受和的,据说有个故事:光绪六年(1880年)秋的某一天,一个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在观前街玉楼春茶馆品茗,他的仆人被遣往附近稻香村购买茶食,半晌没有回来。中年男子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踱了出去,亲自前往稻香村,却见店中熙熙攘攘、顾客盈门,店中伙计只忙着招呼熟悉的大主顾,对零星散客置之不理。中年男子令仆人上前再三催促,店伙计却冷然相对,讥讽道:“什么要紧的?有本事自己开店,那就样样称心了!”中年男子怒形于色,悻悻地掉头而去。这一幕让一个刚被辞退的稻香村店伙计看到,暗忖此人气度不凡,非富则贵,于是悄悄尾随上去,拦住他说:“先生您要咽不下这口气,就真的开一家店,跟他们比试比试,我可以助您一臂之力!”中年男子欣然应允,即刻委任这名伙计去打理一切。第二年,稻香村东邻新开了一家茶食糖果号,招牌上写着“叶受和”。但叶炳源在回忆录中说:“我祖父在壮年时捐了江苏候补道台,住在苏州,娶我祖母,光绪十二年(1886年)投资五千两纹银,在观前街开设了叶受和茶食糖果店。”笔者问叶炳源,这个故事可真?他说,故事出于清人《醇华馆饮食脞志》。此书成于1931年,相隔四十余年,可信程度较高。宁波人做官亦经商,有出外闯荡的传统,这是千真万确的。
  叶受和是怎样兴旺、出名的,发迹史是这样记载的:叶氏有此背景,与稻香村竞争自然不在话下,初投资五千两纹银,并雇稻香村歇伙为“把作”师傅。由于首任经理是一位同乡的私塾先生,不善经营,起初连年亏损。叶鸿年又从浙江调资二千两入号,渐渐有了起色。叶鸿年将店取名“叶受和”,意在“和气生财”,要顾客们不再受气。同时提出开店宗旨:凡稻香村有的,叶受和亦有,没有而应有的,弥补并力创名牌,尤在质量上不惜工本,务必赶超稻香村。由于叶氏锲而不舍、励精图治,到1929年观前街拓宽之际,叶受和翻造三层店面,进入了全盛时期。叶炳源亦认为,“受和”二字,确是办店宗旨。1925年4月25日的《苏州明报》有文章说:从来同行开新店,最喜欢仿用名牌店的牌号,这个姓叶的不题什么香字、村字,别开生面用“受和”两字,加上一个姓,就见他有独立志气,后来竟然成功。这才是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商界有两大传统,一和气生财,二无商不奸,现今承继了什么,孰多孰少?

  叶受和“权大欺主”

  叶鸿年之后,叶受和一直掌控在外姓经理手里,如何经营、状况如何、收益如何,股东一概不知,一年分红多少,全凭经理说了算。叶炳源一家生活相当拮据,他父亲常去店提前支取“分红”。这与“叶受和老板”身份,很不相配。叶受和的经营,既说明家族制中委托经理经营的方式由来已久,而股东缺乏实际的掌控和管理,就会大权旁落,董事制名存实亡。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权大欺主”。叶受和的这种状况是不是“权大欺主”?今日私营企业可以从中得到点教益。
  叶炳源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了。他说,“此时唯一可以自救的只有勤奋自学,充实自己”。外公的书房内有很多古今书籍,可供阅读学习。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外公的书房里看书练字,并学珠算。有赖在初中学习的语文基础,他通读了《古文观止》,涉猎诸子百家,名人传记,以及鲁迅、茅盾、巴金、胡适、林语堂等现代文学作品。还涉猎了医学药学《本草纲目》等知识性书籍。抗战时期,叶炳源一家辗转上海宁波间,生活来源靠东借西凑。此情此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萌生要进入叶受和内账房的想法。
  1943年夏,经外婆介绍,叶炳源进了杭州储贸钱庄,在会计课工作。1946年冬,他看到时机已到,果断辞去了钱庄职务,几经周折,如愿出任叶受和内账房。当时,原任内账房被排挤出店。叶炳源以“和”周旋于各股东之间,争取到多数股东支持,并建立了叶受和新的经营班子。叶炳源还以“和”处理好了与经理陈茂生的关系,两人成为好朋友。从此,叶家真正掌握了叶受和的内情,“主”了叶受和。新班子组建之初,立了一条新规,每月发给各股东四石八斗米的“生活费”(按同业公会议定价计算,不受物价影响),但不得再预支借款,改革了多年寅吃卯粮的陋习。这条新规,从1947年初开始,到1950年底止,约有四年时间,叶受和老板们过了一段相对舒适的日子。这说明,“权大欺主”、“经理专政”是建筑在“主”的无能,与“主”与“主”不和的基础之上的,“和”救了叶受和。

  叶家一度生计维艰

  解放之后,私营企业虽仍姓私,但已面临改造。叶受和七个股东,每股四十二元定息,按季发放,扣去工商联互助金四元二角,净得三十七元八角,已是难维生计。对私营企业面临的重大变故,叶炳源说,仅有小叔婶母(苏州尚有叶鸿年幼子叶树莱一家八口分享其中一股)一人清醒,进了苏州刺绣厂,找了工作。解放初期,叶炳源父亲叶树翰携妻儿七人,从老家慈溪迁来苏州,生活担子更加沉重。叶炳源有经商头脑,先向友人借了一部旧的弹花机,后到无锡购置了一部新型滚筒式弹花机,在吴趋坊做起了旧棉花弹松的加工业务。妻子毓秀是主管也是工人,还请了一个帮工。当时居民生活普遍困难,衣被常以旧翻新,每斤二角加工费的旧棉弹松小生意,倒也不断有人光顾。这个家庭弹棉花店取名为“力生家庭弹花社”,搞了两年多。1956年公私合营,个体经营要合作化,力生弹花店就关门歇业了。弹花机卖给叶受和的一位职工,放在自己家门口赚点小钱。

  下放苏北九年

  历史翻过了二三十年,我见到叶炳源时,但见他少壮已过,两鬓添白,五十五岁的人了。1980年前后,苏州古城区内北园上出现了一大片新搭建的简易房屋,那里原是一片菜地,地广数十亩,住着数百从苏北回苏的下放户。叶炳源夫妻就住在里面,一间半房,一住就是五年。回首往事,他扳着指头说,“1969年冬到1979年秋,下放九年半时间,在农村六年,在盐城工作三年半。四十六岁时下放,五十五岁时回苏,人生能有几个九年半?蹉跎岁月呀。”下放苏北时,他在大丰种过田,到盐城江淮动力机厂办过食堂。长子在本去昆山插队,次子在壮做民办教师,三子在平为生产队记工员,四子在知先读书,后亦种田。他回忆苏北务农生涯,最欢快和得意的却是种田之外的分外事:在下放离苏前,他收集了好多中西药品,带到农村。原打算为自己和家人保健治病的,后来却在农民身上用去不少。他用“锡类散”治小儿口糜症,用“飞机鱼油”治烫伤,用醋化紫金锭治疮疖红肿,都是立竿见影,居然在当地赢得一点小名气。所幸,叶炳源回苏后还干会计老本行,在采芝斋继续工作了六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为重现百年老店风采,做了很多工作,直至退休。

  告子孙:可经商一定要读书

  叶家有喜庆,都要请笔者和爱人作座上宾,从儿子结婚到孙女出嫁。喜席上,叶炳源夫妇都是笑眯眯的,脸上盛满了怡然自得。至今,叶家已是四世同堂。四个儿子读书时逢“文革”失学,靠自己奋斗,皆可圈可点。长子在本从昆山插队,到西山煤矿到肥皂厂,从工人到搞供销,厚道实在,本本分分的工人。次子在壮爱文史书法,有研究。自学成才,当小学老师,做过教导主任。三子有经商天赋,从饴糖厂烧锅炉到做保险,现为区保险公司总经理。四子做过厂长,现自办企业。有四孙女,皆大学毕业,已成家立业,如今孙女都有第二代。老两口重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叶家与叶受和产权无关了。现今叶受和顾客盈门,香飘四海。叶家上观前街去叶受和,也只是顾客。笔者问叶炳源,最想对叶受和创始人——他的祖父叶鸿年说点什么?他说,祖父创办叶受和,叶受和延续百年,功在国家,利在社会,子孙得益并不重要,不过是个糖果铺子,靠祖荫食利,必然碌碌无为,让子孙受到良好教育,有立足社会,为国效力的知识和才能,才是良方,才是远虑。刘鸿生有十子三女,都出洋留学。刘鸿生曾说:“我一生有两个得意的投资,一个是工矿企业,一个是子女教育。”我祖父这方面不如刘鸿生。我对后辈的希望,可经商,可做各样行当,但一定要读书,要有知识,做有知识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